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廟大成殿(文廟大成殿(河北平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廟大成殿(文廟大成殿(河北平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廟大成殿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平鄉縣平鄉鎮學前鋪。該殿始建於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大成殿文廟的主體建築。文廟建築分為東西兩路,大成殿位於西路中軸線的中心位置,東路為附屬建築,整個文廟建築群規模宏大,功大成殿建築面積315平方米,為元代建築風格,單檐歇山綠琉璃屋面,面闊五間(25.8米),進深三間(11.27米),殿高12米,四椽伏對乳伏用四柱,重昂五鋪做斗拱置於平板枋之上。功能齊全,主次布局分明。

2013年5月3日,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鄉文廟大成殿
  • 位置:河北省平鄉縣平鄉鎮學前鋪
  • 初建時間:宋真宗年間(1008—1016)
  • 文物級別:國家級
文物歷史,歷史沿革,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

文物歷史

大成殿自始建以來曾於宋徽宗大觀元年、明洪武七年、明永樂三年、明英宗正統六年、明武宗正德十五年、明穆宗隆慶九年、清乾隆十六年先後七次進行過重修改建,為縣學所在地,是歷代全縣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機關。抗日戰爭時期,日軍飛機轟炸平鄉城,將大殿頂部西北角炸毀。六十年代初將木質屏風加固為磚式牆體,做糧庫沿用30餘年,1993年由縣政府出面協調將糧庫遷出。該殿因年久失修部分木結構已腐朽,殿頂琉璃瓦及四檐斗拱殘破嚴重,但整體保存較完整,仍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1993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將該殿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3日,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第七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平鄉文廟大成殿始建於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平鄉縣誌》所記載的學宮圖,準確記載了文廟的建築布局、規模及功能分區。文廟(學宮)主題建築位於西路,東路為附屬建築。西路由四套院落和門前廣場組成。欞星門位於文廟的最南端,為文廟的第一道門,該門的正前方為“萬仞宮牆”,西側神廚,東為官廳,由東西便門進入門前廣場。穿過欞星門進入文廟的第一套院落,東為考室,西為鄉賢,正面即為文廟的第二道戟門,戟門兩側開便門。過戟門進入第三套院落,大成殿即位於該套院落的中軸線上,東側為東廡,西側為西廡,大成殿的左右開便門通向第三套院落。明倫堂位於該院中軸線上,東為存心齋,西為養心齋,明倫堂的後面即為尊經閣。整個西路均用圍牆封閉,南北相通。
東路由六套相對獨立的院落組成。忠義祠、文昌三代祠和文昌閣三座院落並排位於東路的南端。崇聖祠位於南端三套院的北側,再往北為教諭宅和訓導宅,占地面積較大。目前文廟大部分建築已遭破壞,僅存巍峨大成殿。
另外保存下來的還有大觀聖作之碑,刻立於大觀二年(1108)。碑陽所刻內容為宋徽宗頒發的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八行”取士的詔旨,實際上以至高無上的皇權頒布的封建教育方針和校規,由通直朗書學博士李時雍奉敕仿宋徽宗“瘦金體”摹寫而成,筆法俊逸。碑刻工藝和刀法嫻熟,有銀鉤鐵畫之感。共1021字,現殘存729字。
北宋大觀元年(1107),資正殿學士兼侍讀鄭居正奏乞以御筆八行詔旨摹刻於石,立於學宮,次及太學辟雍天下郡邑。二年(1108)八月,奉御筆禮部尚書兼侍講鄭久中“令以所賜石刻”。碑通高5.14米,寬1.38米,厚0.38米,其中額高1.40米,寬1.50米,厚0.47米,浮雕七龍盤頂,碑額正面陰刻行楷書大觀聖作之碑”六個字,由權相蔡京題寫,嚴謹規整,大氣磅礴,不失為書法妙品。該碑現存於平鄉縣豐州鎮平安公園內,2008年河北省政府將其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價值

大殿自始建以來先後於宋徽宗大觀元年、明洪武七年、明永樂三年、明英宗正統六年、明武宗正德十五年、明穆宗隆慶九年、清乾隆十六年七次進行過重修改建。其建築風格主要保留了元、明特點,有個別梁架構件仍傳承了宋代建築風格,其建築設計精湛美觀,布局嚴謹,結構宏偉,它承載了宋、元、明、清四朝眾多的人文信息、建築學信息,對研究古代建築學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大觀聖作之碑對補充、校正歷史文獻同樣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藝術價值

大成殿整體建築造型及附著於本體之上的藝術構件具有較高的審美欣賞價值。

科學價值

大成殿建築設計構思及構造工藝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歷史上經受了邢台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的衝擊,積累了重要的震害信息,對研究我國早期建築震害分析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