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士茶

文士茶

文士茶也稱雅士茶,由古時文人雅士的飲茶習俗整理而來,屬漢族蓋碗泡法,所用茶具為蓋碗,茶葉為高檔綠茶。茶藝小姐所穿服飾為江南傳統服裝,古樸、大方,給人以漢族年輕婦女的成熟美。文士茶的藝術特色是意境高雅,表演上追求湯清、氣清、心清、境雅、器雅、人雅的儒士境界,凡而不俗,給人以高山流水的藝術享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士茶
  • 別名:雅士茶
  • 性質:茶藝表演
  • 起源朝代:唐代
  • 所用茶具:蓋碗
  • 所用茶葉:高檔綠茶
簡介,文化背景,大唐時期,茶藝特色,茶具,表演程式,婺源茶道表演,有關詩句,

簡介

自古以來,茶與文人就有著不解之緣。飲茶的境界與文人雅士崇尚自然山水,恬然淡泊的生活情趣相對應。以茶雅志、以茶立德,無不體現了中國文士一種內在的道德實踐。
文士茶表演文士茶表演
文士茶的風格以靜雅為主。插花、掛畫、點茶、焚香為歷代文人雅士所喜愛,文人品茶更重於品,山清水秀之處、庭院深深之所,清風明月之時,雪落紅梅之日,都是他們靜心品茶的佳時佳境,文人品茶不為解渴,更多的是在內心深處尋求一片靜謐。因而文人品茶不僅講究何時何處,還講究用茶、用水、用火、用炭,講究與何人共飲。這種種的講究其實只為一個目的,只為進入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

文化背景

文士茶藝,起源於唐代的民間,經文人士大夫的參與和傳播,形成了一種文人茶道,它是茶道的精髓。
唐代社會物慾橫流,很多人追求一種奢華的物質生活,“物精極、衣精極、屋精極”是他們的生活目標。人們相互爭鬥和傾軋,社會流行著奢侈和虛誇之風。當時有正義感的文人士大夫們,對這種奢華之風非常不屑,他們常聚在一起品茶、探討茶藝、博古論今、無所不談。茶道被文人視為一種陶冶心性、體悟人生、抒發降感的風雅之事,有獨酌自飲的清幽,也有集會聯誼的雅趣。
茶道創始人陸羽著有《茶經》一書,陸羽用自己的一生從事茶文化的研究,他對茶葉的栽培與採摘;茶具、茶器的製作;烹茶時水源的選擇;烹茶、酌茶時身體的動作進行了規範和總結,並賦予茶道一種特殊的文化內涵,即飲茶、賦茶、以茶示儉、認茶示康,與文人茶道的精神是極為吻合的。
文人茶道在陸羽茶道的基礎上融入了琴、棋、書、畫,它更注重一種文化氛圍和情趣,注重一種人文精神,提倡節儉、淡泊、寧靜的人生。茶人在飲茶、制茶、熏茶、點茶時的身體語言和規範動作中,在特定的環境氣氛中,享受著人與大自然的和諧之美;沒有嘈雜的喧譁,沒有人世的爭紛,只有鳥語花香、溪水、流雲和悠揚的古琴聲,茶人的精神得到一種升華。它充分地反映了文人士大夫們希望社會少一些爭戈,多一些寧靜;少一些虛華,多一些真誠,茶具的樸實也說明了茶人們反時追求奢華的風氣,希望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可以說“文人茶道”是一種“藝”(制茶、烹茶、品茶之術)和“道”(精神)的完美結合。光有“藝”只能說有形而無神,光有“道”只能說有神而無形。所以說,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和良好品德的人是無法觸入到茶道所提倡的精神之中的。

