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

國際教學設計大師加涅在1985年出版的《教學設計原理》一書中寫道:“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學設計方案
  • 人物:梅瑞爾
  • 出處:《教學設計原理》
  • 時間:1996年
定義介紹,方案案例,

定義介紹

教學設計專家梅瑞爾(Merrill,M.D.)在1996年發表的《教學設計新宣言》一文中將教學設計界定為:“教學是一門科學,而教學設計是建立在教學科學這一堅實基礎上的技術,因而教學設計也可以被認為是科學型的技術。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教學設計的目的是創造和開發促進學生掌握這些知識技能的學習經驗和學習環境。”
教學設計理論家迪克與凱里(Dick&Carey)在1996年為教師寫的教學設計普及讀物《教師規劃指南》中認為:教學設計是設計、開發、實施與評價教學的系統化過程。
通過對這些定義的比較分析,我們認為,教學設計是套用系統方法分析研究教學的問題和需求,確定解決它們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學步驟,並對教學過程和結果作出評價的一種計畫過程與操作程式。

方案案例

教師上課過程中,離不開教學設計方案,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教案,教學設計方案是對整節課的教學進行的系統規劃,通常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習者特徵分析、教學過程的設計(包括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評價的設計。本詞條下,我們將例舉若干個典型的教學設計方案,供大家分享、學習。
中學學科
《光的折射》教學設計方案
一、教學內容
1、教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第四節《光的折射》。
2、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總結歸納光的的折射規律;運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現象。
3、教學難點:通過實驗探究總結歸納光的的折射規律;光的折射在實際問題上的運用。
4、教學內容結構:
光的折射教學內容結構圖
光的折射教學內容結構圖光的折射教學內容結構圖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了解光的折射現象,能列舉生活中光的折射現象。
②理解光的折射各個基本概念,通過實驗探究歸納總結光的折射規律。
③運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生活中簡單的折射現象。
④能夠對照光的反射來闡述光的折射,以及能夠區別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情境導入的學習,了解光的折射現象。
②通過實驗探究歸納總結光的折射規律,並能夠比較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從而掌握實驗探究的學習方法和比較歸納法。
③通過習題大練兵鞏固光的折射知識,並能夠解釋生活中光的折射現象。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認識科學技術在生活中的套用,提升了科學素養和科學探究能力。
②培養團結合作、主動與他人交流、敢於提出自己見解的精神。
③初步領略折射現象的美妙,獲得對自然現象的熱愛、親近的情感。
④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1)學習者的學習起點分析
①學習者的一般特徵:八年級學生一般處於13~14歲這個年齡,此階段正是叛逆期,具有叛逆性,易受外界影響從而導致成績兩極分化的特點,同時也具有可塑性,主動性和獨立性的特點,從而此階段也是思想態度塑成的關鍵階段。
②學習者的起點能力:八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可以根據自己的認識辨認出某些關於光的現象;處於皮亞傑認知理論階段的形式運算階段,不僅可以運用語言文字還可以根據概念、假設等為前提,進行假設演繹推理,得出結論。另外,學生剛剛經過第二章光現象中光的傳播,光的反射和平面鏡成像的學習,對光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這樣為光的折射的學習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而且光的折射知識有趣豐富、聯繫生活,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熱情。
(2)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分析
八年級學生的學習風格有動感型、觸覺型、視覺型和聽覺型,所以在進行學習時對不同知識的呈現模式會有不同的敏感度。《光的折射》在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呈現方式有內容講解、觀看視頻、實驗操作等,可以為不同學習風格的同學提供有效的知識呈現方式。
(3)學習者動機分析
八年級學生學習物理《光的折射》知識會有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光的折射現象生活隨處可見,而這一節的學習可以為學生解釋這些想像,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內部動機。另外,這一節屬於這一章的重點內容,也是中考的一個熱點,可以增強其外部動機。
(4)學習自我效能感分析
八年級學生物理成績高低各不一樣,學習物理光的折射知識的信心不相同,對自己的要求也不一樣。在教學過程中,會根據《光的折射》的重難點進行不同程度的講解、練習和評估,對某個知識點要求有某百分比的同學掌握即可。同時,教學過程注重協作學習、小組討論,分享交流,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5)信息素養的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正在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掌握計算機的一般操作所以可以在計算機上進行實驗探究。另外,八年級學生可以通過網路進一步拓展光的折射知識,並且可以將其運用到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中來。
四、學習資源的設計
(一)設計理念
根據國中物理課程新標準要求,義務教育物理課程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注重課程的基礎性、實踐性、時代性等方面,在認真研讀了國中物理課程新課標之後,我們的學習資源設計的理念主要圍繞以下幾點進行:
