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在原華南工學院相關傳統優勢專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1952年開設全國第一家橡膠專業和全國最早的矽酸鹽專業;1958年開設屬於全國第一批的高分子化工和化學纖維專業;1959年開設全國第一家電子陶瓷專業。1995年華南理工大學整合上述專業優勢資源成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08年初,原機械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技術研究所併入學院,成立金屬系;2012年,原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併入學院,形成了學科更完整、綜合實力更強的新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目前,學院所支撐的我校材料學科ESI全球排名進入前15.3%(2014年9月);在2012年教育部組織的學科評估中,“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名第五,排名進入全國前5%。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歷任院長有賈德民教授(1995-2003)、童真教授(2003-2007)、余其俊教授(2008-2012)。現任院長為彭俊彪教授。
學院現設有5個系(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無機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電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生物醫學工程系);6個研究院、所(材料科學研究所、高分子光電材料與元器件研究所、生物醫學工程研究院、高分子研究所、光通信材料研究所、高技術陶瓷及套用研究所);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教學實驗中心);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人體組織功能重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生物醫學材料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高性能與功能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先進儲能材料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光纖雷射材料與套用技術重點實驗室、聚合物成型加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共建]);(廣東省功能材料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廣東省人體組織功能重建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廣東省特種光纖材料與器件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廣東省建築材料低碳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印刷OLED材料及顯示技術工程實驗室)。
目前,學院擁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
材料科學與工程(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含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加工工程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生物醫學工程;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理學,為省級重點學科)、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2個博士後流動站(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1個工程碩領域(材料工程);5個本科專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和廣東省名牌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和廣東省重點專業,含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化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材料與元器件)、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光電器件)(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生物醫學工程(廣東省重點學科)。
引培並重,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207人,其中教授78人。
學院現有兩院院士9人(含雙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講座教授6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1人,“青年千人”2人,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廣東省高等學校特聘教授(珠江學者)9人,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人才培養計畫31人,國家級“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4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12人等。學院有教育部創新團隊4支,973首席科學家4人。此外,學院還聘請了近50名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為學院的顧問教授或兼職教授;與美國、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相關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與交流關係,每年出國(境)進修學習或合作研究近百人次。
築安全環境,構特色管理,保障教學科研工作順利進行
學院教學育人條件優越。擁有教學和實驗室面積約35000平方米,完備先進的教學與科研儀器設備總價值近3億元,能夠充分保障各層次學生得到系統的實驗訓練和全面的綜合素質培養。學院目前在讀學生284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37人,碩士研究生928人,全日制本科生1479人,2人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9人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
銳意創新,產學研結合,實現科研跨越式發展
學院科研實力與成績突出,近五年來先後獲得國家、省部級各類科研獎勵30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科學一等獎和教育部高等學校技術發明一等獎各1項、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等。2013年實到科研經費超過1億元。發表三大索引論文近400篇,申請專利224件,獲專利授權144件,舉辦各種學術會議和研討會50餘場。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一直秉承優良學術傳統,開拓進取,腳踏實地,努力為全院師生營造良好工作環境和學習氛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與文化傳承等各項事業不斷取得進步,已為國家培養了上萬名材料專業人才。目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正為建設“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材料領域教育與研究機構”而不斷努力,必將為中國材料科學與
