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簡介
合川區文峰塔公園緊鄰
文峰塔,是一座新建的城區公園,占地約150畝。2011年6月30日,文峰塔公園開門迎客。文峰塔公園對岸約5千米處,就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釣魚城古戰場遺址,遊客還可順道遊玩。
公園特色
文峰塔公園是一座文化主題公園。公園位於嘉陵江邊,西接
文峰古街,東至原鹽業倉庫,總占地面積150畝,項目總投資9000萬元。公園內仿古建築面積2798.4平方米,綠化面積63519平方米。公園以文化為靈魂、以綠色為生命、以燈飾為特色,並充分利用地理優勢,開發河湖水系,打造優美的生態濕地,結合合川歷代文化、歷史風情,運用中國古典造園手法,建成具有
巴渝歷史文化特色的新型濱江公園。
文峰塔公園以湖為中心,通過6幢仿古歷史建築串聯,輔以風景如畫的景觀園林,與文峰塔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公園內共建有“六樓”、“一路”、“一湖”、“三廣場”,同時還保留了一個
民國鹽倉。“六樓”是指會江樓、清華樓、荔枝閣、凌霄閣、歲寒亭、濂溪祠等6幢仿古建築,建築面積約3000平方米。會江樓、清華樓、凌霄閣、荔枝閣、歲寒亭、濂溪祠號稱合川歷史上的六大名樓。“一路”是指1千米長的濱江路綠化長廊;“一湖”是指園內的人工內湖,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三廣場”是指“愛蓮說”、“圍棋說”、“太極說”等3個小型廣場。“民國鹽倉”是指修建於二十世紀30年代的合川曬網沱鹽倉。整個公園古樸典雅、綠樹成蔭、山水相映成趣。既體現了合川地域特色,又傳承了合川的歷史文化。
文峰塔公園充分利用其原沖溝地形,開發河湖水系,打造優美的
生態濕地,將公園綠化有機地融入城市環境中,提升了區域綠化水平和景觀均好性。公園的濱江生態文化不僅提升了形象,同時也是合川南城片區的一片綠肺。這片生態綠舟承載起時代的追溯、歷史的變遷。深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合川的又一張城市名片,提升了整個城市的空間品味。在文峰塔公園的各條通道上,能看到許多枝繁葉茂的百年古樹。這些古樹都是在原址上土生土長的,不少建築在修建時,因為要保護古樹而讓道。
文峰塔公園近靠修建於清代
嘉慶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的文峰塔。公園充分結合中國古典造園手法,鮮活展示了古合州(今合川)城的風貌,再現合川的歷史文化風情,讓人憶古思今。園內通過移址重建了合川唐宋以來的特色建築景觀,在原址上重建了可眺望嘉陵江、
涪江兩江交匯的古蹟會江樓。另外,根據文獻記載和民間傳說,恢復唐宋古建築荔枝閣、凌霄閣等建築。重建了始建於南宋的凌霄閣,始建於1156年的清華樓、1180年的濂溪祠等古蹟。遊客可登上這些名樓,眺望嘉陵、涪江的浩瀚江景。傍晚還可看到“涪江晚渡”的古景。登上會江樓,三江匯流的合川城盡收眼底,但見船隻往來、江水蕩漾。
主要景點
凌霄閣
凌霄閣,始建於宋代,
明代中期重建。原樓閣位於合川城北純陽山瑞映門內右巷西面,毗鄰觀音洞,即今瑞山中學內。其址舊為接龍庵,清初設接龍
義學。
乾隆五十年(1785年)合州知州周澄更名瑞山義學,將凌霄閣修葺一新。其樓獨標高格,勢欲凌霄,為明清時期合陽城標誌性建築。清代著名詩人劉泰三、以及彭世儀、馮鎮巒、楊世榮、張乃孚等多有詩吟誦。劉泰三《凌霄閣》詩云:
凌霄閣上貯清幽,到晚塵囂市井收。
遠嶂千里看鳥度,斜陽一片為詩留。
田家迷漫觀春水,漁火蒼茫點釣舟。
把酒臨風懷杜老,江花杳杳會江樓。
清華樓
文峰塔公園內的清華樓,以古樸莊重的氣質立於嘉陵江邊,身處現代繁華之中。樓總共兩層,上層是個大廳,下層四周無牆,眾多柱子支撐著整個建築。中間有個大石屏,記錄了清華樓的由來。清華樓是古人為看江景吟詩賦句抒發情懷而修,這位古人即我國南宋著名的目錄學家、藏書家
晁公武,晁公武曾知合州,清華樓建成後賦《清華樓記》。該樓毀於戰火,現在的是後來重新建造的。
紹興二十六至二十七年(1156年—1157年),晁公武知合州,政績昭著。他酷愛合州的山水之美,在其離任之前,為壯合州古城雄姿,以供來者覽其形勝,在城北鴨嘴附近的白菜園處修築了一座層樓,但工未完,即調任
