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文章煙月
籬下落英秋半掬,燈前新夢鬢雙華。
會待此心銷滅盡,好持齋缽禮毗耶。
作者簡介
吳中詩冠
徐禎卿,徐禎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
昌國,常熟
梅李鎮人,後遷居
吳縣(今蘇州),明代文學家,因“文章
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徐禎卿天性聰穎,少長文理,人稱“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16歲著《新倩集》,即知名於
吳中。但早年屢試不第,讀《離騷》有感,作《嘆嘆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記》;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與
文徵明合纂《太湖新錄》;明
弘治十八年(1505年)聞
韃靼入侵,官兵抗戰不力而敗,又作長詩《榆台行》。同年中進士,後被授予
大理寺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貶為國子監博士。
徐禎卿在詩壇占有特殊地位,詩作之多,號稱“文雄”。早期詩作近
白居易、
劉禹錫風格,及第後受
李夢陽、
何景明、迪貢等影響,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參與文學復古運動,為“
前七子”之一(其他六人為李夢陽、何景明、
邊貢、
康海、
王九思、
王廷相)。所作《
談藝錄》,只論漢魏,六朝以後不屑一顧,闡述重在復古之論。其詩格調高雅,縱橫馳騁於漢唐之間,雖刻意復古,但仍不失吳中風流之情。
徐禎卿後期信仰道教,研習養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於京師,年僅33歲,為四才子中最早過世和享壽最短的。徐禎卿的著述尚有《
迪功集》、《
翦勝野聞》、《異林》等。
後記:
“
吳中四才子”中,
唐寅、
祝允明、
文徵明三人,以畫或書法蜚聲於世,獨
徐禎卿以詩歌名滿士林。清人
沈德潛編選《
明詩別裁集》,四才子詩,只收錄徐禎卿和文徵明兩人,文徵明僅錄兩首,而徐禎卿詩竟輯錄二十三首之多。他為
前七子之一,聲譽僅次於李(夢陽)、何(
景明)。《
明詩綜》在比較徐與李、何詩歌時曰:“李氣雄,何才逸,徐情深”,一語中的地指出徐禎卿詩歌的基本特徵——“情深”。他雖然與
李夢陽同調,但中原習氣未深,
江左流風猶存,吳中派清麗秀逸的風格仍有保留,較前七子其餘各家詩作更有自身特點。《明史》用“熔煉精警”四字概括其詩風格。
徐禎卿所撰詩話《
談藝錄》,頗多精闢警策見解,在明代詩話史乃至整箇中國古代詩話史中都是屈指可數的精品。且不說
前後七子及其追隨者們對此備加推崇,就連以反覆古自命的
錢謙益,也對徐禎卿這篇詩論大加讚賞:“專門詩學,究訂體裁,上探
騷雅,下括
高岑,融會折衷,備茲文質,取充棟之草,刪百存一,至今海內,奉如圭璧”。現代
文學大師錢鐘書先生甚至直接將“談藝錄”用作自己的著作之名。
徐禎卿作為“吳中詩人之冠”(《明史》卷286),是當之無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