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斑胸田雞全長22-24厘米,翼展37-42厘米,體重810-90克;前額、眉紋石扳灰色,眼先黑褐色;耳羽具淡赭色色羽緣;頭頂、枕、後頸和整個上體橄欖色或橄欖褐色,具寬的黑色中央條紋;後頸和上背具白色斑點,下背、腰、尾上覆羽、肩和內側次級飛羽具窄的白色條紋,內側翅覆羽具矢狀白色條紋和黑色羽緣;飛羽褐色,第一枚初級飛羽外側白色;頭側、頦、喉、前頸、頸側和整個胸灰色,綴有白色斑點;腹白色,尾下覆羽白色或皮黃色;兩脅具黑色和白色橫斑;翼緣白色,翼下覆羽和腋羽白色,具褐色橫斑;尾黑色。羽緣褐色。虹膜紅褐色到紅色,嘴黃色,基部橙紅色;腳和趾橄欖綠色。
大小量度:嘴峰♂ 19.7(18-22)mm,♀ 18.4(17-20)mm;翅長♂ 122(117-128)mm,♀ 118(111-123)mm;尾長♂ 47.5(42-54)mm,♀ 47.3(44-52)mm;跗蹠長 ♂ 34.1(32-37)mm,♀ 33.0(30-35)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斑胸田雞棲息於平原草地、湖邊灌叢與草叢以及河濱灌叢、葦塘、沼澤濕地等各類濕地生境,尤以富有蘆葦、水草的沼澤濕地和湖泊及其附近沼澤地帶較常見。有時也出現於森林和荒漠中的蘆葦沼澤。
生活習性
在中國新疆塔里木河西北部的斑胸田雞為夏候鳥,春季3月末4月初遷來,秋季10月中下旬離開,也有從俄羅斯飛經此地的旅鳥,估計飛到印度或中東越冬。
常單獨活動。性膽怯、善於匿藏。多在晚上和晨昏活動,白天多匿藏在草叢和灌叢中。善行走,能在草叢中順利的穿行。也能在水中植物和浮於水面的水仙花葉上輕快的行走,很少游泳,也不喜歡飛翔,很少驚起,被迫飛起時,飛不多遠又落入草叢中。但在通過開闊的深水面時,則游泳。飛行迅速而直。從地上起飛時幾乎無聲。
雜食性,主要吃水生無脊椎動物和部分水生植物,如蚯蚓、軟體動物、蜘蛛、昆蟲及其幼蟲(毛翅目、蜻蜓目、雙翅目、鞘翅目、半翅目、鱗翅目和螞蟻)和擱淺在即將乾涸池塘中的小魚等。植物性食物包括藻類、嫩枝、葉、根及種子,如黍、稻、薹草等。通常在靠近隱蔽處的潮濕或乾泥地上覓食,在地面上或將頭伸入淺水中啄取食物,或伸長頸部從草穗上剝下種子。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巴林、白俄羅斯、比利時、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波札那、保加利亞、蒲隆地、查德、中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克羅地亞、賽普勒斯、捷克共和國;丹麥、埃及、厄利垂亞、愛沙尼亞、衣索比亞、芬蘭、法國、喬治亞、德國、加納、希臘、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約旦、哈薩克斯坦、肯亞、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黎巴嫩、賴索托、賴比瑞亞、利比亞、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馬拉威、馬爾他、茅利塔尼亞、摩爾多瓦、黑山、摩洛哥、莫三比克、荷蘭、奈及利亞、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蘭、葡萄牙、卡達、羅馬尼亞、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南非、南蘇丹、西班牙、蘇丹、瑞典、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烏茲別克斯坦、葉門、尚比亞、辛巴威。
旅鳥:喀麥隆、象牙海岸、吉布地、法羅群島、甘比亞、格陵蘭島、冰島、列支敦斯登、馬里、緬甸、納米比亞、尼泊爾、尼日、聖赫倫那、阿森松島和特里斯坦 - 達庫尼亞群島、塞席爾、索馬里、泰國、烏干達。
繁殖方式
斑胸田雞繁殖時間因地區而不同。歐洲在4-7月繁殖,俄羅斯在5-7月繁殖。單配製,僅在繁殖季節維持配對關係。繁殖季節和越冬時均有領域性。在靜水邊或水中的密集植物上營巢,巢在草叢中或水位線以上,用草葉和草莖築成薄壁的杯形巢,常將周圍植物折彎形成蓬蓋,巢的大小外徑12-14厘米,巢高8-10厘米,兩性共同營巢。成對分散營巢。通常營巢於湖邊、河岸、河灣以及灌叢沼澤和濕草地上蘆葦叢或草叢中。每窩產卵通常為8-10枚,偶爾有少至6枚和多至15枚,甚至16枚的。卵的顏色為赭灰色或綠皮黃色,被有紅褐色或紫褐色斑;卵的大小為29.1-37.5× 22.2-26.8毫米,平均33.62×24.47毫米。每天產卵1枚,卵產齊後開始孵卵,孵卵由雌雄親鳥輪流進行。孵化期18-21天。 雛鳥先後出殼,持續3天。雛鳥為早成鳥,由雙親餵養和照顧,全窩雛鳥孵出8-10小時後才離巢。數日齡可自行覓食,45日齡長出飛羽,7-10月份換羽。1歲可開始繁殖。常年產2窩卵。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