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笠製作技藝

斗笠製作技藝

斗笠製作技藝,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傳統技藝,龍巖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斗笠又叫笠麻,是客家人下田種地用來擋風防曬的日用品,輕便耐用。溪口笠麻實際就是在溪口鎮出產的竹編斗笠。有尖頂、圓頂之分,中心有凹槽可供戴在頭上,直徑五十公分,用毛竹破成篾片,編成上下兩個笠圈,然後在層內鋪上油紙、白粽葉和底紙,四周用竹篾封口即成。

2018年2月27日,“上杭溪口笠麻製作技藝”被列入上杭縣第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7月30日,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申報的“斗笠製作技藝”被列入龍巖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序號:5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斗笠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18年7月30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
  • 別名:上杭溪口笠麻製作技藝(縣級名稱)
  • 項目序號:53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材料工具,製作工序,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上杭縣溪口鎮總面積15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7.6六萬畝,占85.1%,屬山地丘陵地帶,盛產竹木。
笠麻又叫“斗笠”,上杭縣溪口大厚人做笠麻的歷史已有300多年,是一種家庭作坊式的全民性手工藝品,異於長汀笠麻,在閩西地區較為獨特。在過去用油紙傘的年代,笠麻是方便實用的防雨工具,用繩子紮緊後,可以勞動生產,休息時又可當做坐墊。

工藝特徵

溪口大厚笠麻大小不同,有尖頂、圓頂之分,框架全由毛竹製成,面上覆蓋白棕葉,直徑一般為50厘米,戴在頭上既可防雨又可防曬,而且通風、透氣、輕便,是農民從事農事時的必備工具,在休憩時還可作為坐墊。
斗笠製作技藝
溪口大厚笠麻

工藝流程

材料工具

有毛竹、篾刀、油紙、白棕葉等。

製作工序

一、裁毛竹筒,破篾。
二、編扎笠麻公母料子。
三、在笠麻料子層內鋪油紙、白棕葉和底紙。
四、竹篾封口。

傳承保護

傳承狀況
以前溪口大厚全村男女老少都會做,當代一般只有老人從事做笠麻,年輕人已基本不學,上杭縣溪口鎮的斗笠製作技藝將有可能失傳。
傳承人物
張稱福,“上杭溪口笠麻製作技藝”項目縣級代表性傳承人。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2010年8、9月間,上杭縣舉辦民間傳統工藝作品展示活動。展示活動共徵集到民間傳統工藝作品83件,作者39人。經評選,獲得優秀作品獎8人,並授予馬明亮等8名獲得優秀作品獎的作者“能工巧匠”稱號。其中,張仰存(溪口鄉選送,參展作品:竹編斗笠、圓藍等)為獲得“能工巧匠”稱號作者之一。
衍生節目
2016年,上杭縣稔田鎮舉辦”醉美金秋·紅柚紅、圓夢高速·肩並肩“文藝晚會,晚會有斗笠舞等節目表演。
2022年9月26日上午,上杭縣臨江鎮英明社區在瓦子街開展“樹敬老之風 促社會文明”重陽節聯歡活動。 具有舞蹈表演《斗笠舞》等多個節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