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形態史觀

文化形態史觀是一種歷史學理論。最早提出這一理論的德國歷史學家奧斯瓦爾德·施本格勒。在他的《西方的沒落》一書中認為,世界上有八種自成體系的文化,它們是埃及文化、巴比倫文化、印度文化、中國文化、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墨西哥的瑪雅文化、西亞和北非的伊斯蘭教文化、西歐文化。

每種文化最初都是以青春的活力蓬勃興起,在其出生的地方茁壯成長,發榮繁茂,然後枯萎凋謝,完成生命的周期。後來英國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發展了這一觀點,提出人類歷史表現為若干可以說明問題的最小單位——“文明”,並且認為這些“文明”都要經過發生、成長、破壞、崩解和死亡五個階段。不過,可以用某種明智、及時的措施來防止“文明”的死亡。湯因比認為歷史上有過26種“文明”,現存只有5種,其中除西方基督教文明尚保持創造性活力外,其他4種文明即:東南歐和俄羅斯的東正教文明,北非、中近東和中亞一帶的伊斯蘭文明,印度次大陸的印度文明,中國、朝鮮、日本的遠東文明已正在走向死亡。這個觀點實質上是在美化西方,貶抑其他各民族的文化成就。文化形態史觀對現代西方資產階級歷史編纂學產生了很大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