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鰭大眼鯛

斑鰭大眼鯛

斑鰭大眼鯛,學名:Priacanthus cruentatus (Lacepede, 1801),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大眼鯛科大眼鯛屬的一種魚類,俗名血斑大眼鯛

基本介紹

  • 別名:血斑大眼鯛
  • 中文學名:斑鰭大眼鯛
  • 拉丁學名:Priacanthus cruentatus(Lacepede, 1801)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鱸形目
  • 亞目:鱸亞目
  • :大眼鯛科
  • :大眼鯛屬
  • :斑鰭大眼鯛 P. cruentatus
概況,分布,特徵,生態習性,原始文獻,模式產地,資料來源,

概況

命名者:(Lacepede, 1801)
俗名:大目、血斑大眼鯛
體長:160~200毫米。

分布

世界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非洲、錫蘭菲律賓日本澳洲台灣島以及中國南海海域,中國南海諸島;印度洋非洲東岸,至太平洋中部夏威夷,北至日本。
斑鰭大眼鯛
斑鰭大眼鯛

特徵

背鰭硬棘10枚;背鰭軟條12~14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3~15枚,體長可達35厘米,棲息在潟湖或臨海礁石,可作為觀賞魚。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南亞和東南亞。
眼巨大,約為頭長之半,前鰓蓋骨邊緣有細鋸齒,隅角處有1強棘。體被細小櫛鱗,全身紅色,背鰭鰭條部、臀鰭和尾鰭上密布深紅色小斑點。尾鰭後緣截形。為熱帶和亞熱帶底棲魚類。
背鰭X-13~14;臀鰭Ⅲ-14~15;胸鰭18;腹鰭I-5;尾鰭16。側線鱗62~67。鰓耙3~5+15~18。標本體長157~200mm,體長為體高2.4~2.8倍,為頭長3.0~3.3倍。
頭長為吻長3.4~4.0倍,為眼徑2.2~2.6倍。體長橢圓形,較側扁。口大,傾斜,兩頜具絨毛齒,上頜前端具小圓錐齒。犁骨與齶骨具絨毛齒。舌上無齒。前鰓蓋骨具細鋸齒,隅角處有強扁平棘。體被櫛鱗。側線在胸鰭上方有一弓狀彎曲。尾鰭截形。體紅色,背鰭鰭條部,臀鰭及尾鰭上布黑色小斑點。

生態習性

棲息深度15~30米,本魚體色隨環境變化,從紅色至銀色,體有紅色的斑塊或條紋。
系暖水性海洋魚類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目名:鱸形目
中文科名:大眼鯛科
拉丁科名:Priacanthidae
中文屬名:大眼鯛屬
拉丁屬名:Priacanthus
拉丁種名:blochii
定名人:Bleeker
年代:1853
中文名:布氏大眼鯛

原始文獻

Natuurkd. Tijdschr. Neder.-Indie v.4:456

模式產地

Batavia, Indonesia
俗名:斑鰭大眼鯛
國內分布:南海, 台灣東港

資料來源

台灣魚類志:307. 中國海洋生物種類與分布:69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