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類學:主要議題與探索》是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政治人類學:主要議題與探索
- 作者:周俊華
- 出版時間:2021年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0381215
《政治人類學:主要議題與探索》是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政治人類學:主要議題與探索》是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政治人類學》是2019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廖林燕。內容簡介 本書在治學的學科視角下,努力構建治人類學學科體系,通過對研究對象的界定、對核心概念的闡釋、對核心議題的挖掘,進而探索性地構建起治人類學的基本學科體系。本書的研究旨在緊扣治理這一核心,將治的進化與治理的現代化有機結合起來...
(二)研究各種政治思想、政治口號、政治形象、政治象徵的演變和作用,並比較各種政治符號所代表的社會和文化差異。研究對象 政治人類學研究題材眾多,涉及面廣,其基本內容包括從原始社會和初級社會中發現政治的本質和起源,分析和探討這些社會中權力的不同形式,探索在沒有國家的狀況下的政治關係和政治形式,探討親屬關係...
《政治人類學通論》是2011年雲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何國強。該書主要講述了對政治人類學的論述。內容簡介 《政治人類學通論》從學科的界定、政治的生物基礎、政治的演化、婚姻的政治作用、地域框架內的政治組織、宗教對社會的控制、教育的政治功能、虛擬社會的秩序等十個方面,運用人類學的研究方法併兼顧...
《政治人類學評論(第9輯)》是2019年9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陶慶。內容簡介 集刊定位:《政治人類學評論》提出“五化四要素”(政治科學化、人類學政治化、民族志寫文化、管理學人性化、政策學真理化;權力要素、田野要素、民族志要素、紮根理論要素)的新政治人類學研究範式(Neo-Political ...
《政治人類學導論》是2009年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深入系統地分析了政治人類學與歷史學、普通人類學和政治學理論愈來愈有成效的密切關係。內容簡介 政治人類學是文化人類學的一部分,它作為一個單獨學科存在不超過50年。它主要研究人類社會(從以親屬關係為基礎的簡單社會到以國家為單位的複雜社會)的...
人類學(Anthropology)是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學科。人類在不同環境中創造出不同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和宗教體系,而人類學者則通過比較研究,找出這些文化制度之間的異同,從而探求人類存在的本質。人類學通常分為文化人類學、體質人類學、考古學、語言人類學四大分支。概況 詞源 人類學可追溯到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對...
本輯共五篇文章,一篇論文沿用上一“名家訪談”欄目,從學科建設角度、以人類學“口述史”方法深入研究了新政治人類學與經濟社會學等不同學科,在學術自覺視角下探索中國知識自主體系的動因與歷程,揭示出“田野調查”在當下社會科學現代化與中國化中的地位與作用。第二篇、第二篇、第四篇、第五篇等四篇論文 均以...
特別與“英美”套用(公共)人類學(applied / public anthropology)之間既有內在聯繫也有本質區別,是政治科學(公共管理學)、政策科學、文化人類學等多個學科交叉融合而非文化人類學或“英美”套用(公共)人類學長期以來“獨享”舊政治人類學等學術話語權的新型研究領域;在學術內涵上按照一般系統論原理探索“五性要素...
《政治人類學評論(第8輯)》是2018年12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陶慶。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上海師範大學主辦的政治人類學專業集刊,旨在緊扣“權力-權利”互動博弈邏輯,運用田野研究、民族志文本和紮根理論等“三位一體”的紮根理論方法論,展開交叉跨學科綜合性研究。本輯共六篇文章,包括村寨社會國家...
(Political Anthropolpgy Review)是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主辦單位”、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作為“支持單位”的國內第一份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政治人類學專業的學術集刊,旨在緊扣“權力—權利”互動博弈邏輯,運用田野調查、民族志文本撰寫和紮根理論提煉等“三位一體”的紮根理論...
政策人類學毫無疑問首先在於突出“科學”價值,政策人類學從“內在問題導向性”出發,經由“參與觀察性”“互為他者性”“公共利益性”,最終目標在於這一研究系統的“科學性”——即理論與事實相一致的“真理性”——反映了人類探索真理髮現真理實踐真理檢驗真理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思維,即“公共服務”的這一“科學...
第一章 新政治人類學的學科基質與有序元素/1 第一節 學科基質:路徑、本質與躍升/3 第二節 有序元素:紮根理論方法論/19 第二章 政治學科學化:西學東漸與中國先聲/31 第一節 在政治學空前大轉向中的“科學”機遇/33 第二節 在國家重度大迷茫中的“科學”探索/39 第三節 在觀念極端大壁壘...
《政治學·人類學的對話與融合》是2015年10月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陶慶。內容簡介 《政治人類學論叢》每期主要內容分為三個組成部分,其內容結構如下:一是對於目前歐美學術界有關政治人類學學科研究與學術研究等全新成果的譯介工作。在此基礎上,逐步建設成為“他山之石”專欄。二是收錄國內學術...
(一)比較政治學研究方法及研究對象特徵與選擇性偏差的關係 (二)選擇性偏差的界定及相關研究 三 選擇性偏差產生環節及類型識別 (一)研究內容的層次 (二)資料來源和數據類型 (三)選擇性機制 (四)其他選擇性偏差發生環節及類型 四 選擇性偏差探索與研究方法發展.(一)澄清對選擇性偏差的認知問題 (二)深化對比較...
