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文化

《教育與文化》1939年8月創刊於廣西桂林,教育類刊物,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會編輯,地址位於廣西桂林榕城路,由崇文印務局承印,但具體主編、發行人、停刊時間和停刊原因不詳。該刊早期定價信息不明,早期為月刊,每月一號發行一期,1943年以後改為季刊,每年發行四期,但實際發行時間不定,多有合期,此時定價為每份二元,全年定價為八元。館藏有1939年8月第1期至1943年12月第5卷第1期,共十六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育與文化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9年
  • 出版周期:季刊
欄目方向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全國抗日戰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國民黨以抗戰建國為主題,組織全國各方力量投入到抗戰和國家建設當中,因此教育界人士也紛紛回響號召,參與到全國教育事業建設,在各地成立教育會,創辦教育刊物,以擴大影響。基於此,《教育與文化》才得以在廣西教育會的主持下創辦發行。刊物首版上方橫排印有由馬君武所題的刊名,刊名下方印有期數、發行時間和編印者,首版中間印有當期文章目錄,封底印有刊物的徵稿規則和編後語,無廣告。刊物每期約有二十頁左右,每期內容比較豐富,所刊文章約在十到十五篇左右,並無特設的文章欄目。但從所刊文章的內容特點來看,其一,該刊比較注重對當前國家教育制度的分析,以教育學理論為基礎研究既有各級教育制度的利弊得失,並針對當前所出現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方案,強調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種制度相互配合,共同組織,才可能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代表性文章有《國民基礎教育實施問題》;其次,則注重研究抗戰背景下城市與農村之間的教育差距,關注農村地區的教育現狀,提出相應的改革意見,主張抗戰是中國生死存亡的關鍵,教育事業也應該配合這一主題,關注抗戰文化與抗戰教育之間的關係,代表性文章有《農村動員與教育》;再者,該刊還比較注重關注基層教育,研究基層教育的課程實施方案、指導教學大綱和教學方法,關注從事基層教育工作的教師群體的生活待遇、教學素質和教學方法,強調基礎教育是學生教育成長的基石,而從事基礎教育的教師更肩負著重要的責任,代表性文章有《國小教師的修養問題》。此外,該刊還刊有教育文化訊息、會聞和編後話。
《教育與文化》的發行為研究者了解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期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會的組織運作、人員網路、思想觀念和這一時期國內教育界的教育理論、教育知識以及地方社會的教育現狀都提供了較為充足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