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結構可控分子工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旨在聯合世界先進高校的重點實驗室,藉助國際高水平優勢科技資源,打造在結構可控分子工程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化科研平台、國際化科教隊伍以及國際化人才培養高地,產生一批國際認可的原創性科研成果,引導相關基礎學科前沿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育部結構可控分子工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 主管部門:華東理工大學
教育部結構可控分子工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旨在聯合世界先進高校的重點實驗室,藉助國際高水平優勢科技資源,打造在結構可控分子工程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化科研平台、國際化科教隊伍以及國際化人才培養高地,產生一批國際認可的原創性科研成果,引導相關基礎學科前沿發展。
教育部結構可控分子工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旨在聯合世界先進高校的重點實驗室,藉助國際高水平優勢科技資源,打造在結構可控分子工程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化科研平台、國際化科教隊伍以及國際化人才培養高地,產生一批國際認可的原創...
結構可控分子工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教育部結構可控先進功能材料及其製備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學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科基礎化學課程教學基地、國家級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化學化工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教學科研平台,培養具有寬厚而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有一定的科學研究、產品開發和工程實踐創新能力的...
建立教學科研合作平台,聯合推進高水平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提高創新人才培養質量,教育部決定依託高等學校整合提升並建設認定一批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聯合實驗室),在建設模式、科研組織、人才培養、考核評價等方面推進機制創新、改革試點,以深化教育改革、擴大教育開放,提升高校原始創新能力和國際學術聲譽,加速...
聯合實驗室,是指高校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根據《高校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建設與管理辦法》申報、審查和專家現場論證立項建設實驗室。2015年12月,教育部根據《高校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建設與管理辦法》的規定,在有關高校自主申報基礎上,經形式審查和專家現場論證,決定立項建設清華大學“高端裝備創新設計製造國際合作聯合...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於2014年獲國家科技部批准建立,依託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要依託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包括有重要影響的4個國際合作平台及1個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創新引智基地(111計畫)。機構簡介 實驗室與美、英、加、意等高水平研究團隊建立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當初,在建立開放實驗室時,將具有自己優勢和特色、具有原創性的基礎研究作為方向和目標。在瞄準國際前沿、圍繞國家目標的指導思想下,實驗室的研究方向確定為聚合物分子工程學,即把“分子設計—高分子合成—不同層次上的結構(分子結構、凝聚態結構等)—性能(包括各種功能特性)—加工成型—材料—套用”作為系統工程,...
2014年7月14日,教育部以教技〔2014〕3號印發《高校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建設與管理辦法》。該《辦法》分總則、組建培育、立項建設、驗收認定、管理運行、支持方式、考核評估、附則8章25條。檔案通知 教育部關於印發《高校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建設與管理辦法》的通知 教技〔2014〕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
生物有機與分子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原國家教委1993年12月批准建立的專業實驗室,於1996年正式對外開放,主要從事有機化學、生物有機化學和分子工程學的基礎性與套用基礎性研究。生物有機與分子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依託:北京大學。王劍波教授任實驗室主任;張禮和院士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陳家華博士任學術秘書,張秀...
2014年,增設了生物醫學工程學科醫學博士學位授予點並開始招生。2015年,獲批建設先進功能材料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廣東省電子封裝材料與可靠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半導體照明與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入選“高校國際化示範學院推進計畫”試點單位,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高質量地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16年,獲批廣東...
第二十六條 “111基地”要積極探索實質性、高水平、可持續的協同合作機制,推進機構化、制度化、規範化的建設模式,積極承擔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國際大科學計畫(工程)、世界一流國際學術期刊建設等項目,鼓勵基地人員在國際重要學術組織任職,不斷提高國際合作的層次...
隨著化學工程學科的提升,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方向不斷拓展,固定人員隊伍也有所擴大。浙江大學分室堅持以占整個石油化工產值近70%的高分子合成工業為對象,以聚合過程效能的最大化、聚合物產品結構的可控化、聚合過程與聚合物的綠色化、功能聚合物材料的實用化為目標...
電場等)力作用下對流換熱的控制規律及其套用、新型測試技術在複雜表面傳熱機理研究中的套用等;在高溫/高壓流動及傳熱機理領域主要研究內容有高溫換熱單元能質傳遞強化及可靠性機理、非規則複雜高溫換熱通道的輻射與對流耦合特性、以原表面為代表的高溫換熱設備關鍵技術、高壓印刷電路板換熱器內的流動換熱機理、特殊結構的...
圍繞國家自主可控安全軟體產業的發展戰略,深入開展可信軟體理論、可信嵌入式系統、數據可信處理、信息安全這四個方向的研究。發展歷史 教育部可信軟體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於2015年5月獲批籌建,由荷蘭萊登大學(Leiden University)、荷蘭國家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研究院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法國里昂...
