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在五台山》是2018年5月1日山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安秀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殊菩薩在五台山
- 作者:安秀堂
- 出版社:山西經濟出版社
- ISBN:9787557702823
《文殊菩薩在五台山》是2018年5月1日山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安秀堂。
殊像寺,在山西五台山懷鎮西南1公里處,殊像寺也是五台山五大禪林之一,因寺內供奉著文殊菩薩而得名。它 創建於東晉(公元317-420)初年,唐代(公元618-907)重建,元泰定二年(1325)又予重建,後毀於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
文殊寺,亦名廣安寺,坐落於山西省五台山市台懷鎮清水河東岸,明清一條街北口,始建於清乾隆年間(一七三六年至一七九五年),重建於道光元年(一八二一年)。景區簡介 寺宇坐北面南,占地面積五千一百八十平方米,為章嘉活佛五處之一...
五台山朝聖,是指佛教四眾弟子及佛文化愛好者,前往文殊菩薩的道場——山西忻州五台山朝聖文殊菩薩,通過上供、禮拜、誦經、繞佛、打坐及三步一拜、法會等方式的朝聖修行活動。大華嚴經雲,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
據《山西通志》記載:“隋開皇元年詔五頂胥建寺,塑文殊像,歲度僧三人。”元代,望海寺被重建,明代嘉靖年間又由秋月禪師予以重修。石雕佛像 望海寺正殿文殊菩薩之一。東西配殿各為三間石窯洞,內供石雕文殊像。一九九八年,東台頂又...
五台山佛教最初傳入的時間,有三種不同的說法。最早說為東漢時期,由明代鎮澄法師撰《清涼山志》廣為傳播,認為,東漢明帝年間,印度僧人攝摩騰、竺法蘭傳佛教入中國,在洛陽建白馬寺,見五台山為文殊菩薩住處,山中有釋迦佛舍利,遂奏...
《文殊菩薩在五台山》是2018年5月1日山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安秀堂。內容簡介 《文殊菩薩在五台山》嚴謹、科學地介紹了五台山佛教的傳入及文殊道場的興起,以五台山寺院眾多文殊塑像為描述對象,滲透文殊信仰的成分和造像的藝術...
南台披繡錦,(錦繡峰)。 中有文殊台,(五台山乃文殊菩薩道場)名喚翠岩峰。(翠岩峰)。(引用 董斌 原文)贊雲 帝王將相朝拜地,宗宿神仙修煉天。靈鷲和諧白鶴騰,華夏兒女興家邦!(引用 董斌 原文)五台山御碑註解:傳說中五台...
五台寺,據歷史記載,佛教傳入五台山始於東漢、南北朝時代,佛教發展出現第一個高潮。五台禪寺早期供奉五方文殊、東台聰明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儒童文殊、西台獅子吼文殊、北台無詬文殊,到了隋朝寺廟均供奉文殊菩薩。簡介 盛唐時期,五台...
五台佛光寺文殊殿佛像雕塑作於公元1137年(天會十五年)。殿內磚砌佛壇長5米,寬4米,高近1米,兩側嵌磚雕花卉10幅。佛壇上塑文殊菩薩騎獅像及脅侍共7尊。文殊菩薩頭戴珠玉金飾花冠,面龐圓潤豐滿,雙眉弧彎,兩眼平視,嘴角下翹,...
作為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專司智慧,與司“理”的右脅侍普賢菩薩並稱。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相傳文殊菩薩的說法道場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薩形象 文殊菩薩頂結五髻,以代表大日五智,手中持劍...
內供無垢文殊玉像。五座殿宇全是二層三間,中間開門,兩旁設直欞窗,單檐歇山頂,仿唐結構,是五台山新增的文殊菩薩道場。在漢白玉平台的左側,還有一座元建的八角五層密檐式磚塔,即佛日圓明舍利塔。塔身實心,高約二十餘米。
寺宇背山面壑,視野開闊。計有山門、殿堂、僧舍十餘間。大殿三間,單檐歇山頂,內供藏式文殊師利菩薩尊像,住寺僧人準時上供敬香。在五台山有名的白馬山後棲賢谷中,隱藏著適宜清修的四大古寺,由谷口向里風別是:觀音洞、地藏洞...
東台望海寺 東台望海寺是忻州市五台縣境內的寺廟,東台望海峰,建有望海寺,寺內供奉聰明文殊菩薩。位於忻州市五台縣台懷鎮五台山風景名勝區內。景點介紹 五台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個台頂。地址 位於東台望海峰頂 ...
它所以有這樣大的規模,傳說是因為文殊菩薩在五台山具有特色地位,並在菩薩頂顯露過真容。殿內原有3尊高約2米的銅像,他們是三大士:正中文殊,左觀音,右普賢。這3尊銅像,是四百多年前的作品,堪稱明代雕塑藝術的代表作。可惜這3...
五台山 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與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和安徽九華山並稱為四大佛教名山,素有“金五台,銀峨眉,銅普陀,鐵九華”之稱;並以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規模宏大的寺廟建築群位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是坐落於“...
寺內供奉的五爺就是傳說中的廣濟龍王菩薩,是文殊菩薩在台懷本土化、世俗化的產物,寄託著人們祈願農作物豐收、不發生災害、家人健康、事事順遂的美好心愿。因為民間傳說五爺有求必應,五爺廟是五台山風景名勝區祈福人數最多香火最旺的...
蒙藏族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要朝拜“塔院寺五聖跡”的第一聖跡,就是大白塔。在大白塔東側,還有一座高兩丈余磚構文殊發塔,外抹白灰,通體白淨,狀如寶葫蘆。相傳文殊菩薩顯聖遺留的金髮,就藏其中。大白塔底坐碹洞裡有佛足碑。石...
而這清涼寶石原本是龍王的五個兒子播雲布雨回來驅暑歇涼之物,當他們發現歇涼寶石被文殊菩薩帶到五台山後,便尾隨而來大鬧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劍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討回清涼石。但文殊菩薩畢竟法力無邊,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龍王...
即東台頂的聰明文殊,西台頂的獅子吼文殊,南台頂的智慧文殊,北台頂的無垢文殊,中台頂的孺童文殊。在東台頂能看日出,西台頂能賞明月,南台頂能觀山花,北台頂能望瑞雪。這就是五台山的由來。相傳文殊菩薩曾在五台山住過,以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