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野下的村落、學校與國家:一個地方社區基礎教育變遷的歷史人類學考察》是2011年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濟洲。
基本介紹
圖書信息,編輯推薦,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圖書信息
作 者:張濟洲 著
叢 書 名:
出 版 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04151735
出版時間:2011-01-01
版 次:1
頁 數:242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編輯推薦
由張濟洲編著的《文化視野下的村落學校與國家一個地方社區基礎教育變遷的歷史人類學考察》一書對華北平原一個典型的農業縣的基礎教育進行了文化視野下的歷史人類學考察,揭示了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內在邏輯、基本規律和發展路向。它從社會生態、區域文化、人口流動與教育變遷的雙向互動入手,通過民間文獻資料的收集和口述史、人種志等多種研究方法的運用,再現20世紀以來,伴隨民族國家的興起,國家政權逐步介入鄉殃只循村社會,國民教育體系建構與村落文化、地方性知識衝突與競爭的生動場面。
內容簡介
《文化視野下的村落、學校與國家:一個地方社區基礎教育變遷的歷史人類學考察》為了實現我們共同的學術理想和研究旨趣,我們設計了既相互關聯又相互獨立主堡祖、彼此呼應、重點突出、個性獨特的一套叢書,由5部著作組成。其中既有以文化視野對一個地方社區基礎教育進行歷史人類學考察,又有從中西文化交匯的視域來深描改革開放30年這一特定時期中國基礎教育改革中的西方形象,還有以迥異的文化教育模式為參照去比較和透視近代中國鄉村教育的不同路向,更有從方法論角度去追問基礎教育演進的文化意義。在這些專題研究基礎上,擬以“時代為經,問題為緯;立綱抓本,不求全備”為原則,藉助歷史敘事、理論比較、田野調查、個案閥求頁碑考察、綜合反思等方法,對百年來中國基礎教育改革進程進行全方位、多稜鏡、深層次的系統探究,力求揭示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內在邏輯、基本規律和發展路向。具體而言,本叢書(首批書目)由如下5本著作組成。
圖書目錄
序言
一、選題碑膠笑緣由
二、文獻研究綜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架構和思路
第一章 縣域文化與村落背景
一、地理位置
二、經濟狀況
三、歷史文化
四、傳統教育遺產
第二章 國家與社會視野下的鄉村教育變遷
一、清末社會變革與新學的引進
二、新舊之間——鄉村私塾教師的生活史
三、民族鞏嫌請背國家與教育在鄉村社會中的滲透
四、教育重建新社會——鄉村建設運動在汶上
五、烽火中的學校——抗日戰爭和內戰時期的教育
六、1949年以後國家控制下的鄉村文化與教育
第三章 一個村落的教育志:鄉土文化、學校與現代政治(一)
一、區域位置與村落文化
二、南旺義學、張公書院與村落傳統教育的衰落
三、分水龍王廟與南旺國小
四、村榆勸達政的“現代化”
五、村落權力結構的蛻變對教育的影響
六、鄉村、政治運動與個人命運
第四章 一個村落的教育志:國家意志與底層需求的衝突(二)
一、村民的就學空間與受教育機會
二、教育在村民生活中的意義變化
三、“地方性知識”的困境
四、村小、學生與鄉村生活
五、教師、地方政府與遙拜鄉村社區
六、遊走於教育邊緣的人——鄉村代課教師
第五章 從村落到縣城——城鄉教育差異的歷史考察
一、“皇權止於縣政”——古代城鄉社會結構和文化一體性
二、“耕讀”傳統的斷裂
三、鄉村士紳成分的變質
四、紳士城市化
五、新式教育的城鄉差異
六、新式教育與城鄉流動
七、影響城鄉教育流動的社會因素
八、從村小到“縣實小”、“縣一中”——城鄉教育差異的個案研究
結語
一、鄉村社區與國家關係之變化
二、學校與鄉村社區的隔閡
三、新教育興起加大了城鄉之間的文化差異
四、“和而不同”——城鄉教育關係的一種定位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三、分水龍王廟與南旺國小
四、村政的“現代化”
五、村落權力結構的蛻變對教育的影響
六、鄉村、政治運動與個人命運
第四章 一個村落的教育志:國家意志與底層需求的衝突(二)
一、村民的就學空間與受教育機會
二、教育在村民生活中的意義變化
三、“地方性知識”的困境
四、村小、學生與鄉村生活
五、教師、地方政府與鄉村社區
六、遊走於教育邊緣的人——鄉村代課教師
第五章 從村落到縣城——城鄉教育差異的歷史考察
一、“皇權止於縣政”——古代城鄉社會結構和文化一體性
二、“耕讀”傳統的斷裂
三、鄉村士紳成分的變質
四、紳士城市化
五、新式教育的城鄉差異
六、新式教育與城鄉流動
七、影響城鄉教育流動的社會因素
八、從村小到“縣實小”、“縣一中”——城鄉教育差異的個案研究
結語
一、鄉村社區與國家關係之變化
二、學校與鄉村社區的隔閡
三、新教育興起加大了城鄉之間的文化差異
四、“和而不同”——城鄉教育關係的一種定位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