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與自我

敏感與自我

《敏感與自我》,是2023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 [德]斯文婭·弗拉斯珀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敏感與自我》 
  • 作者: [德]斯文婭·弗拉斯珀勒
  • 譯者:許一諾 / 包向飛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23年4月
  • 頁數:272 頁
  • 定價:49 元
  • 裝幀:平裝
  • ISBN: 9787542680679
  • 出品方:理想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

內容簡介

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忙於調整合理的限度。可以說的邊界在哪裡?什麼時候觸摸變得讓人厭惡?本書作者後退一步,揭示了衝突的核心:自我和社會的日益敏感化。
聚焦敏感,圍繞身體、心理、道德、審美四個維度,本書介紹了從中世紀早期到現代的敏感發展史,以辯證的角度,結合不同時代哲學家、心理學家、文學家對敏感的討論,涉及諾貝特·埃利亞斯的文明史、尼采和列維納斯的哲學觀、盧梭和塞繆爾·理查森的小說、弗洛伊德的創傷分析、巴特勒的語言行事觀、托克維爾和羅爾斯的平等觀等,分析當下的創傷、語言傷害、性別問題、同情的限度以及高敏感性人群,引導我們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邊界、分裂社會的身份政治,走出 “囊泡化”的傲慢。

作者簡介

作者:斯文婭·弗拉斯珀勒(Svenja Flaßpöhler),哲學博士,德國《哲學雜誌》主編,“科隆哲學節”發起人之一。著有《當孩子出生後:為人父母的哲學歷險》《強勢女性:一種新的女性氣質》《原諒:與罪周旋》《我們作為享受工作者:績效社會的自由與強迫》《好的毒藥:妒忌與愛》等。
譯者:許一諾,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德文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語言學和德國政黨政治,參與撰寫《世界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0)》等,論文發表於《法國研究》《德意志研究》等。
包向飛,哲學博士,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德文系教授。研究方向為德國哲學和數學哲學,著有《康德的數學哲學》《真理的痕跡》等,譯有《時間的味道》等。

目錄

導 言
社會的裂痕
主動敏感性與被動敏感性
身體、心理、道德、審美:敏感性的四個維度
本書的目的
第一章 敏感化的過程
諾貝特·埃利亞斯的文明史
敏感的自我
行為的精緻化
懲戒與敏感性
高潮即轉折點?
第二章 傷口的力量
韌性還是敏感性?
尼采派對戰列維納斯派的一場辯論
成問題的絕對化
敏感的韌性
有韌性的敏感性?
第三章 共情的世紀
#MeToo運動之前的反性侵潮流
大衛·休謨與情感的傳染
盧梭把道德女性化
薩德理解的敏感性
文明的更高階段?
第四章 我們心中的暴力
弗洛伊德與不滅的原始性
恩斯特·容格爾的內心體驗
痛苦守恆原則
懲罰的暴力
冷麵具與自我甲殼
什麼是受害者?
第五章 創傷與觸發
有機體像一個小囊泡
受害者:從計數到講述
從衝動到觸發:創傷後應激障礙
恐痛症?
第六章 語言敏感性
語言的現實效果
德希達與巴特勒:作為抵抗的遊戲
冒犯性言論
語境敏感性
語言的二義性
狂妄的要求?
第七章 共情的局限性
在不同的膚色下
關閉的自我:托馬斯·內格爾與讓·埃默里
受影響者的視角與立場理論
共情與失去自我
我感受到了你沒有感受到的東西
感覺更強烈?
第八章 敏感性社會
高度敏感與獨異者範式
共鳴敏感性
保羅·瓦萊里與安全空間
“雪花”對抗“好吧潮生人”
別碰我?
第九章 保持距離的規則
現代社會對距離的渴望與人類學對觸摸的恐懼
社交的規則化
最細微的振動:普萊斯納主張的得體感
什麼是合理的?
第十章 結論
托克維爾悖論
結構與個人
看待社會敏感化進程的雙重視角
新聯盟
致謝
參考文獻
譯名對照表
知識背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