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教育問題史
- 作者:約翰·S·布魯巴克
- 原版名稱:A History of the Problems of Education
- 譯者:單中惠/王強
- ISBN:9787532862986
- 頁數:752
- 定價:78.00元
- 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6
- 副標題:教育問題史
內容介紹,目錄,第一章 教育目的,第二章 政治與教育,第三章 國家主義與教育,第四章 經濟與教育,第五章 教育哲學,第六章 教育心理學,第七章 教學方法(上),第八章 教學方法(下),第九章 課程(上),第十章 課程(下),第十一章 宗教教育與道德教育,第十二章 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第十三章 初等教育,第十四章 中等教育,第十五章 高等教育,第十六章 師範教育,第十七章 公立教育與私立教育,第十八章 教育管理與教育視導,第十九章 學校與社會進步,
內容介紹
《西方教育史經典名著譯叢:教育問題史》選取了20世紀西方著名教育史學者撰著的研究教育史的著作,這些流傳廣泛的名著對西方教育理論的發展和教育觀念的變革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叢書具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經典性。入選書目是在西方教育界流傳廣和影響大的著作。二是獨特性。入選書目是能體現西方教育史學界不同史學理論與研究方法的著作。三是代表性。入選書目是西方教育史研究不同領域中有代表性的著作。
目錄
解讀
序
序
第一章 教育目的
一、傳承取向的教育目的
二、培養公民的教育目的
三、基督教拯救靈魂的教育目的
四、培養紳士的教育目的
五、追求知識的教育目的
六、智力訓練的教育目的
七、貴族教育目的與民主教育目的
八、自我和諧發展的教育目的
九、為完滿生活做準備的教育目的
十、科學取向的教育目的
十一、進步主義的教育目的
二、培養公民的教育目的
三、基督教拯救靈魂的教育目的
四、培養紳士的教育目的
五、追求知識的教育目的
六、智力訓練的教育目的
七、貴族教育目的與民主教育目的
八、自我和諧發展的教育目的
九、為完滿生活做準備的教育目的
十、科學取向的教育目的
十一、進步主義的教育目的
第二章 政治與教育
一、作為官吏的文人
二、希臘的個人主義
三,政治獨立的重要性
四、基督教的個體觀念
五、教育政治理想的衰落與復興
六、保守的教育計畫
七、自由主義的前奏
八、普魯士的保守自由主義
九、集權主義
十、英國的工業化民主
十一、美國的共和政治
十二、政治平等主義
十三、資本、勞動與政治改革
十四、種族平等
十五、民主與教育
十六、教育民主的重申與調整
二、希臘的個人主義
三,政治獨立的重要性
四、基督教的個體觀念
五、教育政治理想的衰落與復興
六、保守的教育計畫
七、自由主義的前奏
八、普魯士的保守自由主義
九、集權主義
十、英國的工業化民主
十一、美國的共和政治
十二、政治平等主義
十三、資本、勞動與政治改革
十四、種族平等
十五、民主與教育
十六、教育民主的重申與調整
第三章 國家主義與教育
第四章 經濟與教育
一、維持生存經濟與生產過剩經濟中的教育
二、教育中工作與閒暇二元論的起源
三、商業資本主義的興起與中產階級教育
四、工業革命引起的教育變革
五、有閒階級教育理想的衰落
六、中產階級主導的資本主義教育
七、勞工組織對教育的態度
八、無產階級革命與教育
二、教育中工作與閒暇二元論的起源
三、商業資本主義的興起與中產階級教育
四、工業革命引起的教育變革
五、有閒階級教育理想的衰落
六、中產階級主導的資本主義教育
七、勞工組織對教育的態度
八、無產階級革命與教育
第五章 教育哲學
一、詭辯主義
二、柏拉圖主義
三、亞里士多德主義
四、托馬斯主義
五、新教主義
六、自然主義
七、感覺唯實主義與經驗主義
八、理性主義
九、浪漫主義
十、觀念主義
十一、唯實主義
十二、實用主義、工具主義和實驗主義
十三、二戰後教育哲學的發展
二、柏拉圖主義
三、亞里士多德主義
四、托馬斯主義
五、新教主義
六、自然主義
七、感覺唯實主義與經驗主義
八、理性主義
九、浪漫主義
十、觀念主義
十一、唯實主義
十二、實用主義、工具主義和實驗主義
