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志銘

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志銘

作者:歐陽修。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富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原文選段:有蜀君子曰蘇君,諱洵,宇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義,修於家,信於鄉里,聞於蜀之人久矣。當至和、嘉祜之間,與其二子軾、轍,偕至京師,翰林學士歐陽修得其所著書二十二篇獻諸朝。書既出,而公卿士大夫爭傳之。其二子舉進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學稱於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志銘
  • 作者:歐陽修
  • 位置:霸州文安縣
  • 墓主:蘇君
  • 墓主戶籍:眉州眉山
  • 生平職業:主簿
原文,譯文,相關練習,

原文

有蜀君子曰蘇君,諱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義,修於家,信於鄉里,聞於蜀之人久矣。當至和、嘉祜之間,與其二子軾、轍,偕至京師,翰林學士歐陽修得其所著書二十二篇獻諸朝。書既出,而公卿士大夫爭傳之。其二子舉進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學稱於時。
眉山在西南數千里外,一日父子隱然名動京師,而蘇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博辯 宏偉,讀者悚然想見其人。既見而溫溫似不能言,及即之,與居愈久,而愈可愛。間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無窮。嗚呼,可謂純明篤實之君子也!
曾祖諱祜,祖諱杲,父諱序,贈尚書職方員外郎。三世皆不顯。職方君三子:曰澹、曰渙,皆以文學舉進士;而君少獨不喜學,年已壯猶不知書。職方君縱而不問,鄉閭親族皆怪之。或問其故,職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發憤,謝其素所往來少年,閉戶讀書為文辭。歲余,舉進士再不中,又舉茂才異等①不中,退而嘆曰:“此不足為吾學也。”悉取所為文數百篇焚之。益閉戶讀書,絕筆不為文辭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經、百家之說,以考質古今治亂成敗、聖賢窮達出處之際。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發。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筆頃刻千言。其縱橫上下,出入馳騁,必造於深微而後止。蓋其稟之厚②,故發之遲;其志也愨③,故得之精。自來京師,一時後生學者皆尊其賢,學其文以為師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號“老蘇”以別之。
初,修為上其書,召試紫微閣,辭不至。遂除試秘書省校書郎。會太常修纂建隆以來禮書,乃以為霸州文安縣主簿,使食其祿,與陳州項城令姚辟同修禮書。為《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方奏未報而君以疾卒,實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天予聞而哀之,特贈光祿寺丞,敕有司具舟載其喪歸於蜀。君善與人交,急人患難,死則恤養其孤,鄉人多德之。蓋晚而好《易》,曰:“《易》之道深矣,汩④而不明者,諸儒以附會之說亂之也,去之則聖人之旨見矣。”作《易傳》,未成而卒。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於彭山之安鎮鄉可龍里
(選自歐陽修文安縣主簿蘇君墓志銘》)
注釋:①茂才異等:東漢為避光武帝劉秀的諱改秀才稱“茂才”。異等,特別優
秀。②稟之厚:稟承深厚。③愨,音què,誠實,謹慎。④汩,音gǔ,埋沒。