1、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目標
以提高全體學生科學素養為目標,既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也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以及科學態度、科學精神方面的培養。
2、注重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採用實驗探究式的教學方法,首先提出問題,例如提問光從水射入到空氣會有怎樣的規律,讓學生猜想與假設,接著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實驗要求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交流與合作等完成探究過程。學習過程中,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
教學中所舉的例子與現象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激發並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學習和探索掌握物理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並能將其運用於實踐中。
4、注意學科滲透
通過聯繫其他學科,如資源中運用光的折射定律解讀詩句奧秘,讓學生注意學科間的聯繫與滲透,從而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5、注重評價改革導向,促進學生髮展
該資源在輔助教師教學時有利於教師注重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教師不僅注重學生學習成果,同時也注重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以了解學生對於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
6、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
整個教學資源的設計遵循實驗探究教學模式步驟,充分發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題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創新等能力以及掌握科學探究的思維和研究方法。
五、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教學模式的設計
國中物理課程應注重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探究教學模式是在探究教學理論指導下,在探究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為發展學生探究能力、培養其科學態度及精神的一種教學活動結構和策略體系。因此,我們設計的教學模式是實驗探究模式。

教學模式圖
教學模式圖教學模式圖
我們設計的探究教學模式的結構由理論基礎、操作程式及實施條件三大要素組成。
1、實驗探究教學模式理論基礎
1.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他人(教師、學生等)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學生主動的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學生從原有的認知結構轉化為新的認知結構。這就需要學生:①在學習過程中用探究的方法去建構知識的意義;②將新、舊知識聯繫起對這種聯繫加以認真思考;③在學習過程中與他人進行協作、交流,從而促進構。
建構主義認為,教師角色應從以教授知識為主變為以指導學習為主,成為學生建構意義的指導者、促進者。教師的作用體現在:①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持久的學習動機;②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繫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③組織協作學習,並對協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以促進意義建構。
建構主義教學模式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
1.2有意義學習理論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泊爾認為,有意義學習就是新知識與學習者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繫。在有意義學習過程中,主體表現為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客體表現為要學習的新知識,知識的獲得就是主客體在不斷相互作用過程中積極建構意義的過程。奧蘇泊爾提出了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策略。組織者是指包攝性較廣、最清晰、最穩定的引導性材料,因為通常呈現在教學內容本身之前,以幫助確定學習的心向,因此又稱為先行組織者。組織者概念,為探究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內容的選擇等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指導。
奧蘇伯爾用有意義學習的觀點巧妙地綜合了學習過程中的發現與接受。他認為,學習模式中既包括發現模式,也包括接受模式,但即使在接受模式中,學生需要將教師組織好的和系統呈現的定論性科學知識內化到主體的認識結構之中,是一個積極探索轉化和研究過程。發現學習和接受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形成了探究式教學的學習觀。
有意義學習理論的特點在於運用不同方式促進學生的意義學習,認知發展,探究教學正是從這裡出發,提出了由學生自主選題、自己探究、自由創造的原則,重視學生創造性的發展,重視創造性學習,重視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有意義學習理論為探究教學紮下了堅實的心理學基礎。
2、實施過程
2.1實施策略
2.1.1課前準備
教師在課前正確選擇適合光的折射定律的探究內容,完成多媒體資源的製作。此外,還應精心備課,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實驗能力,創設能夠調動課堂氛圍,使探究的氣氛更加濃厚,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的探究問題情境。提醒學生提前預習,明確探究目標,收集有關資料。
2.1.2快速讓學生進入問題情境
(1)充分利用多媒體.