十三、二戰後教育哲學的發展
第六章 教育心理學
一、官能心理學
二、形式訓練與學習遷移
三、經驗心理學
四、聯想與統覺
五、發生心理學
六、機能主義心理學
七、行為主義心理學
八、完形心理學
九、認知學習心理學
十、精神分析心理學
十一、社會心理學
十二、心理測量與個別差異
二、形式訓練與學習遷移
三、經驗心理學
四、聯想與統覺
五、發生心理學
六、機能主義心理學
七、行為主義心理學
八、完形心理學
九、認知學習心理學
十、精神分析心理學
十一、社會心理學
十二、心理測量與個別差異
第七章 教學方法(上)
一、模仿與記憶
二、蘇格拉底方法
三、修辭教學法
四、基督教與經院主義方法
五、講課法
六、人文主義教學方法
七、講解法
八、訓導法規
九、形式訓練教學方法
二、蘇格拉底方法
三、修辭教學法
四、基督教與經院主義方法
五、講課法
六、人文主義教學方法
七、講解法
八、訓導法規
九、形式訓練教學方法
第八章 教學方法(下)
一、感覺唯實主義教學方法
二、浪漫主義對教學方法的影響
三、實物教學
四、導生制教學方法
五、赫爾巴特教學方法
六、自我活動教學方法
七、19世紀中期美國的教學方法
八、歐洲教育改革對美國教育的影響
九、問題教學法
十、設計教學法
十一、教學方法的折中主義
十二、教學技術的革新
二、浪漫主義對教學方法的影響
三、實物教學
四、導生制教學方法
五、赫爾巴特教學方法
六、自我活動教學方法
七、19世紀中期美國的教學方法
八、歐洲教育改革對美國教育的影響
九、問題教學法
十、設計教學法
十一、教學方法的折中主義
十二、教學技術的革新
第九章 課程(上)
一、“傳統”課程的起源
二、基督教對課程的影響
三、古典人文課程的興起
四、人文課程的衰落
五、科學在課程中的出現
六、人文主義與自然主義的對抗
七、現代人文學科的興起
八、體育的傳播
九、勞作在課程中的角色
十、美術在課程中的地位
十一、課外活動的開展
二、基督教對課程的影響
三、古典人文課程的興起
四、人文課程的衰落
五、科學在課程中的出現
六、人文主義與自然主義的對抗
七、現代人文學科的興起
八、體育的傳播
九、勞作在課程中的角色
十、美術在課程中的地位
十一、課外活動的開展
第十章 課程(下)
一、“什麼知識最有價值?”
二、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對立
三、邏輯結構與心理結構的論爭
四、文化時代論與復演論
五、相關課程與集中課程
六、綜合課程與核心課程
七、課程管理
二、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對立
三、邏輯結構與心理結構的論爭
四、文化時代論與復演論
五、相關課程與集中課程
六、綜合課程與核心課程
七、課程管理
第十一章 宗教教育與道德教育
一、民俗性的宗教教育與道德教育
二、批判性的宗教教育與道德教育
三、基督教教義與教育
四、新教改革與教育
五、世俗主義教育的興起
六、世俗性公立學校
七、主日學校運動
八、對世俗教育改革的反響
九、“宗教教育”運動
十、品德教育運動的興起
十一、神學的反動
二、批判性的宗教教育與道德教育
三、基督教教義與教育
四、新教改革與教育
五、世俗主義教育的興起
六、世俗性公立學校
七、主日學校運動
八、對世俗教育改革的反響
九、“宗教教育”運動
十、品德教育運動的興起
十一、神學的反動
第十二章 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
一、從非正規教育到正規教育的轉變
二、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的價值比較
三、親職教育的早期背景
四、美國的親職教育
五、成人教育的發展
二、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的價值比較
三、親職教育的早期背景
四、美國的親職教育
五、成人教育的發展
第十三章 初等教育
一、初等教育的早期模式
二、中世紀的方言學校
三、初等教育的宗教起源
四、慈善事業與慈善學校的出現
五、初等教育的國家和政治起源
六、初等學校課程的擴展
七、分年級初等學校的產生
八、升級方式的革新
九、縮短初等學校的教育年限
十、幼稚園的發展和改革
十一、保育學校的發展
十二、教學方法和教材的改進
十三、進步教育的年代
二、中世紀的方言學校
三、初等教育的宗教起源
四、慈善事業與慈善學校的出現
五、初等教育的國家和政治起源
