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讀與田野實踐:新疆歷史與民族研究

文本解讀與田野實踐:新疆歷史與民族研究

《文本解讀與田野實踐:新疆歷史與民族研究》是王欣創作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3年7月。

該書內容涉及以文本研究為核心的新疆古代民族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等諸多方面,以及以民族學田野調查為核心的近現代新疆民族的社會經濟發展與文化變遷;其中既有巨觀的理論思考,也有微觀的個案分析;從方法論的層面上來講,體現了作者在歷史文本研究的基礎上,嘗試著將民族學的理論與方法以及田野實踐經驗運用於歷史文本的分析與解讀,以及在歷史文本的情境下觀照田野實踐的學術旨趣與追求。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文本解讀與田野實踐:新疆歷史與民族研究
  • 作者:王欣
  • 類別:歷史學著作
  • 字數:618千字
  • 首版時間:2013年7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分上、下兩編,共十三章。
上編:第一章主要利用考古材料對史前時期印歐人種在新疆及中亞地區的遷徙、活動以及他們在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問題進行了探討。第二章作者根據刊布的懸泉漢簡資料,對漢代烏孫在西域活動的情況進行了考述,並以常惠在西域的活動為中心,對其一生的活動加以總結,討論了西漢在西域的邊政與邊事方面的得失。第三章、第四章,是在利用傳世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出土文書論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域諸綠洲城國和行國的經濟、文化和民族關係。包括麴氏高昌王國的祭祀制度及與北方遊牧民族的關係,鄯善王國的經濟發展,重點闡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域綠洲城國及遊牧行國客觀存在的幾個文化圈,其文化內涵和特色。第五章作者利用出土文書和傳世文獻,探討了晉唐時期高昌刑罰法與民間契約司法;介紹了吐魯番出土文書所見的漢晉西域和唐代高昌的“譯語人”;考述了吐蕃驛站制度,包括驛路與驛傳、驛站與驛站制度在西域的實施;簡述了唐末宋初于闐王國的社會經濟——農業與園藝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狀況。第六章作者探討了中國西北邊疆的內涵和外延,並對10世紀以前中國西北邊疆演進的規律和特點進行了總結。第七章論述了西遼、蒙古帝國及元朝對中亞和西域的統治。第八章論述了清朝統一新疆前衛拉特蒙古的歷史發展及清朝為穩固西北邊疆統治在新疆政治、軍事、司法制度的實施。
下編:第九章是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新刊布的有關資料,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南疆地區普遍存在的土地租佃制度——伙種制所做的專門探討。第十章是作者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對鄯善吐峪溝艾蘇哈卜·凱赫夫麻札建寺傳說和宗教儀式所做的剖析解讀,揭示了其在悠久的歷史發展中,祆教、摩尼教文化、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伊斯蘭文化交融、沉澱的本質。第十一章是作者對哈密市德外里都如克哈薩克民族鄉所做的民族學調查,試圖從微觀角度揭示當前新疆牧區民族關係與經濟文化變遷之一斑。第十二章、第十三章是作者針對中央政府提出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所做的巨觀思考,包括政策與途徑建議、經驗與教訓總結等。

