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氏長鰭烏魴,Taractichthys steindachneri (Döderlein, 1883) ,烏魴科長鰭烏魴屬的一種魚類。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英文俗名,瀕危狀態,形態特徵,棲所生態,地理分布,漁業利用,
基本信息
命名者:(D?derlein,1884)
棲息深度:50-360米
中文名:斯氏長鰭烏魴
有毒魚類:否
科中文名:烏魴科
經濟性:是
科號科名:F367 Bramidae
食用魚類:是
中國大陸名:斯氏長鰭烏魴
最大體長:60cm
觀賞魚類:否
其他中文名:深海三角仔、黑飛刀、黑皮刀
世界分布:印度至太平洋
英文俗名
Pomfret;Sicklepomfret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卵圓形,側扁而高;頭背部圓凸。口大形,傾斜。吻鈍;下頜突出。上下頜及齶骨均有齒,鋤骨亦有些許細齒。體被細鱗,鱗片中央有棘突,大成魚則消失;體側縱列鱗數34-38。無側線;背鰭及臀鰭上被有細鱗,但基底無鱗鞘;尾鰭基部上的鱗與尾柄上的鱗比較,急速的變小。背鰭單一,起點在鰓蓋之後,前方數鰭條延長而呈彎月型;臀鰭起點明顯在胸鰭基部後的下方,前方數鰭條亦延長而呈彎月型;左右腹鰭明顯分離;尾鰭叉形。體色為銀白色至銀灰色而有古銅色澤,死亡後魚體迅速轉變為灰褐色至黑褐色。背、臀及尾鰭深褐色,尾鰭另具白緣;胸鰭淡色。
棲所生態
大洋性底棲魚類,白天棲息深度可達360公尺的底層,夜晚則到水中表層活動覓食。肉食性,以其他的魚類、甲殼類及頭足類等為食。
地理分布
漁業利用
一般以延繩釣、大型流刺網等漁法捕獲,通常本種魚都是偶獲,數量並不多,故並非台灣主要經濟魚種。一般市場亦不常見,魚肉尚佳,紅燒或煮味噌湯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