六、初等學校課程的擴展
七、分年級初等學校的產生
八、升級方式的革新
九、縮短初等學校的教育年限
十、幼稚園的發展和改革
十一、保育學校的發展
十二、教學方法和教材的改進
十三、進步教育的年代
第十四章 中等教育
一、古典文法學校的起源
二、文法學校的衰弱
三、人文主義中等學校的興起
四、人文主義中等學校改革的呼聲
五、美國的拉丁文法學校
六、美國的阿卡德米
七、中學的興起
八、中學和大學之間的銜接
九、初級中學的產生
十、教育指導和職業指導
十一、綜合中學的重新評價
二、文法學校的衰弱
三、人文主義中等學校的興起
四、人文主義中等學校改革的呼聲
五、美國的拉丁文法學校
六、美國的阿卡德米
七、中學的興起
八、中學和大學之間的銜接
九、初級中學的產生
十、教育指導和職業指導
十一、綜合中學的重新評價
第十五章 高等教育
一、古代的高等教育
二、中世紀大學的產生
三、學院的起源
四、學院的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
五、高等教育機構的增加
六、女子高等教育的出現
七、自由教育的文雅傳統
八、大學的民主化
九、初級學院的興起
十、大學的現代化
十一、美國的研究生教育和專業教育
二、中世紀大學的產生
三、學院的起源
四、學院的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
五、高等教育機構的增加
六、女子高等教育的出現
七、自由教育的文雅傳統
八、大學的民主化
九、初級學院的興起
十、大學的現代化
十一、美國的研究生教育和專業教育
第十六章 師範教育
一、古代教師的地位
二、中世紀大學提供的教師訓練
三、正式師資訓練的開始
四、普魯士的師資訓練
五、早期美國的教師地位和師資訓練
六、師範學校的興起
七、師範學校向師範學院的升格
八、學院和大學的師資訓練
九、有關師範教育的大論戰
十、教師資格證書的頒發
十一、教師的在職訓練
十二、教育專業雜誌的發行
十三、教育協會的成立
十四、婦女擔任教育工作的趨勢
十五、教師的社會經濟地位
二、中世紀大學提供的教師訓練
三、正式師資訓練的開始
四、普魯士的師資訓練
五、早期美國的教師地位和師資訓練
六、師範學校的興起
七、師範學校向師範學院的升格
八、學院和大學的師資訓練
九、有關師範教育的大論戰
十、教師資格證書的頒發
十一、教師的在職訓練
十二、教育專業雜誌的發行
十三、教育協會的成立
十四、婦女擔任教育工作的趨勢
十五、教師的社會經濟地位
第十七章 公立教育與私立教育
一、私立教育和公立教育的早期區別
二、軟弱的國家和強大的教會對教育的支持
三、新教派注重公共教育的開始
四、家庭和學校作用的比較
五、法國革命與公立教育
六、英國的私立教育與放任政策
七、美國殖民地時期公立學校制度的先例
八、法國和英國自由主義對公立教育的影響
九、美國日益增長的公立教育需求
十、強迫入學的觀念和實踐
十一、私立學校的繼續存在
十二、天主教教區學校制度的發展
十三、公共教育的獨占性或多元性
二、軟弱的國家和強大的教會對教育的支持
三、新教派注重公共教育的開始
四、家庭和學校作用的比較
五、法國革命與公立教育
六、英國的私立教育與放任政策
七、美國殖民地時期公立學校制度的先例
八、法國和英國自由主義對公立教育的影響
九、美國日益增長的公立教育需求
十、強迫入學的觀念和實踐
十一、私立學校的繼續存在
十二、天主教教區學校制度的發展
十三、公共教育的獨占性或多元性
第十八章 教育管理與教育視導
一、教育管理的最早形態
二、地方的教育管理組織
三、州的教育管理與視導
四、城市學校督學與教育董事會
五、主教轄區的教育管理與視導
六、校長的職責
七、教育視導的演進
八、學校建築的改進
九、教育慈善事業的發展
十、公立學校的經費
二、地方的教育管理組織
三、州的教育管理與視導
四、城市學校督學與教育董事會
五、主教轄區的教育管理與視導
六、校長的職責
七、教育視導的演進
八、學校建築的改進
九、教育慈善事業的發展
十、公立學校的經費
第十九章 學校與社會進步
一、早期教育理論的選擇
二、學校是社會制度的產物
三、學校是社會制度的創造者
四、學術自由的演進
五、教育的巨大進步
文獻書目注釋
人名與主題索引
譯後記
二、學校是社會制度的產物
三、學校是社會制度的創造者
四、學術自由的演進
五、教育的巨大進步
文獻書目注釋
人名與主題索引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