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西北水資源與環境生態重點實驗室

依託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陝西省環境工程重點實驗室成立於1998年,其前身為1996年批准的原冶金部重點實驗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育部西北水資源與環境生態重點實驗室
  • 外文名: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Northwest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Key Laboratory
  • 成立於:1998年
  • 性質:實驗室
實驗室概況,研究領域和方向,重要成果,

實驗室概況

該實驗室是目前我國西部地區唯一的省級環境工程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具有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市政工程和供熱、供燃氣和通風空調工程四個相關學科的碩士、博士授予權,建有環境科學與工程和土木工程兩個博士後流動站,一個國家重點學科,是我國西部地區環境類學科門類最齊全、學科層次最高的學科。
重點實驗室位於新建的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實驗辦公大樓內,目前有實驗面積1800M2,辦公面積600 M2,具有氣質在線上、氣相色譜、液相色譜、原子吸收等大型環境分析儀器 20多台套;具有生物反應、電除塵、水質改善、環境生態以及危險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等大型工藝試驗裝備平台30餘台套;各類實驗和分析裝備總價值1000 萬元以上。2003年實驗室與西安理工大學陝西省水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聯合獲準“西北水資源與環境生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現有研究人員38人,其中教授 8人,副教授20 人。38人中6人為歸國留學人員,20人具有博士學位,形成了一支學歷層次高、年輕有為、富有活力和創新精神的科研隊伍。
實驗室主任由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副校長、特聘教授王曉昌先生擔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由環境工程與市政學院院長、特聘教授黃廷林先生擔任。實驗室副主任由袁林江教授和郭鳳偉高級工程師擔任。

研究領域和方向

該實驗室以探討環境污染及其控制的相關工程學新原理和新方法為目標,研究領域涉及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環境及生態學等領域。形成了水和廢水的深度處理理論與技術、水污染控制、大氣與室內空氣污染控制、水資源保護與微污染控制、環境模擬與生態調控五個相對穩定、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的研究方向。
學術帶頭人與代表項目
1.學術帶頭人: 王曉昌教授;成員:袁宏林副教授、金鵬康副教授、劉永軍副教授、熊家晴副教授、卜龍利講師、張莉講師等;研究領域:水處理技術;代表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西部乾旱缺水地區水資源再生利用研究》和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交流項目《新型可持續衛生系統研究和健康風險評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生物造粒流化床高效污水處理機理及微生物特性研究》、《腐植酸質子與金屬鹽及其羥基配位體的選擇絡合模式及活性點位分布特徵》與《水環境中腸道感染性病毒群的PCR綜合鑑定和病原性污染風險評價》,國家863項目《北方地區安全飲用水保障技術》。
2.學術帶頭人:黃廷林教授;成員:謝岳副教授、徐金蘭副教授、盧金鎖講師等;研究領域:水質控制與水質安全;代表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西北黃土地區石油污染環境修復與水源水質控制》
3. 學術帶頭人:彭黨聰教授;成員:王怡講師和韓講師芸;研究領域:環境生物技術代表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間歇序批操作條件下厭氧活性污泥系統的揮發性有機酸積累、抑制、恢復及生態重建研究》、《活性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脫氮研究》和《缺氧顆粒污泥生物聚磷特性及套用基礎研究》。
4.學術帶頭人:李安桂教授;成員:王怡副教授、王志偉副教授、南曉紅副教授等;研究領域:建築環境控制;代表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風空調送/迴風管道內粒子沉積過程與累計效果定量化評判》、《居住建築的自然通風規律特性及其在設計中的套用》。中歐國際合作項目《可持續發展的城市住宅政策與技術保障體系》。
5. 學術帶頭人:王志盈教授;成員:袁林江教授和王磊副教授;研究領域:污水處理和資源化;代表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生物膜內微硫循環及調控機制研究》、《水中外因性內分泌干擾物質的納濾膜去除機制與評價研究》、《用膜結構與溶解性有機物的分子量分布解析並評價膜污染過程研究》和《反硝化聚磷的誘導和調控研究》
6.學術帶頭人:張承中教授、黃學敏教授黨小慶副教授;成員:曹麗講師;研究領域:大氣污染控制研究;代表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循環流化床燒結煙氣乾法脫硫機理研究》,國家863研究項目《燃煤電廠鍋爐煙氣微細粒子高效控制技術與設備》。
7.學術帶頭人: 金奇庭教授、石輝教授、郭瑞光教授、聶麥茜教授;成員:郭新超副教授;研究領域:水污染控制、土壤環境、水處理理論與技術、生態學;代表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森林土壤大孔隙特徵及其對坡面產流的影響》、《摻氮納米二氧化鈦薄膜化學轉化膜法製備及其水處理套用研究》。

重要成果

近5年來,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8項,國家863項目2項,各類科研、諮詢及服務經費超過2000萬元。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8項,申請專利14項。各研究成果和技術正在推廣中,相信不久的將來會產生很好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
(與西安理工大學共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