新城區民政局民政事業 “十三五”發展規劃基本思路(討論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城區民政局民政事業 “十三五”發展規劃基本思路(討論稿)
  • 單位:新城區民政局
  • 發布時間:2014-11-05
  • 目的:積極推動民政政策創製
新城區民政局民政事業 “十三五”發展規劃基本思路(討論稿)
索 引 號:73506879-4-20141105100223089發布機構:區民政局發布時間: 2014-11-05
新城區民政工作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基本宗旨,積極推動民政政策創製,不斷完善民政工作機制,紮實推進養老服務、社會救助、社區建設、社會組織建設等重點領域改革創新,努力提升民政公共服務水平。在充分考慮全區民政工作發展實際的基礎上,特制定新城區民政局“十三五”(2016年—2020年)民政事業發展規劃:
一、狠抓基本民生保障,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
全面貫徹《社會救助暫行辦法》,進一步完善城市低保救助、低收入家庭認定,推動全區社會救助工作從點狀到網狀、從單一物質救助到多元綜合救助、從部門分割發展到銜接協同發展、從生存型救助到發展型救助的轉變。健全和完善面向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的福利補貼和重點人群分類施保制度,實現托底性民生保障的可持續發展。
一是全面貫徹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見》和省、市有關實施意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主題,以強化責任為主線,堅持保基本、可持續、重公正、求實效的方針,進一步完善法規政策,健全工作機制,嚴格規範管理,加強能力建設,努力構建標準科學、對象準確、待遇公正、進出有序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格局,不斷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科學性和執行力,切實維護困難民眾基本生活權益。
二是全面建立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在強化入戶調查、鄰里訪問、信函索證等調查手段基礎上,建立跨部門、多層次、信息共享的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逐步實現社會救助信息化核對、網路化管理,實現核對信息資源共享。
三是健全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保障標準調整機制,適時提高保障標準。進一步完善分類施保和漸退幫扶措施,推動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引導和幫助困難民眾勞動致富。
四是利用各街道辦事處政府大廳,全面建立我區“一廳式”的城市低保救助運行機制,確保困難民眾求助有門,及時救助。
五是全面貫徹國務院《社會救助管理暫行辦法》,建立健全政府領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的社會救助工作協調機制,努力構建分工負責、相互銜接、協調實施、政府救助和社會力量參與相結合的城鄉社會救助制度體系。
六是全面建立我區臨時救助制度,對因病、因災等特殊原因造成生活暫時困難的家庭,以及收入略高於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單生活確有困難的低收入家庭實施階段性生活救助。加強臨時救助與醫療救助之間的銜接,合理確定臨時救助標準。
建立建全醫療救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擴大“一站式”救助定點醫院,合理確定醫療救助標準。加強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慈善救助、醫療保險制度之間的銜接。
二、推動基層民主建設,增強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
一是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以擴大黨內民主、基層民主帶動社區居民民主,完善社區居委會直接選舉制度,進一步規範民主選舉程式,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民眾自治機制,不斷實現政府管理與城鄉基層民眾自治有效銜接。
進一步健全社區事務監督組織(社區紀檢組),完善工作制度制度,提高民主監督的有效性。加強基層民眾自治組織建設,特別是城鄉結合部、工礦企業所在地、新建居住區、流動人口聚居地的社區居委會建設。
二是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籌措資金,進一步加大投入,通過購買、改擴建、置換和共建等方式,切實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到“十三五”末,全區9個街道均建有600平方米以上的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社區辦公活動用房全部達到400平方米以上,力爭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省級標準化示範社區。
三是大力發展社區服務。建立完善新城區社區服務信息化網路平台,為全區社區服務提供長效、便捷、高效、科學的管理支持系統;以網上的信息化網路平台和網下的社區服務內容相結合,構建網上網下立體的社區服務體系,真正達到聯網連心、便民利民、服務民生的目標。同時加快培育能夠協助政府承擔事務性工作、提供公益性服務、調解民間糾紛、發展慈善事業的社區公益性社會組織。優先發展和重點培育公益類、服務類、互助類社區社會組織,為其開展活動提供必要的場所和經費資助。力爭到“十三五”末,每個社區均應有10個以上具有本社區特色的各類社區社會組織;通過培育扶持,打造一批具有新城特色的社區服務品牌。
