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市牛馬會

文家市牛馬會

文家市鎮這座湘贛交界的“邊城”,每年農曆十月初十至二十,為期十天的“牛馬會”是文家市及周邊鄉鎮最重要的貿易集會。

幾百年來,它一直處於貿易往來的重要地位。雖然歷經數百年,但“牛馬會”仍長盛不衰,每年的這個時候,來自四面八方操各色口音的商販便帶著各地特色產品雲集於此,吸引各地來湊熱鬧的人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家市牛馬會
  • 時間:每年農曆十月初十至二十
  • 舉辦地點:瀏陽市文家市鎮
牛馬會前世今生,發展歷程,

牛馬會前世今生

為什麼將趕集稱為“牛馬會”?最初,文家市墟場交易以牛為主,間或有少量來自河南的驢和來自貴州的騾上市。因驢、騾非馬卻又似馬,人們就把這牲畜交易的墟場稱為“牛馬會”。
據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的《瀏陽縣誌》記載,此前,瀏陽縣有八大每年一度的著名村墟,而文家市“歲八月為墟期”就是其中之一。可見文家市牛馬會起源是很早的,至少應起源於清嘉慶之前。牛馬會於清代道光五年(1825年)起,改為農曆十月初十至二十,這時農民有空閒又有了些閒錢,商賈也更多且願久呆,故“牛馬會”也漸次轉旺,此後成了定例。
雖然,當時交易仍以牛為主,但民國十二年(1923年)通過大力宣傳,對外打響名號,又邀請湘劇團分別在上街、下街同時演出。文家市百姓幾乎傾家趕集,吸引了廣東、浙江、江蘇、河南、湖北、江西等地的客商紛至沓來齊集趕會,“牛馬會”也因此名聲大噪,而“牛馬會”交易內容也變得更加豐富,鞭炮、夏布、土紙、茶油、油餅、油紙傘、瓷器、家具以及外地商人帶來罕見“洋”貨等都出現在“牛馬會”上。
因時代動盪影響,長期處於繁榮盛況的“牛馬會”,再次陷入中斷的危機。直到1977年,當地政府和供銷社,沿用十月牛馬會墟期,舉辦物資展銷會,每屆會期,各地客商應時而來,從上街下街一直延伸到汽車站,每天上市人數多在六千以上,每屆交易多達百萬元。
“綿延的攤鋪足足擺滿幾條街,到處人擠人。”文家市鎮的老幹部吳先洪說,“牛馬會”從清嘉慶年間延續至今,一直商賈雲集且日趨繁榮,從最初湘贛邊界民眾性、自發性的商貿文化活動到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了一項大型的綜合性邊貿交易活動,“連上海、內蒙古的商販每年都會過來哩!”

發展歷程

“牛馬會”起初是民間自發行為,為了更好地打造“牛馬會”,成為文家市鎮特色品牌,文家市鎮政府牽頭組織,將2014年的“牛馬會”打造為首屆邊貿文化節。把車展、高端論壇、大型文藝演出引入“牛馬會”,彰顯了文家市在兩省三市邊界地區的中心地位。
“我們還將給“牛馬會”注入現代休閒旅遊的元素,同時融入文家市的產業特色,使兩者促進發展。”文家市鎮黨委書記盧鋩表示,今後將在“牛馬會”期間舉辦鬥牛賽馬等傳統活動,以及開展紅色旅遊文化節,吸引更多的人來文家市休閒旅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