作品目錄

上編 文本篇
第一章 西域的古代民族:東方與西方
第一節 史前印歐人
第二節 塔里木盆地南部的早期居民
第三節 鄯善蘇貝希遺址與早期車師文化
第四節 從巴克特里亞到吐火羅斯坦
第二章 兩漢時期的西域:文本與簡牘
第一節 敦煌懸泉置遺址所出有關烏孫的幾枚漢簡考釋
第二節 常惠與西域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西域:文本與文書
第一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域的基本形勢
第二節 麴氏高昌王國的祭祀制度
第三節 麴氏高昌王國與北方遊牧民族的關係
第四節 “綠洲”王國的經濟:以鄯善為例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西域文化:交流與交融
第一節 兩種文化體制並行的鄯善文化圈
第二節 以東西文化交融為特點的高昌文化圈
第三節 以佛教文化為主體的于闐、龜茲文化圈
第四節 嚈噠、悅般、高車、柔然等遊牧民族的“行國”文化
第五節 文化交流的使者:鳩摩羅什
第六節 新疆博物館藏吐魯番寫本《妙法蓮花經》殘卷校勘
第五章 唐代西域:文化與制度
第一節 吐魯番出土文書所涉晉唐法制
第二節 吐魯番出土文書所見唐代“譯語人”
第三節 吐蕃驛站制度在西域的實施
第四節 唐末宋初于闐王國的社會經濟
第六章 10世紀前中國西北邊疆的演進:特點與規律
第一節 西北邊疆:內涵與外延
第二節 西北邊疆的演進:規律與特點
第七章 宋代至元代的西域:邊事與邊政
第一節 耶律大石西遷中亞
第二節 成吉思汗西征及蒙古帝國在西域的統治
第三節 平定海都、都哇與元朝經營西北的方略
第八章 明代至清代的西域:邊事與邊政(續)
第一節 瓦剌(衛拉特)蒙古的興起與噶爾丹的擴張
第二節 清朝統一新疆與伊犁將軍的設定
第三節 平定和卓之亂與《回疆則例》的制定
第四節 收復新疆與晚清整體邊防體系的確立
下編 田野篇
第九章 南疆伙種制:歷史與制度
第一節 伙種制存在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 南疆伙種制的特點及其基本形式
第三節 伙種制與分成制
第十章 文本解說與傳說構建:以鄯善吐峪溝艾蘇哈卜·凱赫夫麻札為例
第一節 伊斯蘭文化:文本解說與傳說構建
第二節 基督教文化:借鑑與基礎
第三節 佛教文化:物態化改造與功能性揚棄
第四節 祆教、摩尼教文化:底層文化的積澱
第五節 麻札崇拜:宗教與社會功能的體現
第六節 麻札村的民俗文化
第十一章 新疆牧區的民族關係與經濟文化變遷:以一個哈薩克民族鄉為例
第一節 德外里都如克哈薩克民族鄉概況
第二節 德外里都如克鄉的民族關係
第三節 德外里都如克鄉的經濟生活
第四節 德外里都如克鄉社會文化現狀
第十二章 西北少數民族教育與“西部大開發”:政策與途徑
第一節 中國西北地區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的歷史回顧
第二節 “西部大開發”與西北地區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
第三節 西北地區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的政策與途徑選擇
第十三章 “西部大開發”與西北民族問題:理論與現實
第一節 西北地區民族問題在“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的重要性
第二節 西北地區民族問題的特點與發展趨勢
第三節 處理西北地區民族問題的歷史經驗和教訓
第四節 處理“西部大開發”中的西北地區民族問題的幾點思路
參考文獻
索引
本書部分已刊章節原出一覽
後記

作品思想

該書作者從長時段的考察和研究中,揭示了西域多種族、多民族的共聚及西域文化的多元交融性。該書始於說明史前印歐人東遷於新疆,而後介紹歷史上鄯善、高昌、于闐、龜茲等城郭國家,以及烏孫、匈奴、高車、柔然等遊牧行國與中原帝國在此地的角逐。該書運用大量傳統文獻與出土文書及考古數據,內容均在顯示新疆文化、族群與社會等方面的多元、流動與聯合之歷史軌跡。
該書對西域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均有論述,但文化史在其中占有更多的篇幅。如第一章中關於早期車師文化的研究,第三、四章關於麴氏高昌王國祭祀制度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綠洲城國和遊牧行國各具特色文化圈的研究,鳩摩羅什的研究及《妙法蓮華經》的校勘,第五章中關於晉唐時期司法制度的研究,唐代“譯語人”的研究,第十章關於鄯善吐峪溝艾蘇哈卜·凱赫夫麻札的研究以及第十二章關於西北少數民族教育的研究等,皆是其體現。
該書在具體的實證研究中,力圖探索一些帶有一般意義的規律性認識。如第六章專門探討了10世紀以前中國西北邊疆歷史演進的一般規律和特點。作者總結到,“北方遊牧民族與東方農業民族的角力是這一時期中國西北邊疆發展的突出特點”,“多種體制並存也是這一時期中國西北邊疆發展史上的突出特點”,“邊疆問題與民族問題一體化是中國古代西北邊疆發展史上的另一特點”。這些看法的提出對於讀者全面認識中國古代西北邊疆發展以及當代新疆出現的問題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15年12月1日,該書獲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文本解讀與田野實踐:新疆歷史與民族研究》
2013年7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2977-7

作者簡介

王欣,1966年生於新疆。1987年畢業於新疆大學歷史系,1990年在西北大學獲得歷史學碩士學位後分配至新疆博物館工作。1997年在蘭州大學獲得民族學專業博士學位並進入西北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工作,在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室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2001年調入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工作,現任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