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從事物的現象層進入本質層,步入理論化的門檻。意識的理論化,導致各門科學層出不窮和蓬勃發展。文明意識理論化的發展是全面性的發展,在知識、意向、決策的各個具體領域,都形成了理論形態,構成結構嚴密的科學體系。隨著社會實踐的深入和意識活動的發展,文明意識的全面理論化正在變為現實。文明意識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古代、近代、現代三個時期。古代文明期,是指文明意識剛從原始狀態過渡和分化出來。由於生產實踐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擴大,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發生分離,加上文字的發明與使用,出現了一批專門從事研究活動的知識分子,社會實踐活動中的豐富經驗開始被加工整理,形成了初步的理論形態。在整個古代時期,儘管各種科學思想在不斷發展,但運用科學知識附會宗教學說的現象非常普遍,社會科學在古代尚沒有多少堪稱理論和形成學科的東西。在近代文明期,機器大工業的發展以及科學實踐的興起,加速了自然科學的全面發展。自然科學開始衝破神學的禁錮走向獨立自主階段。17世紀,以牛頓力學的創立為標誌,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18世紀,熱學、靜電學、無機化學、
生物分類學等也建立起來了,對自然的認識開始取得比較系統的科學理論。19世紀,由於蒸氣、電力技術的套用,生產發展迅速,為科學實踐的全面繁榮提供了動力。能量守恆與轉化定律、電磁感應理論、化學元素周期律、細胞學說和生物進化論,表明近代自然科學已經形成相當成熟的理論體系。現代文明期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相對論的創立把人們的視野引向新的領域;量子論的出現,又把人們的視野引向微觀;高能物理、分子生物學、現代宇宙學三大科學前沿,把人們引入巨觀與精微的世界。社會科學在這個期間也達到一個新水平,人們對社會的認識進入科學的時代。社會科學的發展已經出現了分化與綜合的高潮。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日益相互滲透、緊密聯結,形成了統一的現代科學體系。在現代文明時期,人類的物質生活日益提高,激發了人的意識生活的需求。藝術的發展獲得了更大的動力和更優越的條件。人類意識世界的不斷豐富、深化,要求藝術創造隨之豐富、深化。
舊石器時代繪畫中的生命感減弱,代之以更加理性和規則的形態,逼真的藝術效果被具有一定理性深度的藝術效果所代替。以往美學家主張的客觀的一致不再適用。客觀與主觀不再平起平坐,而是表現主觀願望的作品完全吞併了客觀素描的作品,藝術進入了一個更高的主觀表現境界,其意識性越強,對其欣賞就越需要人的理解、想像和體驗。在原始時代,人類的意識形式主要是形象,所以也叫原始形象思維。文明時代的人類意識,主要是邏輯形式占主導地位。但是,形象思維並未萎縮,而是在邏輯思維的基礎上獲得新生,形成了高級的形象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