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馬克思主義

政治馬克思主義,形成於20世紀70年代,是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學術流派,在英美學界具有重要影響。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羅伯特·布倫納(Robert Brenner)、艾倫·梅克森斯·伍德(Ellen Meiksins Wood)、喬治·科米奈爾(George Comninel)、漢內斯·拉切爾(Hannes Lacher)、貝諾·塔斯卡(Benno Teschke)等。

方法和論題,代表學者,

方法和論題

政治馬克思主義在繼承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辯證法和分析學的方法基礎上,形成了其頗具特色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論題,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
一,強調通過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概念進行明晰化和精準化論證,重建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體系,主要表現為對基礎和上層建築生產力生產關係、社會財產關係、市民社會、民主、國家等概念的精準界定。
二,強調政治共同體社會轉型中的獨特作用,突出社會發展政治關係,特別是社會財產關係的作用,指出任何社會都有一個確定統一的社會財產關係。他們從複雜的社會關係中凸顯社會財產關係,並以其為區分各種社會形態的標誌,對不同類型的階級關係展開分析。凸顯社會財產關係的目的不是要構建生產方式或各種結構層次的抽象和靜態的理論模型,如基礎和上層建築,而是去理解和解釋過程,包括從一個社會形態到另一個社會形態的歷史變化過程,也包括每個社會形態的具體動態和實踐活動。
三,強調資本主義的特殊性及其最終消亡的命運。認為資本主義是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在英國產生的,具有歷史特殊性和局限性;資本主義相比其他經濟體系有非常不同的邏輯,即資本主義遵循的是社會財產關係的具體形式——資本邏輯:競爭的強制、無限的積累、利潤的最大化和要求提高勞動生產率。不能將資本主義的邏輯等同於市場邏輯,因為市場在前資本主義社會中已經存在,但是在那個時候還沒有形成資本主義形式的生產。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資本家和工人只能在市場中進行有效競爭,進行生產資料和自我再生產活動。資本主義會由於資本邏輯走向消亡,被社會主義替代。
四,強調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之間的複雜關係,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經濟”是一個獨特領域,具有自身的運行規則、權力和支配形式。“政治”領域與“經濟”領域相分離,支撐資本邏輯擴張。在“政治”與“經濟”分離的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階級關係和社會關係,使資本主義形成了一種整體社會系統和新的社會權力配置。

代表學者

第一代包括羅伯特·布倫納、艾倫·梅克森斯·伍德、尼爾·伍德(Neal Wood)、喬治·科米奈爾、查爾斯·波斯特(Charles Post) 、哈維·凱伊(Harvey Kaye)等。
第二代包括漢內斯·拉切爾、貝諾·塔斯卡、麥可·茲莫萊克(Michael A.Zmolek)、塞繆爾·科納弗 (Samuel Knafo) 、傑夫·甘迺迪(Geoff Kennedy)。
第三代包括薩維埃·拉弗朗斯(Xavier Lafrance)、埃倫·迪茲金 (Eren Duzgun)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