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伯樂與千里馬
《斯拉夫舞曲》是
德沃夏克(
捷克語: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1841年
9月8日-1904年5月1日)的早期作品。
德沃夏克出身低微,父親開一家小客棧,兼做屠宰生意,德沃夏克小時便顯示出音樂天份,但接受音樂教育很晚,25歲才進入布拉格國家劇院管弦樂團拉中提琴,此後的十年里他寫過不少音樂,但沒有什麼成功之作。
直到1874年,德沃夏克為了獲取獎學金,參加音樂比賽,評審會裡的一位評審去世,補進來的一位評審從德沃夏克的音樂里發現了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他力排眾議,勸說評審會把奧地利國家獎發給了德沃夏克,這位評審就是作曲家
勃拉姆斯。兩年後德沃夏克再次獲獎,在勃拉姆斯和評論家漢斯立克的舉薦下,他得到奧地利文化部獎學金。這是有關漢斯力克的辯識人才和善行義舉的少有的記錄。德沃夏克的音樂里使勃拉姆斯感興趣的是清新的民族氣息,他從這裡聽出了來自於生活的青春活力。
命題作曲
1877年,勃拉姆斯把德沃夏克介紹給德國出版商希姆洛克,希姆洛克請他按照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的模式寫一組舞曲,演奏形式是鋼琴二重奏。德沃夏克接受約稿後只用了兩個月就寫成八首民間風格的舞曲,在創作過程中他發現這些曲子很適合寫成管弦樂,於是他索性寫了兩套手稿,一套是鋼琴二重奏的,一套是管弦樂的,作品編號都是46。從那時到現在,流行的是管弦樂《斯拉夫舞曲》,二重奏的演奏機會不是很多。
第一套《斯拉夫舞曲》
第一部《斯拉夫舞曲》於1878年出版,很快便受到人們的歡迎,而且流傳到國外,在英國和德國獲得的成功甚至超過了國內,它淳樸、歡快、熱烈的民族風格令人耳目一新,著名指揮家彪羅和李赫特對德沃夏克表示很高的敬意,他開始成為享有國際聲譽的作曲家,這時他已經37歲。八年之後,德沃夏克又寫了第二部《斯拉夫舞曲》,也是八首民族風格的舞曲。
《斯拉夫舞曲》雖取名“舞曲”,但不是用來給舞蹈者伴奏的實用性音樂,而是作曲家採用民間舞蹈音樂形式寫的管弦樂,屬於音樂廳音樂。用民間舞曲形式寫短小抒情作品是浪漫派音樂慣用的手法,蕭邦的
瑪祖卡和
波洛涅茲、韋柏的
阿勒芒德、勃拉姆斯的
匈牙利舞曲,都屬於這類音樂。在這些以舞曲命名的小型樂曲里,作曲家刻意追求富於抒情性的旋律,用它直接訴諸情感,使這些舞曲成為純粹的抒情作品。
第一集《斯拉夫舞曲》的八首樂曲除第二首外,全部採用典型的捷克舞曲,包括
波爾卡舞曲、弗里安特舞曲、蘇雪特斯卡舞曲和斯卡切那舞曲。德沃夏克寫這些舞曲只吸收了舞曲中最基本的音樂成分——節奏,沒有直接採用民間舞曲曲調和民歌曲調,舞曲的旋律按照相應的民間舞曲風格創作,熱情、歡樂是第一集《斯拉夫舞曲》的情感基調。
第二套《斯拉夫舞曲》
《斯拉夫舞曲》第一集取得成功,出版商看到其中的商業價值,邀請德沃夏克再寫一組這樣的作品,遭到拒絕,德沃夏克的理由是,同樣的事不能重複做,沒有靈感的驅動,不會產生有價值的東西。他從此轉向歌劇、交響曲和室內樂的創作,直到八年以後,才又寫了第二套《斯拉夫舞曲》,也是八首。
這八首舞曲只有三首仍採用捷克民間舞曲,其它有斯洛伐克的奧特茨梅克舞曲、波蘭舞曲、南斯拉夫舞曲的科洛舞曲和烏克蘭的杜姆卡舞曲。時隔八年,德沃夏克音樂風格發生了變化,青春歡樂的情緒退到次要地位,代之以深摯、憂鬱的抒情,在這集裡最有代表性的是第二首:杜姆卡舞曲。
