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陽,拼音Bei Yang,意思是碑石上通常鐫刻文字或附圖飾,正面稱為“碑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碑陽
- 特點:鐫刻文字或附圖飾
- 來源:《古代碑帖鑑賞》
- 拼音:Bei Yang
碑陽,拼音Bei Yang,意思是碑石上通常鐫刻文字或附圖飾,正面稱為“碑陽”。
碑陽,拼音Bei Yang,意思是碑石上通常鐫刻文字或附圖飾,正面稱為“碑陽”。...... 除早期的"無字碑",碑石上通常鐫刻文字或附圖飾,正面稱為“碑陽”。碑陽...
1989年2月,微山縣夏鎮小官口村村民在村後薛河挖沙時發現。石碑呈長方形,下半部斷裂,青石質,下有榫頭。碑高150厘米,寬46厘米,厚19厘米。碑陽上半部鑿有尖頂...
劉碑寺造像碑,位於登封市東南20公里劉碑村。北齊天保八年(557年)豫州剌史劉碑等人刻立。後人因碑興建佛寺,因名“劉碑寺”,又為保護此碑建碑樓,俗稱“碑樓...
《朝侯小子碑》 1911年出土於陝西西安甲城,僅殘存下截。碑陽隸書陰刻十四行,共一百九十八字。書法風格屬東漢無疑。原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又說石在日本,應...
孔宏碑,又稱《魯相謁孔子廟碑》《吉日令辰碑》,已殘。立碑時間不詳,宋代即判為漢碑。現存曲阜孔廟大成殿東廡。殘高105厘米,寬85厘米,厚26厘米,石灰岩質。...
明拓東漢景君碑是一塊碑文,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景君碑》全稱《漢故北海相景君銘》,隸書,碑高230厘米。碑陽17行,行33字;碑陰4列,上3列各18行,第4列2...
《楊叔恭殘碑》,漢隸碑刻,此碑今稱《漢沇州刺史楊叔恭殘碑》。東漢建寧四年(171)七月六日立,隸書,碑殘。石原在山東鉅野,清喜慶二十一年歸馬邦玉,後端方...
西面(碑陽)依據王堯的《唐蕃會盟碑疏釋》一文錄入西面的漢文碑文: 大唐文武孝德皇帝與大蕃聖神贊普舅甥二主商議社稷如一,結立大和盟約,永無淪替,神人俱以...
泰安知府朱孝純於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撰書,泰山贊碑是乾隆進士、泰安知州朱孝純撰文並書,隸書字型。碑陽文35行,滿行26字,凡448字,字徑6厘米,乾隆進士,額篆...
《化度寺碑 溫彥博碑》筆力雄強,筆劃厚而且陽剛十足,字的結構與《九成宮》相異。《溫彥博碑》,唐貞觀十一年(637年)10月立。楷書36行,行77字,碑額陽文篆書...
碑陰,指碑的背面。碑正面刻長篇碑文,其背面(即碑陰)僅刻一般門生故吏名字,或列書撰人及石工石師名字。多見於漢碑。...
霍元甲的棺木即葬於此,墓前樹立高1.5米,闊0.75米墨色墓碑一通,碑陽鐫刻"霍元甲",之墓碑陽鐫刻著霍元甲生平簡歷,霍元甲陵墓四周果木林立鬱鬱蔥蔥,形成一蔟綠色花環,...
碑陽贊12行,陰記17行,行楷30字。額亦二,一篆書,一隸書,皆十三字。蘇東坡曾學此碑,並題雲:“顏魯公平生寫碑,唯此碑為清雄。字間不失清遠,其後見王右軍...
《曹全》此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完碑》。東漢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縱253厘米,橫123厘米。碑陽20行,行45字,碑陰題名五列。現在西安...
碑亭,又名古大槐樹處,是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景點,建在第一代大槐樹的遺址上的,碑高一丈零五,寬二尺四寸有餘,碑冠在盤龍細雕之中篆書“紀念”二字...
碑額陰面為漢文篆書“御祭”及滿文,碑身陰面碑文滿漢合璧,落款是康熙二十二年五月。[1] 無字晃碑:位於後面左側。碑陽、碑陰既無額題也無碑文。[1] 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