大唐時期

中國的“士”指的是知識分子,文士茶,就是文人品茗的藝術。在朝,以古都長安為中心,薈萃了大唐的文人雅士和茶界名流,如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畫家吳道子王維韓滉;音樂家白明達李龜年等,他們辦茶會、寫茶詩、品茶論道,以茶會友,整合了大唐茶道。據《全唐詩》不完全統計,涉及茶事的詩作有600餘首,詩人有150餘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創作了大批以茶為題材的詩篇。李白的《贈玉泉仙人掌茶》、杜甫的《重過何氏五首之三》、白居易的《茶山境會亭歡宴》、杜牧的《題茶山》、柳宗元的《竹間自采茶詩》、溫庭筠的《採茶歌》、顏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聯句》等等,都顯示了唐代茶詩的興盛與繁榮。
中國古代的“士”和茶有不解之緣,可以說沒有古代的“士”便無中國茶道,因為“士”都具有一官半職,特別是在茶區任職的州府和縣兩級的官吏,因職務之便更有機會得到名茶,甚至比皇帝還要先嘗到貢茶,同時也因為他們對茶的感覺細膩,最能體會茶之神韻,加之茶助文思,吟詩作賦筆下生花。所以以“士”為中心形成了唐代三大茶藝之一的文士茶。
大唐文士茶風鼎盛,舉辦家庭茶會司空見慣。大唐文士茶是長安著名的詩人和茶痴白居易舉辦家庭茶會,款待詩人顧況劉禹錫的情景。

茶藝特色

雅士茶的“雅”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品茗之趣、二是茶助詩興、三是以茶會友、四是雅化茶事。文人茶藝對茶葉、茶具、用水、火候、品茗環境有著文人特殊的要求。與會茶友,須人品高雅,有較好修養。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清言對話,是文人茶藝的主要活動內容。
文士茶的風格以靜雅為主;文士茶的目的是達到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文士茶講究三雅:飲茶人士之儒雅、飲茶器具之清雅、飲茶環境之高雅;講究三清:湯色清、氣韻清、心境清,以達到物我合一、忘懷世俗的境界。

茶具

文士茶的表演正是反映了文人飲茶的清雅。所用的茶具為青花梧桐潷盂、湯甌、泥壺。茶葉為“婺綠茗眉”、“靈岩劍峰”。水為廖公泉或廉泉之水。伴著悠然的絲竹之聲,身著羅裙的表演者款步上台,溫文爾雅,端莊大方,就像是一位女才子。擺好茶具,開始焚香,拜祭茶聖陸羽。然後淨手、滌器、拭器,目口用白絹輕輕拭擦茶盞。接下來備茶、洗茶,沖泡時,採用高沖法,加之柔美的“鳳凰三點頭”,茶只注七成滿。奉茶之後,先要聞香、觀色,然後才慢啜細品。將文人雅士追求高雅、不流於俗套的意境恰到好處地展現出來。

表演程式

【備器】 三才杯(白瓷蓋碗)若干只,木製托盤1個,開水壺、酒精爐1套(或隨手泡1套),青瓷茶荷1個,茶道組合1套,茶巾1條,茶葉罐1個(內裝高級綠茶)。
【焚香】 焚香喻義一位少婦手拈3炷細香默默禱告,這是在供奉茶神陸羽
滌器】 品茶的過程是茶人滌洗自己心靈的過程,熬茶滌器,不僅是洗淨茶具上的塵埃,更重要的是在淨化提升茶人的靈魂。
【賞茶】 由主泡人打開茶葉罐,用茶匙撥茶人茶荷,由2位助泡人托盤端於客人面前,用雙手奉上,稍欠身,供客人鑑賞茶葉,並由解說人介紹茶葉名稱、特徵、產地。
【投茶】 主泡人用茶匙將茶葉撥入三才杯中,每杯3~5克茶葉。投茶時,可遵照五行學說按金、木、水、火、土五個方位一一投入,不違背茶的聖潔特性,以祈求茶帶給人類更多的幸福。
【洗茶】 這道程式是洗茶、潤茶,向杯中傾入溫度適當的開水,用水量為茶杯容量的1/4 或l/5,迅速放下水壺,提杯按逆時針方向轉動數圈,並盡決將水倒出,從免泡久了造成茶中的養分流失。
【沖泡】 提壺沖水入杯,通常用“鳳凰三點頭”法沖泡,即主泡人(茶藝師)將茶壺連續三下高提低放,此動作完畢,一盞茶即注滿七成,這種特殊的手法叫“鳳凰三點頭”,表示對來客的極大敬意。
【獻茗】 由兩位副泡人(茶藝小姐)托放置茶杯盤向幾位主要來賓(專家、領導、長輩等)敬獻香茗,面帶微笑,雙手欠身奉茶,並說“請品茶”!
【收具】 敬茶後,根據情況可由助泡人再給貴賓加水1~2次,主泡人將其他茶具收起,然後3位表演者退台謝幕。