根據運用現代技術媒體教學表達直觀、生動、形象等優點,利用多媒體資源創設情境,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使得學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奮和思維活動積極,提高學生接受信息的效率,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2)從學生熟悉的事物或現象入手
用彎曲的筷子,神秘的硬幣、錯位的鋼筆等實例創設情境,切近學生生活,引入探究課題,激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和學習熱情。
2.1.3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
探究活動是學生與環境相互的建構過程,教師要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探究學習的環境,首先要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髮言權。其次,允許學生對教師、對教材質疑問難,給予學生思考的自由,讓學生要愉快中學習,在發現中學習,在學習中發現。鼓勵學生的質疑精神和求異思維,對學生的奇思怪想給予理解和支持。因為國中的學生,由於年齡、性格的特點,具有好奇心理,酷愛“胡思亂想”。如果教師處理好,對學生以後的學習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1.4充分發揮學生探究實驗的作用
教師要有效調動學生動手和動腦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實驗中自主探究,使學生思路更加清晰,實驗更有興趣,實驗探討更有主動性與創造性,印象更加深刻,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趣味性,使學生有了敢于思考,敢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精神。
2.1.5培養學生的交流與合作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時,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2~3人。組內的角色分工要明確,例如甲負責操作、乙負責記錄,或不同學生負責從不同信息源中尋找相關信息。要注意發揮每個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作用,充分體現分工與協作。此外,還應重視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和交流活動,使學生髮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傾聽他人的探究經驗,並進行客觀的比較和鑑別,從不同角度改進自己的學習經驗,提高認識,克服獨立探究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確理解所獲得的知識。
2.1.6師生交往的策略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思考方法,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當學生的思維結果錯誤的時候,要容忍學生,並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在探究式教學模式的課堂中,教師要與學生平等地面對問題,用最精煉的語言來引導學生的思維,點撥處於“憤”、“徘”狀態的學生,保證課堂探究的順利進行。
2.2實施步驟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資源 教學成果 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l 展播”彎曲的筷子”、”神奇的硬幣”、”錯位的鋼筆”三個視頻,引出“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現象呢?”的問題; l 並指出這是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光線發生了偏折的原因;使形成概念; l 形成光的折射的概念後,提出“那么,光的折射會有怎樣的規律呢?與發射規律是否相同?”的問題 l 學生觀看視頻; l 通過老師的講解,形成光的折射的概念; l 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Flash 課件 學生形成光的折射等概念,引出後面的內容; 探究前準備 l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分組。 l 引導每個小組對光的折射規律進行猜想與假設 l 學生分組,每2-3 人為一組; l 進行猜想和假設 無 形成猜想和假設; 實驗探究 l 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 l 引導學生總結光的折射規律; l 小組協作完成實驗探究,記錄實驗數據,完成實驗記錄; l 小組交流與合作,總結光的折射的規律; Flash 課件 學生完成實驗探究及總結光的折射規律; 規律分享 l 組織學生交流分享各組總結的光的折射規律; l 學生交流分享並匯報; 實物投影儀 對光的折射有更深入的了解 初步評估 l 引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 l 對本組學習過程和成果進行自評; l 對其他組的學習過程和成果互評; 量表 學生有一定的反思 規律精析 l 總結評價個小組的學習過程和成果; l 講解光的折射規律; l 學生認真聽講 l 修改小組探究出來的規律; Flash 課件 學生形成完善的規律總結; 知識運用 l 展示池水變淺、漁夫叉魚、海市蜃樓、彩虹形成等生活現象,提問學生運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釋這些現象; l 展示語文、地理學科中有關光的折射現象內容,提問學生,注重學科滲透 l 學生觀看動畫,在課件的指引下思考並回答對應的問題; Flash 課件 學生能夠運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現象; 注意到學科間的聯繫與滲透,從而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隨堂練兵 l 使用課件展示習題; l 評價學生的回答; 學生自主完成課件中的習題大練兵; Flash 課件 學生完成習題,對光的折射的知識內容有進一步的鞏固。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資源
