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城市發展:可持續性與合作》是2019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聖來。
基本介紹
- 書名:文化與城市發展:可持續性與合作
- 作者:陳聖來
-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
- ISBN:9787552029598
《文化與城市發展:可持續性與合作》是2019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聖來。
《文化與城市發展:可持續性與合作》是2019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聖來。內容簡介本書為“東亞文化之都”與“歐洲文化之都”合作論壇成果文集, 以“文化與城市發展--可持續性與合作”為主題, 集中討論了文...
來自南非共和國、秘魯共和國等多國文化部長10日於浙江杭州舉行的2015“文化在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角色”國際會議上均提到了文化遺產保護,他們認為這是城市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需要關注的重點,可以通過將它們轉化為一些文化中心、旅遊中心、經濟發展中心等,在實現城市振興的同時,使得文化遺產也得到更好的保護。
可持續發展理論(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以公平性、持續性、共同性為三大基本原則。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最終目的是達到共同、協調、公平、高效、多維的發展。傳統修正 (一)對於GNP的修正 當使用可持續發展概念時,人們已經認識到,傳統的...
可持續城市化是以滿足城市中當代人和未來各代人的需求為目標的城市發展方式。內涵 可持續城市化是以滿足城市中當代人和未來各代人的需求為目標,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城市的不斷發展,人類的需求內容和層次將不斷增加和提高,所以可持續城市化本身隱含著不斷地從低層次向高層次的動態演進過程。可持續城市化本質就是要...
總議題是城市和地方政府發展的未來,分議題是人權和地方可持續發展、地方分權和民主、城市合作和外交。分議題還分為地方政府在治理貧困方面的作用、地方政府在保護環境方面的措施、多文化城市、全球化進程中的城市管理、地方分權的世界趨勢、婦女在地方決策中的機會平等、地方民主和公民參與、地方政府財政、城市發展戰略、...
論壇的主題為:城市-文化的十字路口,包容與綜合。內容包括:城市文化特色與全球化﹑城市政策﹑城市復興﹑城市管理﹑城市貧民窟改善﹑城市的可持續性﹑城市服務及城市災難。第三屆的與會人數達到了10121人。其中包括全球超過1500名的地方政府代表以及70多名部長和150多名市長。論壇的主題為: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由理念到...
創意城市是城市規劃學術語。創意城市不是嚴格的學術概念,而是一種推動城市復興和重生的模式。由此還引申出創意城市網路的概念進一步豐富創意城市的內涵。創意城市網路指的是富有創造性的城市組成網路,通過合作實現促進文化多樣性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共同使命。提出 創意形成創意產業,創意產業構築創意城市,創意城市又萌生新...
生態城市,從廣義上講,是建立在人類對人與自然關係更深刻認識的基礎上的新的文化觀,是按照生態學原則建立起來的社會、經濟、自然協調發展的新型社會關係,是有效的利用環境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狹義地講,就是按照生態學原理進行城市設計,建立高效、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人類聚居環境。生態...
《文化:城市發展的引擎寧波文化建設的路徑與對策》是2010年6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本書以寧波為案例,系統論述了文化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城市文化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出路與對策。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不僅較好地分析了寧波文化建設的經驗及發展對策,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理論問題,這是...
六、選取各國代表性城市,構建世界城市可持續發展合作機制,確定重點領域和行動計畫。鼓勵各國、各城市之間相互合作,共同推廣最新城市可持續發展理念、技術和融資模式。推進雙邊和多邊的城市合作,開展國際可持續發展城市試點,定期召開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分享各國可持續城市發展最新趨勢和成功經驗。本宣言旨在落實《新...
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用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去衡量綜合國力,使綜合國力競爭統一於可持續發展的巨觀框架內,從而適應社會、經濟、自然協同發展的需要,就必須從觀念、作用、評價標準等方面對綜合國力進行全面的再認識。可持續發展綜合國力的價值準則是國家在保持其生態系統可持續性的基礎上,推動包括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在內...
經人居署、中心、成都市等多方磋商,論壇正式發布了城市可持續發展《成都宣言》。宣言倡議,構建包容開放的城市發展環境、踐行綠色低碳的城市理念、完善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實現城市治理的共享與創新。宣言指出全球城市之間的基礎設施聯通、城市可持續發展經驗交流和合作,也將為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提供最...
顯然,這是一種殘缺的狀態,它意味著經濟權利的不完整、政治權利的不完整、文化權利的不完整,意味著享受國家發展成果的不平等、參與國家文明進程的不平等。推出課題 在對我國城市化率的研究和對“半城市化”現象的持續關注中,城市化委員會的研究團隊發現中國城鎮化存在質量不高的問題。2011年2月,城市化委員會正式...
面對21世紀新的機遇和挑戰,各國、各地區和城市應採取正確的城市發展戰略,秉持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努力實現城市發展中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一要理解、尊重城市發展模式的多樣性和文化的多樣性,相互借鑑城市發展的經驗,擴大亞太地區城市間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和繁榮。二要高度重視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節約...
教育部、中央文明辦、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文化部等七部門現就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提出以下意見。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為宗旨,把全民終身學習作為城市發展...
環境保護方面,要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開展流域水質污染防治,強化重點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加強重點海域的環境綜合整治。加強環境保護法規建設和監督執法,修改完善環境保護技術標準,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和環保產業發展。積極參與區域和全球環境合作,在改善我國環境質量的同時,為保護全球環境作出貢獻。 能力建設方面,要...