三、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健全養老服務制度
一是發展社會養老服務機構。認真貫徹執行西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實現社會福利社會化的實施意見》、西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養老事業的意見》,積極採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等多種方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逐步建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加強專業教育、在職教育和崗位技能培訓,專業養老護理服務隊伍的持證上崗率達到95%以上。
二是健全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制定《關於加快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在全區所有社區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和老年人文化活動和服務站。逐步形成覆蓋區、街道和社區的居家養老三級服務網路。建設居家養老服信息系統,建立60歲以上老年人信息資料庫,促進居家養老服務業標準化、規範化、集約化發展。培育發展居家養老服務中介組織,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嚴格執行社會力量參與居家養老服務的扶持政策,按時足額發放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的開辦補貼資金。做好70周歲以上高齡老年人生活保健補貼發放工作,深入開展社區志願者助老服務。
三是推進老年助餐健康發展。堅持政策引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推進老年人助餐服務健康、有序、持久發展,讓老年人和社區居民享受到安全、實惠、方便、營養的助餐服務。我區通過給予資金補助和配備公益性崗位等形式鼓勵社會力量將開展老年助餐服務。
四是最佳化老年生活環境。將老年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市社區發展規劃,通過新建和對現有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緩解老年基礎設施不足的矛盾。利用公園、綠地、廣場等公共空間,開闢老年人文化和運動健身場所。逐步推進社區無障礙環境建設,加強對居住小區、園林綠地、既有道路、建築物,特別是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已建設施的無障礙改造,努力創建全國無障礙建設城市,爭創全國“老齡工作先進區”活動。
五是推進老年文化體系建設。在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中廣泛開展尊老、敬老、助老主題實踐活動。通過開展創建“老年宜居社區”、“全民助老月”活動,提升公民道德水準,推進文明城區建設;完善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的平台,發揮老年人在社會生活中的積極作用,老年志願者人數達到老年人總數的10%以上。支持和引導老年志願者參與社會穩定、關心下一代、社區服務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銀齡行動”等社會公益活動。
四、加大政策落實力度,推動社會福利事業快速發展
一是建立健全孤兒保障制度,定期組織開展孤兒情況排查。按時足額發放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費,保證散居孤兒能夠正常生活和就學。我局嚴格執行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西安市孤兒基本生活費發放實施辦法》的通知,從2010年1月開始,對我區社會散居孤兒發放孤兒基本生活費,按照每人每月800元標準和正在享受的其他社會救助金的差額發放。從2010年起,截止2014年9月,共發放15人次,發放孤兒基本生活費39.1萬元。
二是大力發展福利彩票事業。拓展宣傳渠道,加大宣傳力度,堅持規範管理,確保全全運營、健康發展,不斷開拓市場資源,挖掘銷售潛力,在“十三五”期間福利彩票發行銷售努力實現每年遞增5%-7%,年銷售量超過3億元。繼續鞏固投注站規範化建設成果,穩步推進投注站經營模式轉型,拓展福彩投注站兼營模式,加強投注站管理,提高規範化建設水平,實現全市投注站100%規範化建設目標,塑造福彩品牌形象。
五、健全救災防災體系,提高自然災害的防禦救援能力
一是全面建立我區自然災害救助制度,成立減災救災綜合協調機構,修訂《西安市新城區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二是通過自然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建立救助應急聯絡員制度,實現成員單位災害信息共享,加強災情會商評估工作。同時,建立自然災害救助應急專家隊伍,負責相關政策諮詢和技術指導工作。
三是協調當地駐軍、武警、公安、消防、衛生、地震等專業救援隊伍,加快救災應急快速反應隊伍建設。
區政府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計畫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的有關規定,除安排使用好上級下撥的自然災害救濟補助資金外,在本級財政年度預算中列支自然災害救助事業費,並視災情輕重及時調整。
