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王本生圖(敦煌九色鹿王本生圖壁畫)

鹿王本生圖

敦煌九色鹿王本生圖壁畫一般指本詞條

《鹿王本生圖》是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北魏時期的壁畫,位於敦煌莫高窟第257窟西壁中層,全圖縱58cm,橫390cm。

《鹿王本生圖》創作於北魏時期,主要講述了釋迦牟尼的前身——一隻美麗的九色鹿王,救了一個不慎落入水中快被淹死的人,然而卻被此人出賣的故事。這個故事極具宗教色彩,有濃厚的象徵意味,這種捨己救人的忘我精神值得後人讚揚。故事宣揚正義,歌頌偉大而高尚的品德,譴責忘恩負義的邪惡靈魂,進一步宣揚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思想。

這幅壁畫在強調善惡報應這一主題上,從構圖和色彩上巧妙入手來處理畫面,生動活潑地描繪了九色鹿王富有人物動態的情態美,也闡釋了鹿王不向邪惡屈服的、頑強的性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鹿王本生圖
  • 創作時間北魏時期
  • 類別:壁畫
  • 作品背景:釋迦牟尼前生所經歷的許多事跡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構圖,色彩,研究價值,壁畫保護,衍生作品,

畫作內容

《鹿王本生圖》的畫面從南端開始,描繪鹿王救助落水人,落水人發誓不會泄露鹿王的秘密:鹿王在山中休憩;又從另一端描繪王后夢到鹿王,請求國王懸賞捕鹿,落水人為財告密,國王捕鹿並聽說鹿救人的故事等情節。

創作背景

石窟藝術是隨著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而發展的,趙聲良先生認為要認識和研究石窟藝術,必須了解石窟藝術的源頭——印度佛教。我們認為印度巴爾胡特圍欄圓形浮雕的《魯魯本生》應是第257窟《鹿王本生》最早的“母題”,從遙遠的印度經克孜爾到了華戎所交的大都會敦煌。從藝術史角度來看,此時期的美術作品作為藝術創作仍承擔著“成教化、助人倫”的社會作用,《鹿王本生圖》也當具有此種教化和暗含意義。
“鹿王本生”故事最早出現於公元前2世紀巴爾胡特大塔一塊圓形浮雕上,4世紀中葉經阿富汗傳入我國西域。克孜爾石窟有“鹿王本生”故事多幅,但敦煌僅見於此窟。
敦煌莫高窟保留洞窟735個,南區保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m2、彩塑2000餘身。第257窟開鑿於北魏時期 ,屬早期典型石窟。東西進深9.6m、南北寬5.8m。洞窟窟形結構為“漢式”人字披前室(前室基本坍塌,現僅存半個人字披),保留完整中心塔柱。主尊西域式塑像破壞嚴重,壁畫有說法圖、本生故事畫、戒律畫等。八木春生先生把此窟的金剛力士等人物服飾與中原佛教造像進行比較,認為此窟建於6世紀初。

藝術鑑賞

主題

《鹿王本生圖》講述了鹿王捨己救人卻被恩將仇報,最終惡人得到惡果的故事。故事讚揚了鹿王捨己救人的善行,宣揚了懲惡揚善的價值追求。《國語·晉語》一書指出:“善,德之建也。”善,古今中外,始終是大眾所普遍認同的價值追求,儘管人們對“善”的標準各有不同,但對“善”的嚮往是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的。從哲學理論到文學藝術作品,都始終把“真善美”作為價值體系的核心思想,成為最高的理想追求。

構圖

《鹿王本生圖》的構圖運用連環畫的方式橫向展開,故事情節經過分段來描述,非常生動,緊密嚴湊,特別是塑造了鹿王矯健勻稱而俊俏的體魄。分別由左及右到中間結束,布局獨特。採用凹凸法來渲染人物形象,就是用深色的岩彩從邊緣往中間進行暈染,越到中間顏色越淺,最中間的部分也是最亮的部分,用白色的蛤粉來點染,人物形象的體積和空間感就這樣表現出來。畫面中人物形象造型質樸、單純,色彩濃厚、豐富,神情表現突出,臉部稍顯圓潤豐滿,更添溫和寧靜之美,反映了畫家在壁畫人物形象的塑造過程中所傾注的真情實感。壁畫運用了凹凸暈染法,構圖靈巧,勾勒的線條猶如鐵絲般勁拔有力,簡單而有力量的線條使得畫風平添了一絲嚴峻。

色彩

《鹿王本生圖》的色彩,以土紅色為主調,填充小面積的色塊,如白色、黑色、綠色等,先完成畫面整體的設色,再從局部表現物體的色彩,從整體到局部來達到色彩的對比與統一。以土紅色為底層,有黑白不同色塊的明暗對比,有純度不同色塊之間的明度對比,這樣的對比使得畫面在視覺上增加了豐富的層次感。
紅色主要為土紅和硃砂,藍色主要是石青和青金石,綠色主要是石綠,白色是高嶺土,黑色為墨。以土紅和石綠的對比色為主,運用較多的白和黑來調和,也有時用少量的藍色色塊,分布得相對均衡。在所有的色塊當中,土紅色的色塊分布最廣,而藍色的色塊分布最小,這就形成了一種簡單明快、質樸醇厚的色彩表現。

研究價值

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鹿王本生圖》是北魏時期橫卷式壁畫的代表作品,是同類題材中保存最完整的連環畫,具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

壁畫保護

《鹿王本生圖》儘管狀態相對較好,但在敦煌地區土壤受海水影響下含有鹼性物質,鹽害仍是其面臨的主要問題。壁畫中的鹽分主要包括氯化物、硫酸鹽和少量的硝酸鹽等。這些可溶性鹽分主要來源於壁畫製作材料和壁畫所在地質環境,同時鹽分的活動與壁畫所處的環境狀況緊密相關。鹽害往往由幾種鹽共同作用引起,可能導致壁畫出現起甲、空鼓、脫落等問題,對壁畫造成嚴重危害。
為了保護壁畫免受鹽害威脅,敦煌研究院針對莫高窟壁畫的鹽害問題,從來源、機理和脫鹽材料等方面展開了深入研究。通過對環境因素進行分析,以及實時監測環境數據,敦煌研究院致力從根本上消除環境變化對壁畫本體造成的危害。

衍生作品

2021年5月25日,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聯手合作。以敦煌莫高窟第257窟壁畫《鹿王本生圖》為靈感的三款“鹿王”非遺銅雕衍生品《鹿王天成》《金鴻神鹿》《一鹿領先》亮相,通過獨特的釉彩銅雕技藝,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延展流傳。
基於《鹿王本生圖》還創作了眾多衍生品,例如1981年由中國上海電影製片廠推出的卡通片《九色鹿》,2017年由青年舞蹈家張婭姝出品製作並擔任主演的當代舞劇《九色鹿》,2018年由中央芭蕾舞團推出的原創童話芭蕾舞劇《九色鹿》,以及手遊中以九色鹿為原型設計的遊戲形象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