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視野下的西漢文學》主要內容包括:政論散文對政治的適應;西漢賦、樂府對物質經濟的適應;西漢文體對禮制文化的適應;歷史散文與政治的“生態平衡”;西漢文學與經學的生態平衡;政治因子對賦的介人和扶持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學視野下的西漢文學
- 作者:王長順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9月1日
- 頁數:445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6132425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生態學視野下的西漢文學》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緒論
上編西漢文學對其“生態環境”的適應
第一章政論散文對政治的適應
第一節政論文與政治環境
一政治與政論文
二政論文的政治適應
三西漢以前古代政論文的歷史形成
第二節西漢政論文對政治的適應及其嬗變
一政論散文對漢初政治治理需求的適應
二政論散文對西漢中期集權政治的適應
三政論文對西漢後期衰敗危局的適應
四西漢政論散文的政治影響——以《新語》為例
第三節西漢奏議文對統治集團政治作為的適應及其嬗變
一奏議文在策略“飢餓”到無為政治環境下的嬗變
二奏議文在有為政治到衰敗政局環境下的嬗變
三西漢奏議文與政治生態
第二章西漢賦、樂府對物質經濟的適應
第一節物質、經濟與文學
一物質經濟是文學發展的基礎
二文學對物質經濟的適應
第二節西漢文學發展的物質動因
一書寫用品與文學發展
二西漢物質經濟與書寫材料
三西漢經濟發展與圖書事業
第三節西漢賦、樂府中的物質文明
一西漢經濟政策與物質文明
二西漢賦中的物質文明
三西漢樂府中的物質經濟
第三章西漢文體對禮制文化的適應
第一節禮制與文體
一禮制起源
二飾禮與文體
第二節先秦禮儀與文體產生
一禮儀中的文體生成
二文體對禮制的適應
第三節西漢文體對禮制的適應
一西漢禮儀制度的建立
二西漢禮儀中的文體
中編西漢文學與其“生態系統”的平衡
第四章歷史散文與政治的“生態平衡”
第一節歷史散文與政治
一史官文化與政治
二歷史散文對政治的建構
第二節西漢大一統政治與《史記》的誕生
一大一統政治需要學術總結
二大一統政治的文化發展提供了修史條件
三中央集權制的加強催化了《史記》成書
第三節司馬遷《史記》對西漢政治的建構功能
一司馬遷《史記》對西漢政治的合法性論證
二司馬遷《史記》為西漢政治統治提供借鑑
三司馬遷《史記》以批判的形式進行政治合法性建構
第四節司馬遷《史記》中的政治治理目標
一人與自然的“和諧”
二人與社會和諧
三經濟和諧
四民族和諧
第五章西漢文學與經學的生態平衡
第一節文學與學術
一文學與學術的共生
二文學對學術的促進
第二節經學學術環境下的西漢文學
一西漢文學的經學學術生態環境
二西漢經學背景下的賦
三西漢詩經學與四言詩
第三節經學對西漢文論話語的催生
一經學強化了“詩”“發乎情,止乎禮義”的情禮關係論
二經學促成了詩學“勸”、“諷”的政治功能論
三經學形成了“詩無達詁”的詩歌接受理論
第四節西漢文學對經學的影響
一西漢散文的釋經化傾向
二西漢四言詩《焦氏易林》對經學觀點的闡釋
第六章西漢歌詩生產與音樂文化的生態平衡
第一節音樂文化與文學
一先秦詩樂舞一體的文化特徵
二先秦音樂文化與歌詩的共生與互促
第二節西漢音樂文化背景中歌詩生產性質的嬗變
一民間個體自覺生產
二官方組織社會性生產
第三節西漢音樂文化背景中歌詩消費性質的嬗變
一西漢歌詩的娛樂消費
二西漢歌詩的政治消費
下編文學生態因子對文學存在發展的影響
第七章政治因子對賦的介人和扶持
第一節政治權力對文化心態及文學的影響和干預
一政治集團文化心理與文人心態
二帝王政治權力的文學影響
三政治因子對文學的影響
第二節政治集團文化心理對賦的潤染
一賦之分類概說
二漢初政治集團的楚人結構及其文化心理
三漢初政治集團文化心理對騷體賦的介入
第三節帝王政治權力與漢賦的鼎盛
一帝王政治權力對賦的扶持和影響
二帝王顯性政治權力與賦作者對賦的共同促進
三帝王政治權力與漢賦教化功能的釋放
第八章西漢文化制度與文學
第一節教育制度與文學
一教育制度的文學影響
二教育內容的文學影響
第二節西漢教育制度與文人生產
一西漢教育制度及教育狀況
二教育制度下的西漢作家受教育狀況
第三節西漢博士制度與文學
一西漢博士性質及其發展狀況
二西漢博士制度的文學影響
第九章意識形態因子對賦的滲透
第一節文學與意識形態
一文學的意識形態生產功能——以漢初為例
二文學的意識形態性質
三文學與意識形態的關係
第二節道家思想與西漢文學的自遣主題
一西漢時期道家思想作為意識形態的狀況
二西漢道家意識形態生態下的文學
第三節儒學獨尊——西漢文學現實精神的意識形態背景
一西漢時期儒學獨尊的意識形態生態狀況
二“儒學獨尊”意識形態生態中的西漢文學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