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門(海南三亞文明門)

文明門(海南三亞文明門)

原鎮隆城南門被向西移至正對著學宮的大街,取"青雲路上構傑閣,獻奇納秀開文明"之意,故名文明門。後形成習俗,凡官宦履職調任,民間婚嫁喜慶都經此門出入,而其他類事則迴避此門。 文明門最初為廟宇式建築。民國年間,城門上還曾設定土炮,於每天正午鳴響報時。現在所見的文明門,重修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建築式樣為二層仿宮殿式紅牆碧瓦。 文明門是信宜古城惟一保存下來的城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文明門
  • 地理位置:海南三亞古崖州
  • 門票價格:免費
  • 始建:清朝嘉慶十八年1813年
歷史沿革,概況,

歷史沿革

崖州,早在秦始皇時期是象郡的“外檄(邊界)”。
自南北朝起建制崖州,宋朝以來歷代的州、郡、縣治均設在這裡。史料記載,古崖州城在宋朝以前為柵欄夯土城牆,南宋慶元四年(1198年)始砌磚牆,宋紹定六年(1233年)擴大城址,開東、西、南三個城門。
崖城後經元、明、清三代擴建,成為南疆規模較大的堅固城池。
清宣宗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崖城建築基本定形,城牆周邊長約2270米,高約8米。
崖城東、西、南門分別是陽春門、鎮海門和凝秀門。後南門因文廟在其里,故又稱為“文明門”。城外開護城河設吊橋,城內設禦敵樓、譙樓、月城等等。
至今,崖城東、西兩門早已無存,幾經劫難而殘存的唯一崖州古城真跡是一段北城牆和南門,即“文明門”。

概況

文明門是三亞古崖州城的南門,因位於學宮前而得名。修復後的文明門呈拱形,赭紅色,並添建有一座兩層亭式城樓,拱門上方的“文明門”三字字跡清晰,為清代磨石碑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