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圍仔村(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崗頭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0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新圍仔村,位於坂田街道西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中心圍、龍華區清湖村。始建於民國時期,陳姓先祖遷移至此而形成。因該村從崗頭分村另立而取名新圍仔村。村東有崗頭河流過。該村於1993年在原址重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圍仔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崗頭社區
  • 地理位置:坂田街道西北部
民國時期,屬寶安縣。1949年10月,屬寶安縣布吉鄉;1958年10月,屬紅旗公社;1959年1月,屬布吉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華區布吉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布吉公社;1983年7月,屬布吉區;1986年10月,屬布吉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2004年,屬布吉街道;2006年,屬坂田街道崗頭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陳姓,早年從河南經福建遷到廣東惠陽淡水,再從淡水遷到坂田崗頭中心圍村;民國時期從中心圍村遷至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295人,其中男性140人,女性155人;80歲以上9人,最年長者100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96人。非戶籍外來人口1.7萬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6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改革開放前,傳統經濟為農業生產,以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為主,兼種荔枝、李子、鳳梨、甘蔗等。改革開放後,經招商引資,先後建設新華工業區、海洋工業園等。最先引進的“三來一補”企業是怡姿花廠和超毫廠,後來華為、堅力、世紀永利等大公司入駐。現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及管理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村集體經濟分紅和工資性收入。特色農產品有沙梨、菠夢,李子。馬水枯、麻涌香燕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米通、油角、糖環,清明節的茶果、艾粄,農曆六月初六或小孩滿月時招待客人的手指樓等。梅觀高速公路、居里夫人路、稼先路、五和大道經過該村。1963年通電,1990年通電話,1993年通自來水,20世紀90年代末通網際網路,2005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村內有皓源幼稚園,2015年在園幼兒240人、教職工35人。有藍球場、羽毛球場、老年人活動中心等。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無存留。每年清明節,村中陳姓男丁要到宗祠和祖墓祭祖,供品有豬頭、魚、雞、茶、酒、米果等。附近村落的陳姓宗親以及同宗香港同胞、海外華人華僑一同參加。祭祖後,要聚會吃大盆菜。在春節、中秋節或族人聚會時,也要吃大盆菜。
1941年3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在該村的一間舊書房內創辦《新百姓報》,李征任主編,工作人員有王培興、廖榮等。1942年1月,改為《東江民報》,出版了6期。不久,改為《前進報》。在1941年3月到1942年2月,共出版33期。後因東江縱隊北上而停辦。
代表性人物:
陳懷旭(1904-1986),曾任寶安縣布吉鄉鄉長、中共布吉鄉總支部宣傳委員。抗日戰爭時期,帶領地方民兵參加抗日活動。
陳志飛(1923-1947),烈士,1941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後任排長,1947年在中山縣張家邊橫門戰鬥中犧牲。
陳元華(1920-1952),1950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2年在朝鮮開城作戰中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