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科

教育學科

教育學是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歸納總結人類教育活動的科學理論與實踐,探索解決教育活動產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實際教育問題,從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教育是一種廣泛存在於人類社會生活中、有目的培養人才的活動,教育學的研究具有客觀性、必然性、穩定性、重複性、現實性、辨證性、科學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育學科
  • 研究對象:教育現象、教育問題
  • 屬性:社會科學
  • 特點:客觀性、必然性、穩定性
學科簡介,專業前景,

學科簡介

教育學科,狹義的教育學科指我國師範院校和教育院校開設的教育課程的總稱。
學科一詞基本上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指教學科目,另一種是指知識體系。在談到教育學科的時候,絕大多數是基於學科“知識體系”的涵義。
人們構建學科體系的目的是將人類零散的認識根據其內在特徵組成特定的知識結構以形成對世界的整體理解。它不但有利於在學科體系內部形成交叉綜合效應,而且還是人類對自身認識活動的一種自我約束。在現代學術活動中,學科已經成為一種資格。只有特定的學問才可能被稱為學科。比如有人認為只有符合“三獨立”標準(即獨立的概念系統、獨立的研究方法和獨立的研究對象(陳桂生,1998))的知識體系才是學科。還有人認為,專門的學術共同體以及該學科的思想、方法在實踐中被套用(侯懷銀等,2006)也是學科的評判依據。
由於學科是知識體系,它從總體上必然指向外部的認識對象。學科之間就是因為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才形成特定的學科組織關係,比如子學科的研究對象往往就是母學科研究對象的一個方面或者一個層次。因此,研究對象是學科最根本的標誌性特徵,而“是否是學科”的基本判據,就是該學科是否具有明確的研究對象。可是,研究對象是學科的內隱特徵,往往會引發很多相持不下的爭論,很難判定。不過,學科還有一個外顯標誌:可以創生出
新的知識體系。研究可以有結論,但不一定生產新知識。這裡的知識不是指意見、看法等具有獨斷色彩的命題,而是指可以通過實踐明確證實其真偽和功能的知識。學科知識的體系性,要求知識體系內部的知識之間具有內在的邏輯一致性,即新舊知識是按照一個統一的邏輯框架組織起來的。要創生出新的知識體系,研究對象必須是一種穩定的、可再現的存在,而不是什麼現象或者問題之類的東西。如果一門學問不能創生出新的知識體系或者學科的發展並不表現為知識體系的演化,即使其聲稱具有明確的研究對象,那么也可以斷定,這門學問還不是學科。
除了研究對象,學科的研究取向和方法、研究範圍、概念系統等特徵不能作為“是否是學科”的邏輯判據。與研究對象相比,這些特徵都是附屬性特徵。只要有明確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範圍、概念系統等方面都會隨著學科發展而明確化。也就是說,研究對象是學科誕生的標誌,是存在性特徵;而其他特徵則是發展性特徵。實際上,只有當一種知識體系演化到一定水平,這些學科的發展性特徵才會清晰起來。
一旦判定某門學問是學科,接下來的問題便是這個學問是否具有獨立的地位。由於學科的本質是知識體系,因此學科的獨立性最終表現為知識體系的獨特性。我們可以從學科的附屬性特徵來判斷學科的獨特性。如果兩門學科在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取向、研究範圍、概念系統等方面表現出差異,並且這種差異最終會導致學科知識體系上的差異,那么我們就認為它們是相互獨立的。如果一個學科在這些特徵上表現出模糊性,也就無法說明與其他
學科的差異,這只能說它還沒有獲得獨立的資格。
很明顯,學科中知識體系的組織是圍繞著研究對象展開的,而不是圍繞工作領域展開的。依照工作領域對學科進行劃分,比如,將教育學科劃分為“學前教育學、普通教育學、高等教育學、成人教育學、特殊教育學、職業技術教育學、社會教育學、親職教育學、農村教育學……”, (侯懷銀等,2006)必然帶來界限模糊,知識體系混亂、缺乏邏輯一致性等缺陷。只有按照研究對象而展開的組織結構對學科進行劃分,才可能產生所謂的交叉學科。交叉學科並不是指將已經存在的多學科的知識劃分在一起而成立的學科,而是指一種獨立的新學科,它所
創生的知識體系與多個相關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繫。
傳統教育學將所有對教育實踐的理論知識都納入教育學框架之內。這種大而全的教育學理解框架帶來的主要問題是“教育學被肢解”,從根本上喪失了學科獨立性以及學科發展的原動力。 (吳鋼,1995)教育技術學的生成
將在學科問題上改變這一點。教育學最基本的學科功能是提供人們對教育實踐的整體理解,而不是僅僅從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學科角度的局部理解。當然這種理解必然是一種在“目標-手段-結果”框架下的理解。只有“目標-手段-結果”框架才是教育實踐者急需的理解框架。教育技術學將這個框架中的手段定義為教育系統,而教育系統進而被定義為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間流動教育交往信息的閉合網路。教育系統雖然不是教育實踐的全部,但卻處於教育實踐的核心。如前所述,教育技術學將目標與教育系統聯繫起來,而教育系統的運行結果則由其他學科來研究。如果我們將教育系統的運行結果稱為效應的話,那么考察事實效應的學科,我們稱之為教育現象學(不是指現象教育學);考察價值效應的學科,我們稱之為教育價值學。這樣教育技術學便重新定義了教育學,將教育學定義為教育技術學、教育現象學和教育價值學的總和,它的研究對象便是那個教育系統,而教育技術學、教育現象學、教育價值學的研究對象分別屬於教育系統的不同方面。
(以上補充整理自《論教育研究的科學性問題》 楊開城 李向榮 張曉英)

專業前景

近年來,教育學專業的就業率在95%左右,很多畢業生都去了學校做了老師,按照職業類型分,教師可分為講授型和非講授型兩種類型.平常大家所熟悉的講授型職業,就是通常說的站在三尺講台上的老師.目前很多國內中國小對教師的要求都是本科或碩士學歷,高校對教師的要求是博士學歷,部分高校部分專業仍然是碩士.相對前幾年而言,就業的門檻高了。教育學就業前景還不錯.招老師一般都要教育學專業的畢業的,語數外需求最大,其他理化生也不錯,文科的需求較少一些。藝術和體育的競爭稍微小些.在國家越來越重視科教的背景下,可以說教師的前景很不錯,而且也是比較穩定的職業,並且有寒暑假.當然了,如果想靠當教師大富大貴么有點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