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公園

文化公園

文化公園是以宣傳文化為目的公園。文化公園突出的是人文環境,是人類文化的積累,重點就是表現人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公園
  • 外文名:Cultural Park
  • 拼音:Wén huà gōng yuán
  • 學科:建築學
  • 主題:文化
  • 隸屬:公園的一種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區熱度指數,產生背景,特徵,主要表現形式,景觀設計原則,

產生背景

1.文化公園是城市文化的具體化
文化公園以不同文化為主題,通過提純、濃縮,並通過藝術、景觀等手段展示出城市文化特徵,使得城市文化成為一種雅俗共賞的、大眾的、具體的實體物質形式。如文化主題中模擬古代發展史、文學名著故事、歷史演進歷程等創造情景化景觀,把現代人們從書本帶到了直觀的文化環境之中,在休閒中感受不受時空、思維限制的精神世界;人們對日常生活司空見慣的事物往往很難產生出新奇感和探索欲望,而具備一定時空距離、較大文化差異或超出傳統文化範疇的文化主題則很容易對遊客形成吸引力;將較抽象和距離感的文化等通過具體的旅遊產品設計,讓遊客客觀感受是很多文化型主題成功立足的秘訣之一。
2.文化公園是中國城市文化旅遊發展和旅遊文化創新的產物
一方面,正如中國首屆國際文化旅遊節上將大唐芙蓉園清明上河園、錦繡中華民俗文化村等文化公園評為“影響中國文化旅遊的一個主題公園”那樣,文化公園作為不少文化名城提升城市文化旅遊突破口;另一方面,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以文化創新為前提的,文化公園是旅遊文化創新的必然產物,如我國許多少數民族儘管都有自己的文化,但這並不能自動地組成旅遊文化,直到“中國民俗文化村”中把這些文化演繹成文化宣傳形式時,再與特有的建築和景觀匯成一個整體,就成了別具風格的旅遊文化。
3.文化公園是城市景觀規劃的重要內容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受到所在城市文脈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植根於城市文脈的公園景觀設計概念是十分必要的。文化公園是城市公共綠地景觀的組成部分,同樣可以發揮城市綠肺功能,改善著城市生態環境,是兼具“人氣”和“自然氣”的綠化器。

特徵

主題文化性
文化公園的主題可以由時間、空間和文化三個的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權衡,並在三者的相互關聯和交叉的過程和結果中顯示出來,強調和突顯文化性;不同於城市自然風光、歷史遺蹟,文化公園主題通過現代手段呈現出清晰的文脈和深厚的內涵,它是將不同時空的一種或多種文化元素集合在一起,通過科技、娛樂項目、景觀營造的方式等方式,解釋和傳遞文化;對旅遊者精神生活需求的注重,提供對城市文化的感性和理性的體驗場所,要求文化公園必須講求文化性。
娛樂及普遍參與性
文化公園繼承了公園的娛樂性,是在人們物質文化充實下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精神需求,在文化薰陶下融和文化體驗的娛樂活動於園內,體現文化的娛樂性。倘若不具備參與性的文化公園是毫無生命的機械產品,不能伴隨普遍參與感的公園設計會導致走馬觀花式遊覽,既降低遊客消費的可能又造成資金和資源的浪費,最終一定會使得公園的生命力減弱。
獨特的地域文化
文化公園相對於一般主題公園而言,在文化和地域的獨特性上有更加廣闊的開發價值;文化公園的區位選擇必須考慮地域獨特性,萬萬不可隨時隨地、肆意建造,而是必須與所選的一種或者多種特定的文化主題相關,可以涉及到城市從古到今、從歷史到民俗、從農業到工業等,這些內容必須具備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點。在主題開發越來越飽和的今天,不同區域、不同文化主題公園的個性區分,無論是以現代時尚文化為主、紀念性文化為主還是歷史文化為主的主題公園,都應在順應和協調地域文化並創造性地挖掘其特色的文化主題,將所在地域的歷史、民俗、科技等文化作為景觀表達的內容,經過景觀設計方法提煉和傳播,體現具有個性和特殊吸引力的文化公園。
功能的多重性與系統的開放性
文化公園不僅具有一般公園美化環境、休閒娛樂等功能,而且具有主題文化傳播、提高城市形象、記載和延續城市文脈等多重功能;一個城市文化公園的建造不是為某一類人群或幾個人專有建造的,是具有能夠為多數人服務的多重功能性。從系統論的觀點來看,任何系統都必須開放,反之會在很大程度上會自我循環、自我抵消、自我衝突,最後走上一條死路;只有一個和外部不斷進行能量、信息、材料的交換的開放性系統,才能永遠保持活潑的生命力;旅遊城市是一個大系統,文化公園是這個系統內的一個子系統,需要具備系統開放性特徵才能持久的發展下去。
景觀的真實性和延展性
文化公園應反映人類文化的真實性,主題的感知靠真實的文化來傳遞,應按照真實的文化內涵來設計,真實的反映歷史、異域風情等。文藝表演或真實情境化設計讓景觀變成製造文化傳播的手段,可以將自然與文化資源轉變為人性化的觀賞體驗過程,營造出直觀真實的文化感知。文化公園可以通過對城市文化內涵的提煉、塑造,以及對某個時代特徵文化元素的再次創作和升華,形成新景觀設計創意和延展,提升了文化公園產品吸引力和升級空間,如典型歷史故事、典型時代特徵在主題景觀營造中的套用。