瀘州。繼任知州、左朝請大夫景篪對築樓工程非常贊同,乃增大規模,並於紹興二十八年七月落成。其樓宏偉壯麗,堪稱合州又一勝景。
在瀘州任上的晁公武應以景篪之請,為該樓取名清華樓,並作《清華樓記》。晁公武寫道,登高望遠,使人心憔悴。
王粲登仲宣樓觀瞻荊山而懷念故土,不以貧窮富貴改變他的感情;
范仲淹臨瞰洞庭心憂天下,不以仕途進退改變他的志向。他們之間身世雖有區別,但感情大致相同,為何不與他們一起,拄著手杖,衣履翩翩地提著酒壺,拿著酒杯,共飲清華樓上。耳目所感觸到的憂國懷鄉之情,也一定在其中。喝到盡興的時候,放聲高歌,歌聲悠長而激昂;醉而狂舞,舞步凌亂,徜徉樓台斜倚欄桿,全然不顧已是夕陽西下了。回想自己的人生,自從游離
巴蜀,沒有田廬可歸,旅途思念越來越重,報國為民之情越來越強烈。所以王粲、范仲淹登樓的感嘆,他將永遠銘記在心中。
荔枝閣
在唐宋時期,
荔枝是四川名產,合州是四川荔枝的重要產地。合州東岸的學士山麓,城北的濮岩(今
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附近)一帶就有成片的荔枝園,濮岩的岩上還建有荔枝閣。在北宋中期,每歲正月九日,合州知州均要在定林院宴請賓客。至於執香提油的善男信女,以及攜妻牽子的遊覽之人,更是一年四季絡繹不絕。根據劉象功、岑象求等人遊覽定林院的銘文、詩作所記,寺院規模巨大,盛況令人驚嘆。尤其是寺院中高聳的層樓,濮岩崖上古老的荔枝閣,莫不呈現出宏大的唐代建築特色,絢麗的宋代文化風韻。今天,在三江之口的文峰塔公園,登臨荔枝閣,將會是另一種感受,游者自然會留下良多的感慨。
歲寒亭
歲寒亭是一座始建於
南宋時代的園林建築,原在城北濮岩寺附近,濮岩摩崖石刻中有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杜國光等飲餞歲寒亭文記。歲寒亭後毀於宋蒙(元)戰爭中。元末,明玉珍在重慶建立大夏政權,州人董孝文以兵抵抗,在劫石坪和虎頭寨固守數年,後歸附於明太祖,受封萬戶侯,但不久去世,
朱元璋命建亭祀之。於是,州人奉旨重建歲寒亭以紀念明萬戶侯董孝文。明隆慶二年(1568年)知州
沈本泗將歲寒亭遷至瑞映山麓。其後又經清乾隆、道光中重建和修葺。歲寒亭是明清時期合州頗負盛名的紀念性“官亭”,其意義非一般風景亭可比。張乃孚《春日登歲寒亭晚眺分得亭宇》詩云:
風浴襟期愧無能,偶乘佳興對南屏。
城如圖畫雙江繞,山送煙嵐半壁冥。
吹雪揚花欺鬢白,映袍草色為誰表。
偶然覽物兼懷古,滾滾英風百尺亭。
濂溪祠是為了紀念宋代理學的開山鼻祖
周敦頤而修建。因周敦頤晚年在
廬山蓮花峰下建濂溪學堂講學,世稱濂溪先生。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至嘉祐五年,周敦頤任合州
通判。周敦頤對合州學術文化的發展影響最為深遠。在合州5年,與士大夫廣為交結,“士之從學者甚眾”。 “當時鄉貢之士,聞先生多問,多來求見。”當時,合州名士張宗范在學士山修建一座讀書的亭閣,深得周敦頤喜愛,欣然為亭題名“養心亭”並作《養心亭記》。170年後,養心亭已毀,宋著名學者、理學大師
魏了翁出使川東,遇《養心亭記》石碑出土,奏請
宋高宗為周敦頤等人加封諡號,以示表彰。南宋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州人為“以民晚學歸敬之意,且以承邦人無窮之思”,在瑞映山修建了祭祀周敦頤的專祠——濂溪祠堂。建成以後,魏了翁作了《合州建濂溪祠堂記》,並勒石立碑。現在文峰塔公園裡濂溪祠,是仿古濂溪祠重建。
文峰塔位於合川城區文峰古街,與文峰塔公園相鄰。
文峰塔又名振興塔,建於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共9層;
道光十六年(1836年)知州
李宗沆又增建4層,共為13層。塔為八角形密檐式砌磚結構,底層內空直徑4米多,頂層內空直徑不足2米。塔呈錐體狀,塔心為實體錐柱。從底層沿石級螺旋而上,直達第十一層。每層均刻有圓雕神像供人祀祭,頂層原有木刻"魁星點斗"立像,現為泥塑。塔外每層洞門上方有額楣,題詞用青花瓷片鑲嵌,分別以"欲窮千里"、"更上一層"、"欲罷不能"、"俯瞰嘉涪"、"扶搖直上"、"路入蓬瀛"、"春風如意"、"氣象萬千"等語示塔之氣勢雄偉及某種祝願。塔屬風水塔類型。遊人登塔遠眺,山光水色,城廓房舍,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