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敖包罕寺
- 地理位置:中國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
- 別名:援寧寺 、隆安寺
- 始建時間:1663年
與林丹汗,歷史變遷,典故,寺廟概況,
與林丹汗
林丹汗即位後將察哈爾分為東西三土棉,在阿巴亥哈喇山建察汗浩特,修建金頂白廟,供金佛於其中。後又召集昆噶敖德斯爾、班第達顧實、阿南達顧實為首的35名學者翻譯了《甘珠爾》,對宗教文化在當地的傳播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歷史變遷
敖包罕寺是阿魯科爾沁旗史上第一座寺廟,始建於黑德三叉河,據說當時此地遠看像翻轉綿延的蛇信子,故而在此地修築廟宇壓制蛇妖,安保百姓。
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內蒙古昭烏達盟扎薩克孛爾只斤·扎木蘇台吉駐今阿魯科爾沁旗坤都鎮翁根毛都嘎查時期出資,在原寺基礎上修築了擁有八個圓柱、兩室廳殿的寺廟。民間也是認為此廟是在卯兔年建成。歷史上記載六部衙門賜名“援寧寺”。
據說建廟後喇嘛們不專心於經文,為世俗和利益奔波,故再次觀察風水遷址至現廟址西南一里處。乾隆元年(1736年)再次遷址東北方向,人們按照慣例記為辰龍年遷址,所以敖包汗廟又稱“隆安寺”。廟南三里多處有一心形圓山(敖包),人們以敖包為記號,稱為“敖包罕廟”沿用至今。
新中國成立後,國泰民安,全新的社會風氣和中央領導政策下阿魯科爾沁旗再1980年6月3日重新開始“祭祀敖包”,傳承了民族傳統文化活動。每年阿旗各地會有千百人齊聚於此祭祀敖包,創辦那達慕大會。對經濟、文化、信息媒體和交通都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典故
很早以前,在查乾浩特境內有一座王廟,喇嘛們會輪流在此廟守夜。久而久之,人們發現每位來廟裡守夜的喇嘛都會消失不見,所以很是奇怪。朝廷聽聞後也採取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但還是無法阻止這個情況,守夜的喇嘛還是會失蹤。敖包汗廟有一位喇嘛聽聞此事後決定前去守夜。一晚上過去人們好奇的前往廟中查看,竟然發現那位喇嘛毫髮無損的盤坐在廟裡搖鈴念經。汗聽聞後詫異的召見了那位喇嘛並將杜爾伯特部獎賞給他,從此杜爾伯特部落成為了那位喇嘛的部屬。那位喇嘛就是敖包汗活佛上相,即使轉世多少次杜爾伯特部都是活佛的部屬。
寺廟概況
敖包罕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