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邏輯

資本邏輯

資本邏輯是指資本作為占支配地位的現代生產關係,其活動歷程具有必然如此的記憶體聯繫、運動軌跡的發展規律。即“資本基本主義”原則,以資本為中心構造的一種社會基本組織和經濟權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本邏輯
  • 外文名:Capital Logic
  • 類型經濟術語
內容,內涵,

內容

資本邏輯是追求剩餘價值最大化的資本擴張邏輯。剩餘價值一旦轉化為資本,投入社會經濟系統內部而使其自身得到增值,從而使整個經濟系統不斷擴張。因此,資本邏輯是現代社會發展的深層動力,可以說,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運用資本力量、遵循資本邏輯的成功。資本邏輯是發展的邏輯,但並不一定是科學發展。資本邏輯容易導致資本擴張悖論。資本邏輯生成了迅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但又不斷由這種資本擴張產生出無窮無盡的危機。
(1)資本是經濟成長的決定性因素,只要有了資本就可以建立起創造財富,促進經濟成長。
(2)資本是社會經濟權利的中心,社會的基本經濟制度是資本僱傭勞動,經濟組織中治理結構以資本為中心,資本的擁有者具有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從而形成資本特權。
特點:
(1)資本的總體性與宰制性邏輯;
(2) 資本的擴張性與侵略性邏輯;
(3) 資本的矛盾性邏輯;

內涵

  • 資本邏輯的雙重性:價值增殖與勞動過程
作為生產關係的資本,一方面在勞動過程中通過具體勞動而物化(或具體化)為商品的使用價值,並進一步轉化為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另一方面在價值增殖過程中通過抽象勞動而抽象化為商品的價值,並通過社會勞動時間體系而表現為價值量,通過市場交換而表現為交換價值。要而言之,資本生產是勞動過程與價值增殖“一體兩面”式的矛盾結合體。這一矛盾的統一性在於:價值增殖支配勞動過程,內在地制約著勞動過程的發生髮展;勞動過程服從於價值增殖,以價值增殖為最高目的;資本主義生產實質上就是剩餘價值的生產。值得注意的是,資本邏輯的雙重性恰恰蘊含著資本生產的內在矛盾,而這一矛盾規定著資本生產不同於其他任何社會形式的生產方式的特殊本質。按照馬克思的歷史性觀點,古代社會的生產的最高目的是使用價值,而只有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目的是價值或交換價值,價值增殖支配著使用價值生產過程。資本主義社會就是資本統治的社會形態,要把握這一社會的本質,就必須抓住資本的雙重邏輯。
  • 資本邏輯的內在界限:資本的自我矛盾
作為雙重性的存在,資本的生產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地發展下去,它必然在自身內部包含著自我矛盾,在自己本身中不斷遭遇發展的內在界限。在《資本論》及其手稿中,馬克思反覆強調:①“資本是一個活生生的矛盾”,②“資本本身就是矛盾”,③“資本主義生產的真正限制是資本自身”。資本生產的一體兩面、資本邏輯的雙重性,實質上就蘊含著資本邏輯的矛盾性,進而構成了資本邏輯的內在界限。
  • 資本邏輯的外在界限:社會界限與自然界限
資本在自身中遭遇的自我矛盾與內在界限,還不斷跟隨資本總體化進程向外轉化,從而使得資本在社會、自然方面遭遇發展的“外在界限”。資本支配的發展方式,日益成為人類和地球的“不能承受之重”,根本上觸及人類生存的底線,內在地掏空文明的發展潛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