杜姆卡原本不是舞曲,是起源於烏克蘭的敘事體民歌,格調哀婉憂傷,段落中間以快速的交替節奏。
杜姆卡流行於烏克蘭、波蘭,遍及斯拉夫人種分布的地區,包括俄羅斯、白俄羅斯、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維尼亞、馬其頓、保加利亞。德沃夏克對這種憂傷的民間音樂形式似乎很感興趣,在兩集斯拉夫舞曲中共寫了三首杜姆卡,另外寫過弦樂六重奏和鋼琴五重奏《杜姆卡》,還寫過鋼琴曲《杜姆卡與弗里安特》,鋼琴三重奏《杜姆卡》包含六個杜姆卡樂章。這裡談的e小調杜姆卡舞曲情調憂鬱,中間有一個情緒開朗活躍的對比段落。樂曲的基調建立在一個搖曳的曲調上,旋律起伏不大,優美纖細,內感的憂傷在恬淡的氣氛下一點點流露,不渲染,不張揚,表現了斯拉夫人性格里感傷憂鬱的一面。
與e小調杜姆卡舞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第一集的第八首,g小調弗里安特舞曲。這首樂曲熱烈輝煌,速度快得令人窒息,配以激烈的切分節奏,加上強烈的力度對比,形成歡樂熱烈的民間歡樂場面。
評價
《斯拉夫舞曲》使德沃夏克一舉成為國際知名的作曲家,這是因為民族主義音樂當時正在形成潮流,民族風格的音樂有如一股清新的春風吹入歐洲樂壇,激起人們對
民族樂派的濃厚興趣。
在歐洲,自文藝復興以來,經過
巴羅克時期、維也納
古典時期,形成了以德奧傳統為基礎的,通行於全歐洲的音樂風格,巴赫、亨德爾、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等是這一風格的主要締造者,在浪漫主義時期德奧傳統的主要繼承者有舒曼、孟德爾頌、勃拉姆斯、布魯克納、柴科夫斯基、馬勒乃至理查·施特勞斯。現在人們稱這種風格是世界主義,人們常掛在嘴邊的“音樂無國界”這句話,主要適合於這類音樂。
哪怕是在世界性音樂里,也總有民間樂匯出現,否則便沒有生命力,海頓、莫扎特、貝多芬、馬勒、施特勞斯都自覺地採用民族音樂,但常常是外民族音樂,所以吉普賽因素、西班牙風情、土耳其軍樂都出現在主流音樂里,但只是基於傳統風格上異國情調的裝飾,不形成民族主義風格。這個情況與歐洲美術傳統相仿,文藝復興以後,在畫布上形成了以黑黃間或而成的褐色基調,這種色調在幾個世紀裡變化很小,題材、內容、情感變化都在這個範圍里變動,不超出這個基本色調,直到印象派使光線和色彩成為油畫的主要內容,這個基調才被打破。
十九世紀中期以後,對民間傳說的興趣和民族主義潮流的高漲,促使浪漫主義音樂家採用自己祖國的民歌和民間舞曲,結果形成了民族主義風格,民族樂派在俄羅斯、匈牙利、波西米亞、波蘭、芬蘭、挪威等國形成鮮明的風格,極大地豐富歐洲音樂。
德沃夏克出生並生活在歷史上被稱做
波西米亞的捷克,波西米亞從十六世紀就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這裡音樂很發達,音樂人才流往歐洲各國,素有“歐洲的音樂學院”之稱。波西米亞音樂因此與歐洲主流音多有交流,捷克民歌也與西歐民歌差別不大。
德沃夏克寫《斯拉夫舞曲》的動機,一部分源於民族主義潮流,另一方面是受出現在學者、詩人、知識分子中間的泛斯拉夫文化運動的影響,在斯拉夫民族意識的推動下寫了《斯拉夫舞曲》、《斯拉夫狂想曲》和其它斯拉夫風格的室內樂。《斯拉夫舞曲》以絢麗的色彩、熱烈的青春氣息和淳樸內在的抒情性受到人們的歡迎,德沃夏克也當之無愧地成為有世界聲譽的作曲家,這又是“音樂無國界”的另一層含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