本書以當今世界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為視角,深入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產業對城市的作用及中國的發展模式,主要涉及文化產業與城市發展的關係、"新經濟"對城市產業結構的影響、城市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創意產業與城市轉型、文化產業與國際化城市建設、我國不同城市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文化產業人...
《北京文化生態與城市發展》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首先,闡述了文化生態理論內涵與現實意義,在此基礎上,以北京為樣本,分析過往北京文化發展實踐。其次,把握當前北京文化發展現狀,展望今後北京文化發展態勢,以北京為入口,透過北京,了解中國。《北京文化生態與城市發展》是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
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務協調中心組織開展慶典、論壇、展覽、宣傳推廣等日常活動,遴選全球範圍內城市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出色案例,更新《上海手冊》,合作開展如理論培訓、發行出版物等知識分享與傳播等活動。通過與聯合國人居署開展充分合作,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務協調中心將促進各級政府和社會團體、個人共同應對城市化進程的挑戰,...
我們要突破現有城市建設和管理中的“條塊分割”的思維,用整合思維統籌城市建設,讓城市家具成為城市有機整體的一部分,以此連結廣泛的社會關係和環境關係,構建美好家園的基礎。推動城市“軟”環境的建設。我們倡導以藝術和人文精神牽引城市建設,讓文化成為城市建設的核心內容,以此促成社會、經濟、生態的均衡發展。惟文化...
(五)加強同中國國外(或地區)有關學術團體和專業人員的友好往來,開展國際(或地區)性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六)開展城市科學相關學術研究成果的論證,按照規定經批准表彰和獎勵在學術活動中取得成果的城市科學工作者,發現並舉薦優秀的青年科技人才。(七)依照有關規定,出版發行《城市發展研究》《未來城市設計與...
由於可持續發展涉及到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科技、政治等諸多方面,所以,由於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 對可持續發展所作的定義也就不同。大致歸納如下:1.側重自然方面的定義。“持續性” 一詞首先是由生態學家提出來的, 即所謂“生態持續性”(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意在說明自然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程式間的...
在全球化和城市迅速轉變的年代,城市本身的特徵應集中體現在歷史地區及其文化之中,城市發展的一個基本因素是歷史地區的保護和延續。由此,市長及其代表們將致力於:1.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2年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中第四、第五條款的精神和內容,採取行動;2.制定有效的保護政策,特別是通過城市...
此次展會打破了過去房交會的傳統理念,將文化與經濟完美結合,首次面向世界展示南京的城市居住文化以及人居建築精品,充分展現南京六朝古都的獨特歷史文化魅力和南京新城市建設的繁榮景象,通過文化和居住來提升南京房地產業的整體形象。第二屆 本屆名城會的主題是"促進文化發展、構建和諧城市"。按照"專業策劃、市場運作、...
人居環境就城市建築領域而言,可具體理解為人的居住生活環境。它要求建築必須將居住、工作、休憩、交通、管理、公共服務和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面的複雜的要求在空間和時間上相互結合起來,要求建築師設計一種聚居地,使所有社會功能在滿足目前的需要與將來的發展之間取得平衡,設計節約能源及材料的建築,使它與環境相協調,並...
該城市發展理念誕生以來,在知識經濟的驅動下,許多國家通過“復興城市”( urban regeneration)計畫,迅速將原有一些工業城市或處於“頹勢”的城市轉型為知識城市。從世界成功轉型的知識城市案例來看,國家、區域的政治經濟中心、金融中心、時尚潮流城市、文化教育旅遊明星城市、生態環境樂園城市和技術樞紐城市最容易轉型為...
基於合作的改造 社會工具 房主一開發商 建築混合和密度 自然綠化區域 一個無小汽車區 街道和公共空間 樹立榜樣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GWL區——在回填工業用地上的無小汽車區 背景 GWL區:一個前工業用地的—可持續發展 城市特徵 景觀和公共空間 一個無小汽車區 建築質量和生態 芬蘭,赫爾辛基,維基(VI IKKI)行政區...
思考世界遺產與文化多樣性的關係;繼而在吸收借鑑聯合國教科文企業文化政策的基礎上,介紹世界遺產保護國際合作計畫,以及歐亞重要歷史文化名城——法國巴黎、雷恩,西班牙聖地亞哥和中國曲阜的自發性可持續發展實踐,通過遺產保護、傳統街區保護與都市適度更新的多個案例,思考城市文化多樣性的保護與城市發展和諧性的關聯,...
彰顯特色魅力,全面調查、系統梳理城市各類自然山水、歷史人文、當代建設資源和傳統建築文化,將歷史文化、山水文化與城市發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總結提煉城市特色魅力彰顯的目標和定位,研究確定城市特色魅力重點區域,通過加強保護和活化利用,形成城市特色魅力彰顯的空間基礎。結合城市更新行動,充分發揮建築設計和城市設計...
2010年,我們重點選取了以廣州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的城市設計最佳案例進行深入研究,編寫報告《珠三角城市發展最佳實踐》。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地區包括天河六運小區、東濠涌與荔枝灣涌等示範性街區。同年,ITDP與國內外幾家知名的設計機構合作,共同對廣州中山大道BRT走廊公共空間及景觀設計提出戰略導則及方案構思。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