院擬在若干重點領域組建新的重點實驗室,如量子信息、光通訊、寬頻網路、(超級計算機)、光電子學與雷射技術、微機電系統、先進制造技術、分子納米結構、電離層物理、核物理、電漿物理、材料力學與材料設計、空間光學、生物信息學、組織工程與治療性克隆、腦智與認知科學、營養與健康、病毒學、中藥現代化、功能基因組...
擴大了國際學術交流,幾乎所有教授、副教授都有機會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活動,經常接待來訪的外國同行。進入SCI 的論文數在全校兄弟系科當中以及兄弟大學化學系當中都處在前列 。醞釀已久的物理化學研究所在1983年正式成立。後又陸續增設了稀土化學研究中心、分析測試中心,分子動態與穩態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稀土材料化學及...
實驗課 。團隊建設 魯統部帶領團隊先後獲批“新能源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和“材料微結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截至2021年4月,團隊成員已有1人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2人獲得天津市傑出青年科學基金,4人獲聘天津市特聘教授等。榮譽表彰 社會任職 人物評價 “魯統部為天津理工大學的學科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為天津...
伊塔瑪爾·威爾納與田禾共同領銜依託華東理工大學組建了教育部“結構可控分子工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與上海市精準化學國際聯合實驗室,服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旨在打造精準化學與分子工程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高 地。學術論著 據2022年11月中國科學院官網顯示,伊塔瑪爾·威爾納已發表SCI論文850餘篇,引用89000餘次...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資源化學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教育部資源化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教育部創新團隊:環境功能材料 國家“111計畫”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光化學能源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稀土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 上海高校重點實驗室:上海高校分子影像探針與感測器重點實驗室 上...
唐本忠主要從事高分子合成方法論的探索、先進功能材料的開發以及聚集誘導發光(AIE)現象的研究。 謝毅 謝毅,女,1967年07月23日出生於安徽省阜陽市,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教授,安徽省科協副主席(兼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教育部微納製造與測試技術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副主任、陝西省光學學會理事/副秘書長、西安市機械工程學會微納米製造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光學十大進展”評審委員會成員等。研究領域 飛秒雷射微納製造、雷射仿生微納製造、超快光子學和微納光子學。研究面向先進微納功能結構與器件國際學術前沿,探索飛秒雷射微納製造技術在...
根據2021年4月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網站顯示,張躍先後主持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項目、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和重點項目、科技部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教育部和國家外專局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省部級項目及國防軍工項目等60餘項,負責...
劉昌勝推進國際合作與交流,活躍在生物材料學術前沿領域,是“生物材料與工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簡稱“111計畫”)負責人,與國際多所大學、研究機構建立了學術合作關係。截至2017年11月,在國際會議上作特邀或邀請報告44次。承擔項目 截至2017年11月,劉昌勝作為項目負責人,先後承擔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項目、國家自然...
2000-2004年分別在南京大學及中科院大氣物理所開展博士後合作研究,期間分別在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LASG)以及義大利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進行合作訪問。2004—2009年受聘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2009年10月受聘南京大學氣象學教授。社會兼職 教育部“大氣-地球系統科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功能界面材料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北京同步輻射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血管醫學研究所分子心血管學實驗室 北京大學醫學部 納米加工與新器件集成技術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 多相反應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納米藥理毒理學重點...
的精神,身體力行,躬先表率 。(香港中文大學評)邱勇開創了有機光電子學研究方向,積極推進國際前沿交叉學科有機電子學的學科建設,牽頭組建了有機光電子與分子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負責組織了清華大學“十五”攻關計畫和“211工程”有機電子學項目建設,並將實驗室的研究成果成功推向了產業化。(清華大學評)
教育部微納製造與測試技術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副主任、陝西省光學學會理事/副秘書長、西安市機械工程學會微納米製造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光學十大進展”評審委員會成員等。研究領域 飛秒雷射微納製造、雷射仿生微納製造、超快光子學和微納光子學。研究面向先進微納功能結構與器件國際學術前沿,探索飛秒雷射微納製造技術在...
)、有機電子與信息顯示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教育部柔性電子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國家柔性電子創新引智基地(“111計畫”)、江蘇省柔性電子工程研究中心、柔性電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江蘇省柔性電子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海外人才創新引智基地等多個國家級、省部級及國際聯合...
謝明勇,男,1957年出生於江西分宜,籍貫江西宜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1982年,謝明勇本科畢業於江西工學院化工系;1988年,在華東工學院獲工學碩士學位;1997年,獲德國波恩大學營養學博士學位;1999年1月,任南昌大學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副院長;2000年7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