教學成果
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l展播”彎曲的筷子”、”神奇的硬幣”、”錯位的鋼筆”三個視頻,引出“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現象呢?”的問題;l並指出這是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光線發生了偏折的原因;使形成概念;l形成光的折射的概念後,提出“那么,光的折射會有怎樣的規律呢?與發射規律是否相同?”的問題
l學生觀看視頻;l通過老師的講解,形成光的折射的概念;l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Flash課件
學生形成光的折射等概念,引出後面的內容;
探究前準備
l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分組。l引導每個小組對光的折射規律進行猜想與假設
l學生分組,每2-3人為一組;l進行猜想和假設
形成猜想和假設;
實驗探究
l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l引導學生總結光的折射規律;
l小組協作完成實驗探究,記錄實驗數據,完成實驗記錄;l小組交流與合作,總結光的折射的規律;
Flash課件
學生完成實驗探究及總結光的折射規律;
規律分享
l組織學生交流分享各組總結的光的折射規律;
l學生交流分享並匯報;
實物投影儀
對光的折射有更深入的了解
初步評估
l引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
l對本組學習過程和成果進行自評;l對其他組的學習過程和成果互評;
量表
學生有一定的反思
規律精析
l總結評價個小組的學習過程和成果;l講解光的折射規律;
l學生認真聽講l修改小組探究出來的規律;
Flash課件
學生形成完善的規律總結;
知識運用
l展示池水變淺、漁夫叉魚、海市蜃樓、彩虹形成等生活現象,提問學生運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釋這些現象;l展示語文、地理學科中有關光的折射現象內容,提問學生,注重學科滲透
l學生觀看動畫,在課件的指引下思考並回答對應的問題;
Flash課件
學生能夠運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現象;注意到學科間的聯繫與滲透,從而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隨堂練兵
l使用課件展示習題;l評價學生的回答;
學生自主完成課件中的習題大練兵;
Flash課件
學生完成習題,對光的折射的知識內容有進一步的鞏固。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資源
教學成果
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l 展播”彎曲的筷子”、”神奇的硬幣”、”錯位的鋼筆”三個視頻,引出“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現象呢?”的問題;
l 並指出這是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光線發生了偏折的原因;使形成概念;
l 形成光的折射的概念後,提出“那么,光的折射會有怎樣的規律呢?與發射規律是否相同?”的問題
l 學生觀看視頻;
l 通過老師的講解,形成光的折射的概念;
l 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Flash 課件
學生形成光的折射等概念,引出後面的內容;
探究前準備
l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分組。
l 引導每個小組對光的折射規律進行猜想與假設
l 學生分組,每2-3 人為一組;
l 進行猜想和假設
形成猜想和假設;
實驗探究
l 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
l 引導學生總結光的折射規律;
l 小組協作完成實驗探究,記錄實驗數據,完成實驗記錄;
l 小組交流與合作,總結光的折射的規律;
Flash 課件
學生完成實驗探究及總結光的折射規律;
規律分享
l 組織學生交流分享各組總結的光的折射規律;
l 學生交流分享並匯報;
實物投影儀
對光的折射有更深入的了解
初步評估
l 引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
l 對本組學習過程和成果進行自評;
l 對其他組的學習過程和成果互評;
量表
學生有一定的反思
規律精析
l 總結評價個小組的學習過程和成果;
l 講解光的折射規律;
l 學生認真聽講
l 修改小組探究出來的規律;
Flash 課件
學生形成完善的規律總結;
知識運用
l 展示池水變淺、漁夫叉魚、海市蜃樓、彩虹形成等生活現象,提問學生運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釋這些現象;
l 展示語文、地理學科中有關光的折射現象內容,提問學生,注重學科滲透
l 學生觀看動畫,在課件的指引下思考並回答對應的問題;
Flash 課件
學生能夠運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現象;
注意到學科間的聯繫與滲透,從而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隨堂練兵
l 使用課件展示習題;
l 評價學生的回答;
學生自主完成課件中的習題大練兵;
Flash 課件
學生完成習題,對光的折射的知識內容有進一步的鞏固。
3、實施條件
3.1技術環境
網際網路,Flash課件,多媒體課室,多媒體設備
3.2人機關係
3.2.1師生之間的關係
教師是教學中起主導性的作用,給學習者創設情境,提供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指導學習者進行實驗探究活動,講解知識內容等;學習者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探究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2.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係
