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數字出版方興未艾,對它的實踐以及研究正在日臻成熟之中,許多經驗需要總結,理論體系需要探索。數字出版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具有綜合性特點,涉及人文和科技多方面知識:具有發展的靈活性,需要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強調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本書經過十年編撰幾易其稿,筆者結合了多年的工作實踐和理論探討,參考了大量中外學術資料,並在多所院校進行教學交流。
作者簡介
陳生明,畢業於南京大學哲學系和信息管理系研究生班。從事新聞出版工作20多年,擔任江蘇電子音像出版社總編輯,江蘇省出版總社報刊中心主任兼總編,編審技術職稱。
陳生明2000年被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授予“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榮譽稱號,2001年被中國軟體出版分會選為副理事長,1999年被《出版廣角》雜誌評為中國出版精英之“電子出版排頭兵”, 2003年被南藝尚美學院聘為多媒體教研室名譽主任、特聘教授,2005年被南大網路學院聘為兼職教授。
陳生明1993年起參與籌建江蘇電子音像出版社,先後編創開發了一批具有較大影響的電子出版物,其中《輝煌五十年》、《中國書法大典》、《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國之瑰寶》、《海外華商》、《南京百年》等9種電子出版物獲得17項國家獎和國際獎。
陳生明結合20多年新聞出版經驗,尤其是結合10多年電子出版與網路出版的切身體會,鑽研學術、探求理論,先後發表120多篇文論,2000年和2002年連續獲得中國出版協會頒發的第三屆、第四屆全國出版科研優秀論文獎。
目錄
序
開篇導讀
第一章 數字出版的概念及特徵
1.1 數字出版新理念
1.2 數字媒體新特徵
第二章 出版科技更新與環境
2.1 科學技術的動力
2.2 出版環境的革新
第三章 電子出版物的設計製作
3.1 內容的策劃編創
3.2 螢幕界面的設計
3.3 產品整合與檢測
第四章 網路出版物編輯策劃
4.1 網頁的構思編制
4.2 網頁技術與表現
4.3 網路出版物的傳播
第五章 數字出版人才與管理
5.1 出版分工與人才
5.2 數字出版的管理
第六章 數字出版的產業機制
6.1 數字出版新業態
6.2 數字出版縱向產業鏈
6.3 數字出版橫向產業鏈
第七章 數字出版的市場機制
7.1 電子出版物行銷
7.2 網路出版物市場
第八章 數字出版物精品解析
8.1 電子出版物精品
8.2 網路出版物品牌產品
8.3 數字出版物分析
第九章 數字出版歷程與前瞻
9.1 電子出版物源流
9.2 網路出版的潮流
第十章 數字出版研究與教學
10.1 數字出版學術研究
10.2 數字出版教學狀況
附錄 1997-2009年電子與網路出版物獲獎名錄
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數字出版已經成為現代信息傳播的重要形式。數字出版新業態的產生使出版物內容開始減少對於傳統載體的高度依賴,圖書、報刊、音像、電子以及網路出版的嚴格界限逐漸模糊,傳統出版業以載體形態劃分產業界限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數位化給傳統出版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推進我國數字出版的發展,加快培養數字出版人才,是現代出版業發展的總體態勢,是由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所決定的發展方向。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出版產業數位化的發展,先後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和《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都把數字出版技術列為科技創新的重點。目前,我國發展數字出版已具備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並且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
就總體而言,我國數字出版仍然處於初始階段。現階段數字出版的發展還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觀念、體制、技術和市場的相對滯後,難以為出版產業大變革作好一切準備。數字出版的發展過程創新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新的理論。這些理論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對傳統出版理論的認識,加快了出版產業的技術變革,完善了出版學科體系的建設,推動了出版產業的發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數字出版理論與實踐》一書的主旨也在於此。
