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練

文練

文練又稱文功,屬行功技法,為陰,性柔,主修內功。太極拳的文練,是通過意念、呼吸與動作、速度的有機而合理的配合,練精氣神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練
  • 別稱:文功
  • 性質:行功技法
  • 特點:為陰,性柔,主修內功
文練,文練方法,太極拳文練內涵,文練舉例,

文練

傳統太極拳有文練與武練之分。文者,體也;武者,用也。體為用之本,用為體之能。譜云:"文無武之預備,為之有體無用;武無文之伴侶,為之有用無體。如獨木難支,孤掌不鳴。"點明了文練和武練之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係。
文練可起到舒筋骨、活氣血、平穩人體陰陽,練就丹田內氣的作用,達到強身固本的目的。一旦用於實戰,配合技法,周身輕靈,內氣不運自到,隨意而發("隨意"是"隨意念",不是"隨便")

文練方法

文練法,是內家拳修煉中高層次的練法,因其主修"內",即"內練一口氣",固初看上去,肢體動作顯得舒緩柔和,松活圓轉且又沉穩,一般不表現出快捷緊湊、剛勁的外形,更無明顯發勁的動作,雖與現在流行的太極拳健身練法頗為相似,但在本質與練法上並不相同。
太極拳的健身練法強調的僅僅是動作外形的"規範化",如同練習仿宋字、美術體,初看也"橫平豎直",步步工整,但細究起來卻沒什麼文化內涵,缺乏技藝底蘊,經不起推敲。實則太極拳傳統練法則如書法,不僅每招每式的起承轉合要講究,更注意意念與呼吸的配合、呼吸與動作的協調、動作與速度的相應,即不僅講"外三合"、"內三合",而且要"勢勢存心揆用意"。因此,一般的太極拳健身練法雖然也能通過精神內守、肢體放鬆、動作舒緩協調等起到一定的健身效果,但畢竟不是武術上的"文練",一般不會產生內氣,甚至連汗都不出。須知出汗是練出功的標誌之一。練功出汗與因天氣熱或其他運動而出汗是有本質區別的,它是營、衛二氣作用的結果,即使冬天躺在床上練功也能揮汗如雨。

太極拳文練內涵

太極拳的文練以練意為核心,以練出內氣、增長內勁為標誌,以強身固本、防身自衛為目的,它是傳統武術的一種修鍊形式,但決不是健身操
文練雖然是以練內氣為主,可是在行功走架時每招每式仍講究技法,因此比單純的武練高級得多,雖為文練,同時又是最高級的技擊練法。太極拳的技擊不是兩個人搭好手後推來推去,而是散手。推手只是一種訓練聽勁的方法,一般不能用於實戰,故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太極拳和其它拳術一樣,本質都是技擊的,而且較技時不論對方是什麼拳種,也不論對方用什麼招式、從什麼角度打來,都可以應戰,至於輸贏,那是另一回事,要取決於各人功力和技法的運用及應戰心理等因素。

文練舉例

中國武術史上,曾有過蔡龍雲先生用華拳技法於40年代分別戰勝白俄拳擊手馬索洛夫和美國重量級拳擊冠軍"黑獅"的戰例,還有吳式太極拳家吳公儀1954年在澳門迎戰香港白鶴拳師陳克夫的戰例。本文援引以上兩例不是說誰的拳好,而是說任何拳種都可以技擊。文練必須有武練為基礎,特別是太極拳。如果吳公儀只會推手,就不可能在對方猛烈的進攻中用一記撇身錘擊中對方鼻樑骨。可以說徒有內功也未必能應戰技擊,因為功與技是相輔相成的,又是互跟互生的。功技並重是防身、技擊必須遵循的原則,即所謂:"功技合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