工程領域的科學進步與產業發展不斷做出新的貢獻。(更新時間:2014年9月1日)
學科方向
學院包含 高分子材料 、 無機非金屬材料 、 電子信息材料 、材料結構與性能、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等學科方向,擁有 " 材料學 " 和 " 材料加工工程 ( 部分 )" 兩個國家重點學科,進行從大學本科到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完整的教學和從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到工程開發的廣泛研究。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經濟的騰飛 , 特別是經過“ 211 工程”和“ 985 工程”的建設,學院的辦學條件、學科水平、人才培養能力和科研實力得到了顯著提高。現今,學院 已經成為成為華南地區新材料的主要研究開發基地之一, 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推動地方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院科室
學院下設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無機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電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材料科學研究所、高分子研究所、高分子光電材料與元器件研究所、光通訊新材料研究所、高技術陶瓷及套用研究所、特種功能材料及其製備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並設有聚合物成型加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高性能與功能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和廣東省教育廳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
學院設有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建築裝飾設計與新型材料、材料化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材料與元器件)等 3 個本科專業,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生物醫學工程等 6 個研究生專業和 材料工程 1 個工程碩士專業 ,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 2 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 權點和 博士後流動站。 2005 年在讀學生 1437 人,其中本科生 809 人,碩士生 469 人(工程碩士 23 人),博士生 159 人。
機構設定
學院領導
書 記: 趙 敏
院 長: 彭俊彪
副院長: 曾德長 分管研究生教育
曾幸榮 分管本科生教育
吳建青 分管實驗室工作
彭俊彪 分管科研工作
副書記:歐陽斌 分管學生工作
學術委員會
顧 問:程鎔時(中科院院士)、姜中宏(工程院院士)、曹 鏞 (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中科院院士)
主 任:童 真
副主任:趙建青 余其俊
秘 書:任碧野
高分子材料專業分會主任:趙建青
委 員: 曹鏞、程鎔時、鄧文禮、李光吉、劉平、
羅遠芳、
賈德民、彭俊彪、童真、王迪珍、王堅、王鍊石、吳水珠、楊偉、曾鍅、曾幸榮、章永化、趙耀明
無機材料專業分會主任:余其俊
委 員:陳曉峰、凌志遠、盧錦堂、姜中宏、饒平根、蘇達根、王燕民、王迎軍、文梓芸、吳建青、葉建東、曾令可、張勤遠、莊志強、周震濤
師資隊伍
兩院院士
程鎔時
姜中宏
曹 鏞
唐本忠
雙聘院士
周克崧 趙連城 王占國 盧秉恆 張興棟
長江學者、珠江學者、“百人計畫”教授
童 真(長江學者)
朱 敏(長江學者)
馬於光(長江學者)
邱建榮(長江學者)
張勤遠(長江學者)
張廣照(長江學者)
G.C.Bazan(長江學者)
黃飛(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陳軍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彭明營(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吳水珠(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邱建榮(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童真(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吳宏賓(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朱 敏(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馬於光(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張勤遠(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張廣照(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楊中民(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彭俊彪(珠江學者)
吳水珠(珠江學者)
陳軍武(珠江學者)
楊中民(珠江學者)
王 堅(特聘教授)
杜 昶(特聘教授)
李開暢(講座教授)
教授
劉維錦、賈德民、羅遠芳、劉嵐、郭寶春、何慧、陳軍武、陳曉峰、鄧文禮、丁恩勇、樊粵明、高岩、胡國明、李光吉、李文芳、凌志遠、劉安華、劉平、劉芳、劉仲武、盧迪芬、盧錦堂、羅承萍、羅權焜、饒平根、任碧野、蘇達根、王鍊石、王燕民、王迎軍、魏坤、魏興釗、文梓芸、吳建青、吳清仁、楊偉、葉建東、余其俊、曾德長、曾鍅、曾令可、曾幸榮、張勤遠、張新平、章永化、趙建青、趙耀明、周曦亞、周震濤、莊志強、稅安澤、張安強
副教授
車小舟、陳朝暉、陳中華、程小蘇、丁劍平、杜軍、郭建華、何新華、胡星、黃承亞、黃皓浩、姜宏偉、李建雄、劉江文、劉新星、盧珣、呂輝、呂明、蒙繼龍、寧成雲、寧平、歐陽柳章、彭繼華、彭曉宏、邱萬奇、任力、蘇志鋒、王輝、王小萍、王歆、文尚勝、吳基球、吳笑梅、向興華、修玉英、許喬瑜、嚴玉蓉、楊中民、殷素紅、尹虹、游長江、曾美琴、張亞輝、張志傑、周奕雨、朱旭輝、黃永泉(上崗副教授)、薛峰
副研究員、高工
畢舒、孔綱、李紅強、林曉丹、劉述梅、盧振亞、羅鐘瑜、馬文石、莫越奇、彭漢、汪國傑、王朝陽、王書元、韋江雄、謝平波、袁斌、
講師、工程師、助研
陳東丹、陳靈、陳志武、崔躍飛、車淳山、鄧九京、方立明、符小藝、傅偉文、古菊、侯有軍、黃文波、黃小明、江麗君、焦東玲、李新衡、劉海敏、劉平安、劉卅、馬驍、潘其維、潘志東、邱秉煥、申妍華、覃東歡、王丹、王慧、吳剛、吳世俊、吳為敬、謝冠一、徐彩霞、徐善輝、薛穎、楊鋼鋒、姚日暉、葉華、尹芪、英廷照、於非、於紅雅、詹益增、趙娜如、鄭華德、鐘明峰、鐘喜春、朱立新
實驗室團隊教師
陳志領、陳勇軍、陳志雄、曹愛紅、范順佳、馮洲明、郭榮基、郭偉賢、韓紹虎、何漢林、黃其秀、蔣智傑、林堅欽、劉運春、盧毓玫、羅美香、莫紹華、龐純、彭成紅、蘇松基、許偉、張赤、張偉南、鄭潔如、鄭志雯、朱偉恆、朱小科、朱亞明,姜磊,趙穎,方躍勝
最新課題合作
開展了最新研究課題合作,7月15日,台灣元智大學孫安正博士帶領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系師生一行12人訪問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負責人及相關專業師生接待了訪問並參加座談會。
孫安正博士及來訪研究生介紹了元智大學的歷史和現狀,並對元智大學環境安全衛生、表面接著實驗室、有機光電高分子實驗室和磁性材料與薄膜實驗室等分別作了介紹。學院負責人向客人簡要介紹了華工歷史和材料學院發展的基本情況。隨後,雙方師生就對方學校的專業特色以及學生交流項目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交流。雙方都希望通過此番訪問增進彼此間的了解,推動雙方在一些學科領域展開更加深入的合作與交流,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爭取建立長期有效的師生交流與友好合作關係。
地址:中國 廣州 五山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