六、提高雙擁優撫安置水平,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提高雙擁優撫安置水平,鞏固軍政軍民團結是我們優撫安置科“十三五”規劃的宗旨,也是我們工作的指導思想。 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以服務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目標,全面落實雙擁優撫安置政策,不斷拓展服務領域、豐富工作內容、提高保障水平,努力開創雙擁優撫安置新局面。
一是鞏固雙擁成績。以爭創全省雙擁模範區“八連冠”為總目標,積極創新雙擁模式,廣泛開展以創建雙擁模範城(縣)為龍頭的民眾性雙擁活動,藉助雙擁創建平台,加大優撫安置政策督導落實力度,促進軍民融合發展。以基層為重點,力爭使100%的街道達到雙擁模範街道;100%的駐區部隊達到擁政愛民先進單位。
二是做好優待撫恤和烈士褒揚工作。以完善待遇標準體系、規範數據管理、創新服務方式為重點,使優待撫恤工作更上一層樓。按照自然增長機制,及時提高撫恤優待標準,加強優撫數據和資金管理,據實發放優撫經費。積極探索解決重點優撫對象生活難、住房難、醫療難“三難”問題。深入貫徹落實《烈士褒揚條例》,積極開展烈士紀念活動,加強烈士名錄和事跡整理編撰,全面弘揚烈士精神,研究解決烈士評定上報疑難問題,健全完善烈屬撫慰、走訪慰問等優待機制,努力解決烈屬的實際困難。
三是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全面貫徹落實《退役士兵安置條例》,逐步形成以“扶持就業、經濟補償、重點安置”為主要內容的退役士兵安置體系。建立健全“退役士兵公開競爭、用人單位擇優招錄”的安置機制,保證安置工作公開公平公正。以就業需求和退役士兵願望為牽引,選準用好培訓機構,加強免費教育培訓,保證有參訓意願的退役士兵100%參訓。建立完善退役士兵技能專長和就業意願信息與人才市場需求信息共享機制,定期協調召開專場招聘會、就業推薦會,指導幫助退役士兵就業創業。
四是做好無軍籍職工的接收安置和日常服務管理工作。按照年度安置計畫,認真做好安置去向審定和接收安置工作,完善無軍籍職工資料庫,確保無軍籍職工經費專款專用,全面落實無軍籍職工合理待遇。
五是繼續做好重大節日走訪慰問工作,對特困優撫對象家庭進行重點幫扶,開展形式多樣、特色鮮明、充滿活力的擁軍優屬工作。想法設法利用社會資源,造福特困優撫對象,努力提高服務管理水平。
七、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激發社會組織活力
創新社會組織建設與管理,初步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作用明顯的社會組織發展局勢,形成服務到位、監管有效、多方參與的社會組織管理服務格局,充分發揮社會組織重要作用。
一是最佳化培育發展環境。推動建立公共財政對社會組織支持和獎勵機制。認真落實稅收優惠政策,保障社會組織依法享受稅收優惠待遇。鼓勵金融機構為社會組織提供信貸支持。重點培育、優先發展一批服務能力強、作用發揮好、公信力高的品牌社會組織。同時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指標體系和公開公平公正的評估機制,在全區範圍內開展社會組織評估工作。加強社會組織服務平台建設,推進社會組織孵化器、培育基地、服務中心的建立。提高黨組織在社會組織中的工作覆蓋,充分發揮黨組織作用。根據體制改革和職能調整需要,充實管理力量。
二是強化監督管理。按照政社分開、管辦分離的原則,分類推進各類社會組織在機構、人員、財務等方面與行政機關脫鉤,釐清政府和行業協會的職責許可權。完善社會組織法人治理結構,規範社會組織負責人任職資格、產生程式、任職年限,實行法人離任審計和過錯責任追究。完善行政執法制度,建立與相關職能部門聯合執法機制,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三是增強管理服務效能。加強制度建設,規範服務標準,充實工作力量,強化崗位責任,提高登記效率,提升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服務水平。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擴大社會組織影響,推動社會組織信息管理系統套用,逐步實現社會組織管理辦公自動化、信息數據化、管理網路化。
八、強化專項社會事務管理,完善社會服務功能
一是全面推進區劃地名服務工作,提高區劃地名管理服務水平。搞好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建立科學的地名資料庫,構建地名社會服務平台,為地區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提供地名服務產品。
二是加強婚姻管理工作。“十二五”期間,共辦理結婚登記4574對,離婚登記1268對,補辦結婚證711件,補辦離婚證88件,單身證明6279份,查婚姻檔案790份。“十三五”期間,加強婚姻登記規範化建設,加強婚姻登記員隊伍建設,規範登記服務程式,圓滿完成特殊節日登記工作,力爭達到國家AAA級婚姻登記機關評定標準。
三是全面推進殯葬改革工作。推廣實行文明殯葬,文明祭祀。社區普遍開展文明公祭,清明推行鮮花替代燒紙,減少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
四是規範收養登記,加強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確保收養登記百分百符合法律規範,不留法律漏洞。建立流浪乞討人員救助長效機制,加強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效率。
五是全面推行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建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制度、機制和網路。建立未成年人保護、教育、輔導工作機構,為全區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