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上海)

《文史(上海)》1944年11月16日創刊於上海,由文史出版社出版(後改稱文史社),文載道主編,文史社編輯,文史出版社發行的。社址位於上海鹹陽(亞爾培)路二號。該刊為文史類刊物,繼承自《古今》雜誌。。該刊是《古今》文史雜誌的續刊。該刊初為半月刊,創刊於1944年11月16日,第三期後改為月刊,。出版地位於上海,社址位於上海鹹陽(亞爾培)路二號。館藏有1944年至1945年發行的第1-3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史(上海)
  • 主辦單位:文史社
  • 創刊時間:1944年11月16日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簡介,人員編制,

期刊簡介

該刊前身為周黎庵主編的《古今》文史月刊,初為月刊,後改為半月刊。朱樸擔任古今月刊社社長。自1942年3月至1944年10月,《古今》總計出版57期。第57期為休刊號,刊載有朱樸撰寫的《小休辭》。文中朱樸簡述由於悼念亡兄、情緒消沉厭倦而休刊的緣由。並回顧《古今》發行的兩年余載,刊載多為懷古傷今之作,聚集頗多以“遺老”自居的文人,都是不合時代的“落伍者”。半年後,文載道在古今出版社舊址創建文史出版社,將《古今》半月刊更名為《文史》半月刊復刊發行,聘請周黎庵擔任該社的編輯顧問,版面欄目設定有一定變化,主要撰稿人同前。在1945年6月20日發行復刊第二期中刊載有《復刊的話》。
該刊以介紹文史知識、刊載文人墨跡為主要內容,登載文史隨感、讀書隨感、日記、雜記、遊記、札記、懷古散文等篇幅短小的文章。“文史隨感”為該刊的特色欄目,刊載懷古詠史類的文章。第二期開闢日記特輯,刊載日記數則,例如《楊大瓢日記》,為當時出版刊物中別具一格的特色。1945年7月28日發行的第三期辟有讀書特輯,刊載讀書隨筆、分享讀書趣事。其中刊載有傅芸子的《讀東京夢華錄隨筆》,談論汴京的酒店及食品。值得注意的是,該刊登載的文人的日記、回憶性散文等對於研究這一時期的文人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例如該刊第三期中刊載有包天笑寫於民國十四年的《釧影樓日記》;該刊登載有和署名遂子的《留德雜憶》,記載了很多不為人知曉的名人軼事,。例如記載有高語罕留學德國期間的趣事。
該刊為文史類刊物,介紹古今文史、刊載文人雜記,文章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同時對於研究近代文人墨客的日常生活、讀書交遊等活動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人員編制

特邀撰述有冒鶴亭、朱樸之、周作人、傅芸子、紀酥宣、謝剛主、何梅岑等12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