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1931~1932年D.A.E.加羅德率領
英國考查學者和
美國史前研
究學者組成的聯合考查隊,在
巴勒斯坦的卡美爾山斯虎爾洞找到了化石。人類化石至少有10個個體,10個個體中:7個
成年人、1個
兒童、2個
嬰兒,以斯虎爾5號保存較為
完整。
化石特徵
①頭骨頭頂低,眉脊粗壯,無犬齒窩,嘴部不向前突出,有頦隆起;
②頭骨頂結節突出,
眉脊粗壯,眼眶低扁。因此,斯虎爾人曾被認為是屬於兩種不同的人。
前者較近西歐尼人;後者較近
澳大利亞古代人。進一步研究認為:它們的
牙齒特點一致;石器工具一致;發現在同一地點、同一時代,應為同一種人,是
尼安德特人和
克羅馬農人之間的類型。
同斯虎爾人一起發現的有燧石工具。伴生動物包括
野牛、
鬣狗、
野驢、
河馬、
犀牛、
羚羊、
赤鹿和小的貓類。以野牛最多。根據
放射性碳的分析,斯虎爾人距今大約4.5萬年,相當於玉木冰期的第二部分。
人類起源
科學家魏登瑞在1946年首先提出多中心說,他認為在
直立人階段的
早期或更早,人屬已經分布在舊
大陸的大部地區。直立人的這些地區類型以直線進化(orthogenesis)的形式沿著共同的方向獨立地演化,導致
現代各人種主幹的發生。
關於遷徙
已知,人類起源於19.5萬年前生活在
非洲的一種“奧莫”人,同種的還包括16萬年前的非洲老智人。這種智人在約10萬年前走出非洲,其至少擴散到中東地區,比如9.2萬
年前的中東卡夫扎人和斯虎爾人。 在約7萬年前的末次冰期之早冰期,氣候突然惡化導致了高緯度的人口消亡,在非洲的現代人祖先也僅剩兩千人。早冰期過後進入
間冰期,在東非的人類祖先沿海岸向北向東遷徙。分化出的
棕色人種C、D在約6.5萬年前到達印度南部,6萬年前進入南亞的撾緬地區,5萬年前進入
中國並向北遷徙。分布於中國南方及北方的5~2.5萬年前晚期智人遺存應屬棕色人種D所遺留。2.5~1.5萬年前,進入了末次冰期之主冰期,全球平均氣溫比現今低5~13℃,嚴寒使北方棕種人D遭摧殘,並在1.29萬年前北半球上空的一顆
彗星爆炸事件中再遭重創。
主冰期過後,
南亞先祖分四路北上,棕色人種C沿主冰期的古海岸直北上,在約1.5萬年前到達西遼河流域並形成澳泰核心,在融合了不同比例的P血統吐火羅白種人後,分化出(從西到東)突厥群、蒙古群及東北華北的通古斯群,後來又與北上的沿海-內陸黃種人融合,分化出東夷支、朝鮮支、日本支及北美支;黃種人漢藏支M134在3萬年前沿雲貴高原西側北上到達黃河上游,約在1.2萬年前到達
河套地區,後來發展為強大的華夏炎黃部落M117;三苗支M7約在1.2萬年前從漢藏支分出並向東進入川鄂地區;三、四萬年前,百越支M119從古海岸進入西江下游及中游,百濮支M95(/M88)從桂西南入西江上游,他們早期與
棕色人種雜處。
主冰期過後約1.2萬年前,百越支往東發展到江浙一帶,百濮支有經桂東北入湘;另有O2b分支與棕種人C1沿海岸直北上東北亞並在海平面尚低時東渡
日本。至此,人類大遷徙完成,最早的
奧莫人遷徙到
中東成為斯虎爾人。
關於墓葬
由於缺少文字記載,人類什麼時候開始關注死後的世界,是一個難以解
答的問題。
考古學家迄今發現的最早的
墓葬,是在以色列的斯虎爾(Skhul)和卡夫扎(Qafzeh),它們形成的年代距今天至少有10萬年了。
學者推斷說,當人類有意識地埋葬死去的
親友,在逝者身旁仔細擺放用
貝殼、動物牙齒或是骨頭雕成的精美飾品,把
赭紅色的礦石磨成細粉,塗遍
逝者周身的時候,“死亡”和“死後”這樣的概念已經在祖先的頭腦里萌生。
世人無法知道十多萬年前生活在巴勒斯坦的先人埋葬死者的真實用意:是期待他來日復活?還是送他去另一個世界獲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