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文明路位於
廣州市越秀區,是一條東西向的道路。
清朝時,這兒為廣州城南邊城牆,1922年拆城牆建路時,因位於
文明門旁而得名。1967年曾改名延安二路,至1981年復名。文明路東起越秀中路和
越秀南路交會處,並接
東華西路,西至
北京路,並與
大南路相連,全長960米,寬24.7米,雙向4車道。路上主要建築有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宮、中共廣東區委舊址、
魯迅紀念館等,是頗有人文氣息的一條路,而且也是老城區最有名的“糖水一條街”。
主要路口
主要路口有:東華西路、越秀中路、越秀南路、德政中路、
文德路、
北京路。
歷史
文明路位於越秀區中部。西連大南路,東接東華西路,全長900餘米。是廣州市內東西向的主要道路之一。文明路的原址為宋代廣州子城的南面城牆,城牆上築有城門,稱“步雲門”(後改稱沖霄門),是宋代子城南面的兩個城門之一。明代三城合一後,該城牆變為明代老城的南城牆,後改稱文明門,屬於老城南城牆的四個城門之一。1920年代初,廣州開始了拆城牆築馬路,文明門連同南城牆一同被拆,原城牆基址被平整後闢為馬路,遂命名為“文明路”。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文明路”被認為是屬於“封資修”的舊路名,於是連同大南路、東華路一起被改名為“延安路”,文明路即為“延安二路”,1980年代初復名文明路。
文明路是廣州市內頗具文化氣息的街道之一。昔日廣州府的府學——廣府學宮就是位於文明路北側(即今市一宮),文明門正對著廣府學宮,城門外有青雲橋橫跨玉帶濠直通青雲直街,寓意入讀府學者能平步青雲。廣府學宮衰落後,在原址分別建起了市立中山圖書館和廣東文獻館。解放後,又在廣東文獻館的原址興建了廣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宮。
文明路上還有不少重要建築物。已有80多年歷史的廣東消防總署大樓(今越秀區消防中隊營區)即是一例。建於1927年的消防局大樓曾經是廣州城內的最高建築物,雖然將近百年歷史,但其外觀及用途都沒有巨大變化;位於文明路與文德路交界處的東南角是“南園詩社抗風軒”的舊址;位於文明路215號的國民黨“一大”舊址,是1924年孫中山在此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會場,具有重要的革命歷史意義;而會場所在的地方,既是清朝時期廣東貢院的所在地,又是國立中山大學的舊址,意義非凡。
主要建築
這種騎樓有
南洋地區的獨特且有創造性的形式———在女兒牆上開出一個或多個圓形或其它形狀的洞口,是一種建築智慧,預防颱風襲擊,減少對建築物的風負荷,不過因此形成了獨特的建築藝術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