主要表現形式

文學表現形式
中國園林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盛唐以來,許多文人不僅參與造園過程,還將詩詞、歌賦等文化誠入到造園中,突顯了公園的人文景觀。可見文學與公園的聯繫,文學是公園文化持續發展的源泉。文化公園可以通過大量文學要素,不斷提升和豐富著公園文化。這樣既提高的遊客的文學見識,也增加了公園的可賞性。
文化活動表現形式
公園內的各類活動是公園重要的組成部分,這類活動既有傳統的,也有現代的。傳統的包括茶藝、詩歌等。現代的包括展會、花藝、舞蹈、美食、宣傳等。這類活動具有民眾參與性,是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這樣在宣傳文化的同時,也宣傳了公園。
科普活動表現形式
現今社會,科技水平不斷提高,許多新知識、新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並廣泛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但大多都比較深奧,很難為公眾所掌握。在文化公園開展科普教育是公園在文化服務功能上的一個擴展,是一種新的文化形式。

景觀設計原則

整體設計,因地制宜的原則
文化公園景觀設計整體原則體現在景觀設計初期調查、設計、施工和建成效果之中。文化公園景觀塑造要整體考慮、綜合設計,除了要滿足植被、氣候、土壤和地形之間的和諧,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統一,建築的布局與地形的統一等之外,還要將這些自然特徵之上的人、文化也應融合於公園整體環境中。
地域性原則
文化公園繼承了該地域地方景觀和文化,並作為一種文明財富存在於所處地域的自然、文化和歷史方面,當中地域特徵包括特定區域土地上自然文化的特徵,它是由自然成因構成的天然景觀,或是由人類長期生產、生活所形成的人文景觀。要想使文化公園具有持久生命魅力,需要從地域文化、歷史淵源或民俗風情入手,以地域性原則設計與遊人對城市文化形象感知相符合的景觀環境。
可持續性原則
文化公園景觀不是鏡花水月,不是縣花一現,其景觀的人化或是人化的景觀都應建立在經濟、社會、文化等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保證了所在城市發展的和諧。一方面,在不破壞已有自然資源的基礎上,利用可再生資源和非再生自然材料進行科學的景觀設計;另一方面,文化公園屬於文化旅遊資源,除具有科研、教育、遊憩利用價值外,需具有可供人們將來或子孫後代利用的存在價值、遺產價值和選擇價值。
文化的真實與創新性原則
文化公園景觀設計的核心是它所反映的人類的時代觀念、科技與審美的真實性,歷史、異域風情和文化的真實性,盡力做到“假景真作”,“假景真文化”。另外,文化公園景觀不可千篇一律,文化主題的演繹應新穎和獨特,例如清明上河園是以《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創造性地再現一千多年前北宋汗京城的繁華景象,開創國內主題公園大型實景演出先河,為後人了解、感知、體驗北宋文化提供了一個真實的場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