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與意識形態

文體與意識形態

《文體與意識形態》是2019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北京師範大學文藝研究中心、李春青、趙勇、陳太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體與意識形態
  • 作者:北京師範大學文藝研究中心、李春青、趙勇、陳太勝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5月1日
  • ISBN:978756759160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輯名為“文體與意識形態”,倒也不是隨便命名。這一主題既合乎本輯諸多文章的研究領域,即文體;同時,也體現了這些文章在研究方法上的共同性,即力圖在整個人類的文化歷史上把握文學這種藝術形式的獨特性和豐富性。在文學研究中,對真正的文體問題的關注,就必然是將其看作意識形態表達的某種特定方式,因而必然也是對真正的歷史的關注。
本輯特以“本輯特稿”欄目發表《鐵筆:隱喻與現實》一文,這是根據法國貢巴尼翁教授於2017年4月21日在北京大學作的一次演講整理而成的。他在文章中以波德萊爾的詩為例,指出真正的閱讀需要考慮文化的專有表達,像作家們的工具從羽毛筆轉到鐵筆,這一少人關注的現實,實際上也構成了十九世紀後半葉作家們書寫的特殊的現代性經驗。從這一獨特的研究中,我們或許可以看出當前文學研究的某種新趨勢。
“中國近現代文學話語的轉型和嬗變”專欄文章所登七篇文章,都圍繞著文體問題立論。陳爽的文章討論清末由梁啓超提出的“札記小說”這一曇花一現的“新小說”文類。梁波以《時務報》於1896-1897年間刊載的《英國包探訪喀迭醫生案》《英包探勘盜密約案》等五篇小說為例,討論小說文體的形變問題。朱維的文章分前後兩個階段討論王國維的戲曲文體觀。王子健的文章通過對1920年代小詩文體產生的歷史語境的考察,討論了與之相關的“小詩”這一文體問題。於阿麗的文章研究中國現代著名的批評家李長之,研究其與中國現代文論話語的轉型。龍昌黃的文章以丁玲的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為例討論其史詩敘事中的反史詩性。陳太勝的文章以徐志摩、卞之琳、戴望舒和穆旦等四個詩人幾首與愛情有關的詩為個案,於文本細讀中討論其情感表達體現的某種“政治”。

圖書目錄

本輯特稿
鐵筆:隱喻與現實
中國近現代文學話語的轉型和嬗變
曇花一現的“新小說”文類
——論清末“札記小說”的文體及其相關問題
在“報譯”與“筆記”之間
——《時務報》“張譯包探案”中的小說文體形變
王國維戲曲文體觀的嬗變
小詩的興起及其歷史想像
——一項考古學研究
“以批評家自居
——李長之與中國現代文論話語的轉型研究(一)
革命主題與敘事結構的兩歧
——論《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史詩敘事當中的反史詩性
文體與政治:幾首與愛情有關的詩
外國文學與文化
福音主義與英國維多利亞精神
指向 的文本中介
——福柯早期文論思想再論
波爾菲利奧斯“荷馬問題”詮釋的文體維度
日俄戰爭與日本自然主義文學思潮
現代文學與文化
略說魯迅與升曙夢:以《譯了工人綏惠略夫之後》為例
從沈從文《柏子》英譯本結尾說起
——埃德加·斯諾對《活的中國》的翻譯改寫及原因探究
拒 下半身?
——《聯華畫報》中女星形象的半身像圖像敘述策略
中國現代性悖論的改造與調適
——路翎抗戰小說再審視
尋根文學的問題及其“入史”之思考
主體間性文論在中國的發生
——以劉再復、楊春時為中心的考察
編後記

作者簡介

李春青,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儒家文化、古代文論和文學基本理論的教學與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六項、教育部項目三項。獨立著述、合著、合譯、主編著作三十種,發表論文二百餘篇。
趙勇,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主任,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文學理論與批評、大眾文化理論與批評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著述、合著、合譯、主編著作十餘種,發表論文百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