婺源茶道表演

江西婺源茶道表演團的“文士茶”頗受人們讚賞。在高雅悠揚的古典樂曲聲中,三位年輕姑娘身著家鄉特有的卷草紋羅裙,腕佩玉鐲,顯得清雅樸素,端莊大方地上場了。左右兩位從容地將八隻青花蓋碗排在一張長台上,中間那位姑娘焚香,這是供奉茶神陸羽。“滌器”之後“置茶”,只見姑娘從錫罐中舀出茶葉,通過茶則(即茶荷)把茶葉均勻地投人八隻蓋碗中。注人少量熱水浸潤,待茶葉舒張後又將熱水灌去。此時爐上的壺水已沸,她在“沖注”時,連續三次高沖低斟將沸水注入蓋碗內,此動作完畢,每盞茶即七成滿,這種手法叫“鳳凰三點頭”。蓋泡三分鐘後,才端向茶客。敬茶時,姑娘舉杯齊眉,茶客則恭敬起立“受茗”。按風俗要求,茶客“受茗”後先要微微揭蓋由遠至近地聞香,然後再蓋上,稍等片刻再聞香一次。而後掀蓋細觀湯色,接著輕吸品味。“文士茶”選用外形挺秀、白毫微露的新嫩“茗眉”,水又取自名泉,因此,湯色清澈,葉底明亮,香氣持久,滋味醇厚。茶客飲完半碗茶後,姑娘又端來沸水上“二巡茶”,直到最後收起茶具。在這個過程中,姑娘們表演了十八道程式。文士茶的成功所在,就是通過這些特殊的藝術手法將文人墨客們喜好斯文、追求雅趣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文士茶的特色是意境高雅,凡而不俗,讓人們步入超塵脫俗的境界。真可謂一盅“文士茶”,滿腹儒雅氣。

有關詩句

文士茶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休閒方式更是他們逃避現實、甚至孤芳自賞、顧影自憐的好道具。這些文字很漂亮,但做法上太精緻,就未免零碎,說實話我更喜歡普洱茶的大氣樸厚的境界。
1、臨風弄笛,欄桿上桂影一輪;掃雪烹茶,籬落邊梅花數點。銀燭輕彈,紅妝笑倚,人堪惜,情更堪惜;困雨花心,垂陰柳耳,客堪憐,春亦堪憐。
2、雲水中載酒,松篁里煎茶,豈必鑾坡侍宴;山林下著書,花鳥間得名句,何須鳳沼揮毫。
3、好香用以熏德,好紙用以垂世,好筆用以生花,好墨用以煥彩,好茶用以滌煩,好酒長以用消憂
4、問婦索釀,瓮有新芻;呼童煮茶,門臨好客。
5、獨坐丹房,瀟然無事,烹茶一壺,燒香一炷,看達磨麵壁圖,垂簾少頃,不覺心靜神清,氣柔息定,蒙蒙然如混沌境界,意者揖達摩與之乘槎而見麻姑也。
6、客散門扃,風微日落,碧月皎皎當空,花陰徐徐滿地。近檐鳥宿,遠寺鐘鳴,茶鐺初熟,酒瓮乍開,不成八韻新詩,畢竟一團俗氣。
7、讀理義書,學法帖字,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半醺,澆茶種竹,聽琴玩鶴,梵香煮茶,泛舟觀山,寓意弈棋,雖有他樂,事不易矣。
8、白雲在天,明月在地,焚香煮茗,閱偈翻經,俗念都捐,塵心頓洗。
9、世上有一種痴人,所食閒茶冷飯,何名高致。
10、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輕;茶欲新,墨欲舊。
11、採茶欲精,藏茶欲燥,烹茶欲潔。
12、茶見日而奪味,墨見日而色灰。
13、翠竹碧松,高僧對弈;蒼苔紅葉,童子煎茶。
14、淨幾明窗,一軸現,一囊琴,一隻鶴,一甌茶,一爐香,一部法帖;小園幽徑,幾叢花,幾群鳥,幾區亭,幾拳石,幾池水,幾片閒雲。
15、熱湯如沸,茶不勝酒;幽韻如雲,酒不勝茶。茶類隱,酒類俠;酒固道廣,茶亦德素。
16、半輪新月數竿竹,千卷藏書一盞茶
17、垂柳小橋,紙窗竹屋,焚香燕坐,手握道書一卷,客來剛尋常茶具,本色清言,日暮乃歸,不知馬蹄為何物。
18、庭前幽花時發,披覽既倦,每啜茗對之,香色撩人,吟思忽起,遂歌一古詩,以適清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