各種傳媒在競爭中交融,在交融中共同發展。每一種新的出版物出現時,總有人預測它將代替舊的出版物,而事實上至今還沒有哪一種出版物徹底消失。90年前,美國廣播電台首播成功,就有人驚呼報紙將被淘汰,但是報紙今天仍然深受大眾歡迎。10多年前,電子出版物剛剛出現時,也有人預言紙質書將消亡,而今紙質書仍舊是主要出版品種。所以,儘管網路具有前所未有的快捷、高效、互動、靈活的優勢,能夠滲透到各種出版物之中,但網路媒體只是在出版物之中增加了一種功能強大的新品種而已。任何一種新出版載體的產生,必然要具有以前的出版載體或形式所沒有的新功能,但同時也會帶來一定的局限性,這就是事物發展的辯證法。出版媒介之間交融的現象過去不明顯,不被人們關注。音像和電子出版物的問世使這種交融現象開始顯現;網路出版的興起更使出版業的技術含量和交融達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
媒體的交融是互利的。處於交融中的每一方都在藉助其他各方而極力地擴展自己的活動空間,以擁有更多的客群。任何一種出版方式都以追求最大限度的客群為目標。在客群爭奪戰中,誰的優勢較大,誰就處於有利地位。這就促使相對較弱的出版物必然要借鑑其他出版形式的優點以克服自己的弱點;優勢相對較大的出版載體也會利用其他出版門類的強項以彌補自己的弱勢。各類媒體正是在這種競爭中相互融合,開闢了媒體發展的新領域,造就了出版業的千姿百態,這已經成為歷史事實。出版載體的交融不只是依靠技術手段,也依賴於編輯出版的交融,出版交融把編輯人員創造性的勞動帶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數字出版的發展具有顯著的兩個特點。一個是以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為支撐,沒有這方面知識和技能的編輯人員將難以開展數位化的編輯出版活動。另一個是雙向或多向的跨媒體交融,缺少多種媒體理論和實踐的編輯人員也將難以應對跨媒體的編輯出版工作。因此,數字出版需要多方專業人員的共同協作,要求編輯人員必須是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的複合型人才。
加強複合型出版人才培養,是數字出版發展的當務之急。網路出版的興起,IT公司人員參與出版業務,改變了原有出版業對出版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網路公司對經營風險的認識,對財力的運用,都是傳統出版無法相比的。這些都將會提高數字出版領域的競爭門檻。在數字出版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留給印刷出版業的高盈利的機會越來越少。在未來的跨媒體競爭中,傳統出版的優勢不在於擁有在資金和技術,而在於擁有千百年的出版歷史留給出版人對於文化的洞察和理解,這也是出版人才的永恆價值。數字出版產業對於人才的要求更高、更全面、更專業。加強數字出版的學術研究和理論建設,是培養複合型出版人才的基礎工作。陳生明同志從自身的業務需要出發,從培養數字出版人才的需要出發,全面梳理中國數字出版的實踐狀況,深入探討其中的理論問題,是值得肯定和鼓勵的事情。
數字出版作為一種新興的出版方式,是在發展到一定水平後逐漸被社會認可並接受的。目前,數字媒體在世界範圍內,已經從科學實驗、社會套用走向理論研究和規律探求的層面,國際上不少著名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紛紛成立相關的研究機構或實驗室,對數字出版進行研究。社會對該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已經出現批量化的需要。培養一批既熟悉專業出版知識,又掌握現代數字出版技術和善於經營管理的複合型出版人才,是刻不容緩的艱巨任務。
加強數字出版理論研究,推動數字出版產業發展。文化的經濟功能和經濟的文化意義,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一方面,文化已經逐步產業化,文化中滲透著經濟和商品的要素,使文化具有經濟力,成為社會生產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現代經濟發展中文化的、思想的,乃至心理的要素,越來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新科技、深層次文化融入經濟,使當代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工業化時代,金融資本是推動企業成長與經濟發展的要素,資訊時代,知識資本躍居首位,戰略性資源是具備知識和價值含量高的信息,這是產業創新能力的源泉。
