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詩學的理論與實踐

文化詩學的理論與實踐

《文化詩學的理論與實踐》是一本2016年出版的圖書,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詩學的理論與實踐
  • 作者:童慶炳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303192205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童慶炳文集》(十卷本)是童慶炳先生生前自己整理、收錄、編輯的文選,輯錄了從事文學研究57年來*精華的文論作品,包括《文學審美特徵論集》《文學活動的美學闡釋》《“美在關係”說新探》《文體與文體的創造》《維納斯的腰帶:創作美學》《文學創作問題六章》《<文心雕龍>三十說》《中國古代詩學與美學》《現代視野中中華古代文論系統》《尋找文學理想的燈火》,每一卷作者都進行了精心的編排和修改。反映了作者從打磨文學理論的基石到尋找文學理想的燈火的心路歷程和研究進路,是不可多得的扛鼎之作。
《文化詩學的理論與實踐(第十卷)》為《童慶炳文集》之一,《文化詩學的理論與實踐(第十卷)》是作者談現代文學理論、文藝社會學、文藝社會心理學、毛澤東講話研究等論文和短文,既有談及《一個人的遭遇》和《告別馬焦拉》等原創作品的文學批評,又有涉及電影《集結號》等的評論心得,是作者多年來的文學思索,也是作者多年來對文學理想燈火的尋找,作者*後認為:文學理想在歷史理性、人文關懷和審美升華三者的辨證關係中。

作者簡介

童慶炳,1936年生,漢族,福建連城人,中共黨員,195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文藝學理論泰斗,被譽為"文壇教父";長期從事中國古代詩學、文藝心理學、文學文體學、美學方面的研究。曾任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顧問,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家學會副會長。2015年6月14日18時18分,童慶炳教授因心臟病醫治無效,享年79歲。莫言、余華、劉震雲等知名作家都曾經是他的學生。

圖書目錄

導言:延伸與超越
第一章 為詩辯護
——文化詩學存在的前提
第一節 西方歷史上五次“為詩辯護”
第二節 文學的獨特審美場域
第三節 文學世紀、文學人口與文學生命
第二章 走向綜合
——文化詩學的學術背景
第一節 十七年(1949-1966):“他律”作為權力話語
第二節 新時期(1978-2007):“向內轉”與“向外轉”
第三章 回應呼喚
——文化詩學的現實依據
第一節 現實文化存在狀態與深度文化精神的尋求
第二節 文化詩學的精神訴求
第四章 雙向拓展
——文化詩學的基本構想
第一節 以審美評價活動為中心
第二節 巨觀與微觀的“雙向拓展”
第五章 深入歷史語境
——文化詩學的支點
第一節 當下文學理論的困局
第二節 擺脫困局的出路
第六章 文學語言與社會文化的互動、互構
第一節 文學語言及其生成機制
第二節 文學語言與社會文化之間的關聯
第七章 抒情話語與社會文化的互動、互構
第一節 中國文學抒情話語的民族特色
第二節 中國抒情話語的文化意義
第八章 文學敘事與社會文化的互動、互構
第一節 故事形態學的研究
第二節 故事形態的社會歷史根源
第九章 文學修辭與社會文化的互動、互構
第一節 文學修辭與中外修辭批評理論的遺產
第二節 文學修辭與社會文化的相互關聯
第十章 中心、基本點、呼籲
——文化詩學的開放結構
第一節 “一個中心”
第二節 “兩個基本點”
第三節 “一種呼籲”
第十一章 人文與歷史的張力
——文化詩學的精神價值
第一節 兩種現代化的對峙及其在文學上的迴響
第二節 歷史、人文、審美三者的關係
第十二章 審美文化
——文化詩學建構的支點與方向
第一節 “詩意的裁判”:文學的審美品格與價值訴求
第二節 認識論——泛文化——審美文化:範式的變革與更新
第三節 “審美文化”作為“文化詩學”場域的原點與支點
第十三章 中外個案
——文化詩學理論的成功實踐
第一節 中國文學理論中的“興”說和“意境”說
第二節 俄國文學理論的“復調”說和“狂歡化”說
第三節 李白《獨坐敬亭山》解讀
第四節 春天對嚴冬的感慨與沉思——讀王蒙的《雜色》
附錄
“文化詩學”的兩個輪子
——論童慶炳的“文化詩學”構想
代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