第五節 亞洲政治民族志的田野和書寫反思 結語 第一章 中國政治人類學的學術實踐 第一節 政治人類學的理論演進 第二節 關於社會組織發展的探討 第三節 中國的政治人類學研究 結語 第二章 民族志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第一節 “現代民族志”方法及其認識論背景 第二節 “後現代民族志”的探索及其後設理論 結語 第...
《人類學理論史》是2014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劍波。內容簡介 人類學的歷史也是一部人類學家在具體的歷史和社會中的思考和探索史,他們在其中形成問題,並運用各種思想資源來試圖做出自己的解答,而這也正是種種理論得以生成的過程。因此,了解人類學的理論史有必要以思想史的高度從縱向把握人類學...
別了,憂鬱的譬喻:現代歷史中的民族志學……… 馬歇爾·薩林斯 (李怡文 譯)人類學是否是“科學”?……… 何大偉 (楊慧 譯)中國文化模式轉型中的幾個問題……… 鄭杭生 論歷史人類學與西南民族文化研究——方法論的探索……… 宋蜀華 人類學家與原住民研究——一些個人的經歷與反思………喬健 人類學的文化...
1953年院系調整,楊堃教授調入雲南大學歷史系任民族史研究室主任。1955年4月,周恩來總理出訪東南亞途中,在昆明短暫停留期間接見了楊堃教授夫婦,暢談五個多小時,對楊先生的政治信仰和學術追求產生了重要影響,自此,在中國建設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學成為先生後半生追求的主要學術事業。1966年以前,楊堃教授先後赴西盟...
人類學 人類學是研究人及其文化的一門學科。人類在不同的環境中建立了不同的政治、經濟和宗教體系,發展出各種社會組織和文化傳統。人類學學者通過比較研究,找出這些文化制度之間的異同,從而探求過往與當代人類群體生活的性質,包括物質文化、社會關係和意識型態等不同層面的存在與轉變。許多人以為人類學是研究“古老...
來自醫學、國際關係、公共衛生、法學、歷史學以及人類學等不同學科的學者對這一議題進行了自由而有用、有趣的討論,也由此激發並成就了本輯《復旦國際關係評論》的主題。應該說,圍繞醫學與國際關係,無論是歷史還是當代,有太多有待探索的領域與課題。圖書目錄 編前語 秦倩 十六至十七世紀歐洲科學家視野下的中國...
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政治哲學、西方古典政治哲學、當代西方主要思潮、中西方哲學比較研究 中心主持:甘陽(教授)、劉小楓(教授)其他成員:張文濤:、李為學、唐傑、何祥迪、田探 人類學研究中心 簡介:旨在為重慶大學人文社科學科建設和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發展增添一個平台,研究探索全球化時代中國文化現象和經驗,以...
不同於主流的性別二元(gender binary)觀念(認為這個世界上僅存在男性和女性兩種性別),性別酷兒展現了其他的性別可能性。一位自我認同為性別酷兒的人,可能覺得自己的性別處在男性和女性之間,覺得自己既非男性也非女性,或者既是男性也是女性,或者完全拒絕任何“性別”,也可能是在試圖探索其他的性別可能性。總的來...
當我們走過了近50年的專業化教育的彎路,且痛感這一彎路帶來的國民人文素質衰退的時候,重提潘光旦,重溫一下這位集科學家的睿智和文學家的文采於一身的教育家的思想,重新認識一下他“發揮了中國儒家的基本精神,利用現代科學知識力圖為人類尋求一條中和位育、遂生樂業之道”(費孝通語)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對正在...
《何處來,何處去—思辨讀寫導學全案》是2021年西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餘黨緒、黃劍。作者簡介 餘黨緒: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上海市“雙名工程”高峰計畫主持人。整本書閱讀“三題定位,思辨讀寫”倡導者,多年來致力於將“批判性思維”引入語文教學,倡導和探索“思辨讀寫”及“公共說理”...
酷兒的視線一反70年代和80年代求人接納的正面描述同性戀的姿態,故意去探索變態,觀照性慾的“下腹部”,探察同性戀關係中的暴力、嫉妒、不平等關係、占有與背叛。在90年代做一個酷兒,就是“對你自己的性和你的政治保持熱情”,而採取一種“現身”的策略或生活方式,對主流的趣味和敏感採取不屑一顧的不讓步的態度...
然而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對政治經濟學和消費社會的反思幾乎完全從他的文本中消失了。隨之,模擬(simulations)和擬像(simulacra)、媒介和信息、科學和新技術、內爆和超現實構成了一個新的後現代世界——在他的理論建構中——當它創建新的社會組織形式、思想和經驗時,消除了以往的工業社會模式中所有的邊界、...
朋友們開玩笑這樣評價熊文釗,說他是法律界音樂玩得最好的人,又是音樂界最懂法律的人。1977年恢復高考,已經拿了幾年工資工作穩定的熊文釗,決定棄藝從學,參加高考,並且報考法律專業。熊文釗說:“這與我的童年經歷有關,我從小就對政治有一種敏感。”上國小的時候,熊文釗就喜歡看報紙,並且對有官員出席的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