譯文

蜀地有一個姓蘇的君子,名洵,字明允,是眉州眉山縣人。蘇君高潔的品行和道義,在家裡修養而成,在家鄉廣為傳播,在蜀地的百姓中出名已經很久了。在至和、嘉佑年間,蘇洵和他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一起來到京城,翰林學士歐陽修得到蘇洵所寫的二十二篇文章把它獻給了朝廷。文章印刷後,公卿士大夫們爭相傳閱。他的兩個兒子都考中了進士,並且都在前列,在當時也因文采學識而出名。
眉山在西南方數千里之外,蘇洵父子默默無聞而一日之間名揚京城,於是蘇洵父子的文章從此獨占天下;蘇洵的文章廣博雄辯,氣勢宏大,讀到的人感到驚訝並由此想到他(神采飛揚)的樣子。見面後發現他老實溫和,似乎不像健談的人。到逐漸接近他,跟他相處越久,就會發現他越發可愛。斷斷續續地談出他所知道的,越詢問他,就覺得他像什麼都知道一樣。唉,可以稱得上是純明篤實的君子之人了!
蘇洵的曾祖名佑;祖父名杲親;父名序,曾被朝廷授予尚書職方員外郎之職,三代都不顯達。蘇序有三個兒子,長子蘇澹,次子蘇渙,兩人都靠文章考中了進土;而蘇洵最小,唯獨(他)不喜歡學習,已經成人後還不知道讀書。他的父親也放任他而不過問,鄉鄰和親戚都對這感到奇怪。有人詢問原因,他的父親只是笑笑而不回答,而蘇洵本人也依然我行我素。到27歲時才發憤努力學習,謝絕了先前交往的夥伴,關起門來讀書寫文章。一年後,去考進士連考兩次都沒考中,又考秀才異等也沒有考中。回家後感嘆道:“這些都不值得我學習。”於是把自己先前寫的數百篇文章拿來全部燒掉,閉門讀書越發用功,有五六年時間不動筆寫文章。於是潛心地研究了六經和百家的學說,考證古今太平與動亂、成功與失敗的變遷和聖賢們的挫折、順利、出仕、退隱的原因,獲得了它們的精華,涵養、積蓄豐富。但抑制著不表達出來。這樣很長時間後,自己感概地說:“可以了!”從此文思敏捷,頃刻之間下筆千言,文章縱橫馳騁,思路開闔自如,必定達到深入細微的地方才停下來。大概是他稟賦深厚,所以才表現出來得晚;他的心 志誠實,所以學到的東西精深。從他來到京城,一時之間,年輕人、求學者都尊崇他的賢能,學習他的文章,並當作典範來效仿。因為他們父子三人都很出名,所以稱他“老蘇”來區別他們。
開始的時候,歐陽修為他向朝廷推薦文章,(朝廷)召他到紫微閣供職,他推辭沒有到任,後來又授予他秘書省校書郎。恰逢太常編修建隆年間以來的禮書,於是讓他作了霸州文安縣主簿,使他拿主簿的俸祿,與陳州項城姚辟共同璃修禮書,寫成了《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編成後,正當要上奏朝廷而還沒有上報的時候,他卻因病去世了。當時是治 平 三年四月戊申日,享年58歲。天子知道後為他感到哀痛,特地贈他光祿寺丞的官職,命令有司準備船載著他的屍體回蜀地下葬。
蘇洵喜歡跟人交往,惠他人之所急,友人死了他就周濟撫養人家的孩子,因此鄉鄰都很感激他。蘇洵晚年喜歡《易》,曾說:“《易》的內容太深奧了,加上遺失而弄不明白的地方,一些儒生拿附會之說混淆它,去掉這些(附食之說)那么聖人的思想就顯現出來了。“著有《易傳》但沒完成就死了。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在了彭山的安鎮鄉可龍里

相關練習

1、下列句子中詞語的解釋錯誤的是(C)
A.歲余,舉進士,再(第二次)不中。
B.悉取所為文數百篇焚之(盡,全)。
C.絕(絕妙)筆不為文辭者五六年。[停止]
D.故號“老蘇”以別(區別)之。
2、下列句子中加括弧的詞語意思相同的是(D)
A.此不足(為)吾學也[讓];山巒(為)晴雪所洗[被]
B.涵蓄充溢,抑(而)不發[順接];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逆接]
C.必造(於)深微而後之[到];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在]
D.(以)其父子俱知名[因為];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 [因為]
3、 謝其素所往來少年,閉戶讀書為文辭。
(蘇洵)謝絕了先前交往的夥伴,關起門來讀書寫文章。
4、一時後生學者皆尊其賢,學其文以為師法。
一時之間,年輕人、求學者都尊崇他的賢能,學習他的文章,並當作典範來效仿。
5、蘇洵起先"舉進士再不中",後來"其文以為師法"其原因是什麼?
根據文意用自己的話回答。
(經過了五六年的潛心積蓄,厚積而薄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