加快對數字出版的研究,可以縮小出版理論與媒體實踐之間的距離,促進中國出版業的跳躍式發展。中國出版學和傳播學研究的相對滯後,有論無學或有學無論的情況影響了媒體現代化的發展。有必要站在出版數位化和網路化的角度,強調出版學(編輯學、發行學)的獨立學科的屬性,鼓勵它作為獨立學科的發展。從現狀來看,國內對數字出版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種狹義的“媒體”研究,是對傳統大眾傳媒研究的延伸,而且基本上是一種純學術的研究和探討,尚缺乏多種學科真正匯聚與融合。從1998年開始,國內院校和新聞機構相繼開展關於數字媒體及其出版的研究。自2005年以來,新聞出版總署已舉辦了兩屆數字出版博覽會和數字出版年會。數字出版正處於開拓創新和發展成熟的過程中,許多實踐經驗需要總結,科學理論體系需要探索和建立。與其他學科一樣,數字出版也有自己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需要揭示數字出版的基本概念、運作機制和內在規律。出版傳播業界和學界對於數字出版的研究已經起步,勢必與數字出版技術、產業和市場的迅速擴大形成強勁的互動。研究成果的數量和質量必將提升到新的水平,陳生明同志編著的《數字出版理論與實踐》可以啟發更多的出版工作者,進一步全面深入地研究數字出版的發展規律、運作方式和管理服務等問題。
數字出版表現出很強的實踐性和套用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尤其重要。數字出版不僅需要從巨觀上探討它的基本性質、社會功能、產品分類、表現形式、結構關係、構成要素、運作機制、出版規律、管理原則等,還需要深入研究數字出版的市場理論、創意理論、策劃理論、設計理論、用戶理論、媒體理論、效果理論等運作方法,有著廣泛而深遠的拓展空間。
從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看,《數字出版理論與實踐》一書中還存在一些有待商榷和完善的理論問題。作者也在字裡行間留出了與大家切磋和商討的餘地。我之所以寫序鼓勵陳生明同志的新作出版,就是希望大家能夠高度關注數字出版的理論研究,高度關注數字出版產業的技術趨勢和實踐發展。通過我們的努力,共同促進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從而推動整箇中國出版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後記
寫書之苦、前人之述備矣,出書之難,今人感觸尤深。掩卷回望多年來幾易其稿自討苦吃的過程,筆者衷心感謝幫助我完成編著出版工作的有關單位領導以及各位專家朋友!
我銘記在心,是出版界的領導和專家鼓勵我走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感謝新聞出版總署柳斌杰署長的惠賜序言!感謝新聞出版總署鄔書林副署長的鼓勵支持!感謝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謝明清副主席和中國編輯學會田勝立副會長的悉心顧問!感謝資深出版家俞洪帆先生和王於良先生的諄諄教誨!
我難以忘懷,是南京大學網路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等單位給我創造了良好的教學和研究的條件。感謝南京大學網路學院邵進、感謝陳廣俠、劉寧海等老師的幫助!感謝陳贇暢、周贊文、韓建鳳、葉蒙蒙等同學對資料的核對!感謝被我參考和借鑑相關文獻資料的專家和著作!
我深深感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領導和朋友無私地幫我實現了出書的願望。感謝王岳副總編輯對選題的精心策劃!感謝戴健同志不辭辛勞為人作嫁,使本書得以全新面目呈現給廣大讀者!
我深知,書中論述的部分觀點還有待於進一步商榷和完善,因此在字裡行間留出了與大家切磋和商討的餘地。我虛心地接受來自各界人士的批評和幫助,以彌補本書之不足。懇請各位專家和讀者不吝賜教!
陳生明
2009年3月
評論
“陳生明同志編著的《數字出版理論與實踐》,可以啟發更多的出版工作者,進一步全面深入地研究數字出版的發展規律、運作方式和管理服務等問題。”柳斌杰署長在該書的《序言》中如是說。的確,這是一本值得研讀的好書。它不僅是作者潛心研究的成果,也是業界同仁的共同財富,不少章節,觸動心扉,使人感悟,也引起諸多回憶。
———摘自《電子與網路出版的探索》
謝明清 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常務副主席
我認為,生明新書的作用不是一般性的理論著述,而在於其理論聯繫實際的內容切合了出版行業新媒體技術培訓的需要,有助於解決數字出版人才培養急需教材的問題。
...........
生明同志在該書中,不僅深入細緻地介紹和分析了數字出版的來龍去脈以及技術要領,而且就數字出版的教學及其研究狀況進行了認真的分析。
———摘自《數字出版理論聯繫實際的教材》
田勝立
中國編輯學會副會長、電子與網路編輯專業委員會(籌)主任
生明書中就電子出版從多媒體到跨媒體的理論與實踐的分析研究,給了電子出版同行很多啟發,這也是近年來我們軟體出版分會探討最多的重要議題。
———摘自《從多媒體到跨媒體的追求》
梁祥豐
中國軟體協會出版與測試分會理事長、電子工業出版社原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