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於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小組內成員合作探究光的折射規律,討論規律,小組間對各自總結的規律進行評價等,學生之間是一種協作學習的關係。
3.2.3師生與計算機的關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計算機創設情境,講授知識點,展示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源,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學生利用計算機進行實驗探究活動,習題演練,運用計算機幫助學習。
六、教學評價
我們設計的教學評價主要是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包括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主要是對小組學習的合作程度、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評價。
對學生的評價
評價內容 評價方法 評價工具 對學生的評價 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l 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情況的評價: 對教師在情境導入、知識運用等環節提問的問題的回答情況以及實驗探究過程中,學生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 l 學生學習態度的評價: 學生通過動手做實驗,觀察實驗視頻,提高學習興趣。 l 基於量規的教學評價 l 學生協作能力評價量規 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 l 學習目標達成度: 理解折射的定義和基本概念;能夠套用折射的知識解釋“知識運用”中的生活常識; l 達標測試: 完成“知識運用模組”中的“習題大練兵”,並且自查,反思。 l 實踐作品: 以小組形式完成“實驗探究”中的三個實驗,並填寫實驗記錄。 l 教師提問 l 測試 l 實驗記錄 l 教師評價 l 課件中知識運用部分的反饋功能。 l 課件中的記事本功能幫助記錄學生實驗結論。
評價內容
評價方法
評價工具
對學生的評價
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l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情況的評價:對教師在情境導入、知識運用等環節提問的問題的回答情況以及實驗探究過程中,學生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l學生學習態度的評價:學生通過動手做實驗,觀察實驗視頻,提高學習興趣。
l基於量規的教學評價
l學生協作能力評價量規
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
l學習目標達成度:理解折射的定義和基本概念;能夠套用折射的知識解釋“知識運用”中的生活常識;l達標測試:完成“知識運用模組”中的“習題大練兵”,並且自查,反思。l實踐作品:以小組形式完成“實驗探究”中的三個實驗,並填寫實驗記錄。
l教師提問l測試l實驗記錄
l教師評價l課件中知識運用部分的反饋功能。l課件中的記事本功能幫助記錄學生實驗結論。
評價內容
評價方法
評價工具
對學生的評價
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l 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情況的評價: 對教師在情境導入、知識運用等環節提問的問題的回答情況以及實驗探究過程中,學生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
l 學生學習態度的評價: 學生通過動手做實驗,觀察實驗視頻,提高學習興趣。
l 基於量規的教學評價
l 學生協作能力評價量規
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
l 學習目標達成度: 理解折射的定義和基本概念;能夠套用折射的知識解釋“知識運用”中的生活常識;
l 達標測試: 完成“知識運用模組”中的“習題大練兵”,並且自查,反思。
l 實踐作品: 以小組形式完成“實驗探究”中的三個實驗,並填寫實驗記錄。
l 教師提問
l 測試
l 實驗記錄
l 教師評價
l 課件中知識運用部分的反饋功能。
l 課件中的記事本功能幫助記錄學生實驗結論。
學生協作能力評價量規
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優秀(9~10)良好(7~8)一般(5~6)差(0~4)人際交流技能人際交流技能 通過口頭的形式明確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口頭與其他同學針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積極聽取小組成員給我提出的意見 能認真聽取小組其他同學的發言,並根據他們的發言找出對自己學習有、幫助的內容。合作完成 任務技能合作完成任務技能 能及時、認真地完成組長分配的任務蒐集、處理和加工各種有用的學習資源經常積極參與小組活動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優秀(9~10)
良好(7~8)
一般(5~6)
差(0~4)
人際交流技能
人際交流技能 通過口頭的形式明確說出自己的想法
通過口頭與其他同學針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
積極聽取小組成員給我提出的意見
能認真聽取小組其他同學的發言,並根據他們的發言找出對自己學習有、幫助的內容。
合作完成 任務技能
合作完成任務技能 能及時、認真地完成組長分配的任務
蒐集、處理和加工各種有用的學習資源
經常積極參與小組活動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優秀(9~10)
良好(7~8)
一般(5~6)
差(0~4)
人際交流
技能
人際交流技能 通過口頭的形式
明確說出自己的想法
通過口頭與其他同學針對某一
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
能認真聽取小組其他同學的發言,
並根據他們的發言找出對自己學習有、
幫助的內容。
任務技能
合作完成任務技能 能及時、認真地
完成組長分配的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