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思潮:理論方法視野

文學思潮:理論方法視野

《文學思潮:理論 方法 視野》主要介紹:當我們把“文學思潮”作為“問題”置於學理層面加以省察時,它的範疇指涉和存在樣態的複雜性是不容忽視的。長期以來,它始終被兩類基本的研究主體所關注——一類是文藝學學者,另一類為文學史家(包括文學現象的即時評論者)。

基本介紹

  • 書名:文學思潮:理論方法視野
  • 作者:席揚
  • ISBN:7542629123, 9787542629128
  • 頁數:337頁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 第1版 (2009年1月1日)
  • 開本:32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作者簡介,目錄,文摘,

作者簡介

席揚,1959年出生,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重要思潮和現象研究。已出版學術專著六部:《選擇與重構——新時期文學價值論》、《知識分子心路歷程——中國現代散文名家新論》、《藝術文化學:理論與實踐》、《20世紀中國文學思潮史論》、《多維整合與雅俗同構——趙樹理和“山藥蛋派”新論》、《文學思潮:理論視野方法——兼論20世紀中國文學思潮若干重要現象》。主編《中國現代散文精品集粹鑑賞叢書六卷》。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數十家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60餘萬字。

目錄

緒論:“文學思潮”的“問題”與“意義”
第一章 文學思潮的基本問題
第一節 “概念”歷史與“命名”思維
第二節 “對象性”與“方法”
第三節 文學思潮的“特性”之一
第四節 文學思潮的“特性”之二
第五節 文學思潮的“功能”與“影響”
第二章 文學思潮與相關範疇
第一節 “文學思潮”與“創作思潮”
第二節 “文學思潮”與“創作方法”
第三節 “文學思潮”與“文學流派”
第四節 “文學思潮”與“文學運動”
第五節 文學思潮:作為“狀態”“現象”“風格”與“時期”的不同形態
第三章 文學思潮的展開形態
第一節 “民族意識”和“大眾意識”的凝鑄——“國統區”文學思潮的一種描述
第二節 “延安藝術理性”的生成與泛化——“解放區”文學思潮再考察
第三節 “政治審美化”的“純粹”與“艱難”——“十七年”文學思潮的內在機制與理念走向
第四節 “歷史”的“成長性”與“觀念”的“層積性”——關於“文革”文學思潮的可能性描述
第五節 “新啟蒙”時代的歷史“延異”——20世紀80年代文學思潮狀態“複雜性”的思考與梳理
第四章 “思潮視野”里的“文學現象”考察
第一節 中國當代文學史研究的“思潮性”變化
第二節 新時期“中國現代文學”與“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狀態之比較
第三節 當代“戲改”與“語境”的互動
第四節 中國當代現實主義文學思潮中的趙樹理及其相關問題
第五節 多元文化視域中趙樹理“價值形象”的歷史變遷
第六節 丁玲的“轉換”與時代的“轉折”——《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的“修辭”解析
第七節 語境制約下的“價值修辭”——巴金的“命名”與“命運”
第八節 20世紀90年代前期小說審美主潮的一種分析
後記

文摘

第一章 文學思潮的基本問題
第一節 “概念”歷史與“命名”思維
有關“文學思潮”的概念界說,至今仍處於人言言殊的尷尬境地,由此所引起的文學思潮研究的“泛化”弊病長期以來難以根除。總體看來,迄今為止有關文學思潮的概念界說大致可以歸納為“創作本位論”“多元存在論”和“抽象外在論”三種。三類概念界說在範疇和邏輯架構上的不同,其實質是與研究主體“認知”模式的差異密切相關。深入分析它們之間的“差異”根源以及由此帶來的“定義”歧異問題,是扭轉文學思潮研究“泛化”局面的重要途徑。
“文學思潮”作為一種“問題類型”和對有關文學的各類現象——包括“史性”現象、現狀的現象等方面進行研究的“思維方式”,早在五四前後的中國文學研究過程中已得到運用,這當然是與“破舊立新”的時代轉折所需要的宏大思維格局取向存在著密切關係。不過,作為普遍使用的學術觀察方式,嚴格來講,在我國是從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大規模流行。粗覽20世紀80年代以來“文學思潮”研究的各類情形,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從20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大量冠以“文學思潮”名義的研究著述,其絕大多數屬於隨意性很強的“文學現象類型”或“創作風尚類型”的一般性概括。此類成果不但難以成為這一階段文學研究整體繁榮的標識性存在,反倒直接呈現了文學思潮研究被大大“泛化”的嚴重後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