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研究方法:議題前沿與發展前瞻》是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臧雷振。
基本介紹
- 書名:政治學研究方法:議題前沿與發展前瞻
- 作者:臧雷振
- 頁數:205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研究方法是知識學習或升華的重要工具,本書涵蓋對20世紀中後期到21世紀初期以來,政治學研究中若干方法論發展方向的爭論,如是否存在“方法論的誤導”和“方法意識導向研究擠壓問題導向的研究”等;以及政治學傳統研究方法中被忽略的議題,如定性研究中的“案例選擇性偏差”、定量研究中的“變數選擇性偏差”、方法論融合過程的“方法選擇偏差”等;同時,針對政治學研究方法在21世紀最新進展進行了全面概括性解讀和分析,如正在興起的政治學實驗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大數據分析對政治學研究方法建構的影響等。
作者簡介
臧雷振,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政治學博士,政治發展與政府管理研究所博士後,現任日本東京大學法學政治學研究科國際特任研究員(JSPS)。主要研究興趣為政治傳播學、政治態度及行為、政治學研究方法等。
圖書目錄
**章 割裂VS融合:新世紀國外政治學研究方法爭論、挑戰與反思
一 導論
二 新世紀政治學研究方法運用新特徵
三 21世紀政治學研究方法的爭論及挑戰
(一)政治學研究方法分裂及定性研究者的反詰
(二)政治學研究的外部挑戰
四 政治學研究方法爭論與挑戰的新認知
(一)定量研究的價值和不足
(二)定性研究的價值和不足
(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差異
(四)不同研究方法對政治學的學科影響
五 割裂還是融合?政治學研究方法發展新趨勢
(一)定性與定量研究方法新發展
(二)不同研究方法的融合
六 本章結語
第二章 比較政治學研究中選擇性偏差問題及其識別
一 導論
二 什麼是選擇性偏差
(一)比較政治學研究方法及研究對象特徵與選擇性偏差的關係
(二)選擇性偏差的界定及相關研究
三 選擇性偏差產生環節及類型識別
(一)研究內容的層次
(二)資料來源和數據類型
(三)選擇性機制
(四)其他選擇性偏差發生環節及類型
四 選擇性偏差探索與研究方法發展.
(一)澄清對選擇性偏差的認知問題
(二)深化對比較政治學案例研究方法的認知
(三)促進比較政治學研究方法的融合與學科研究的發展
五 本章結語
第三章 比較政治學研究選擇性偏差規避探索
一 導論
二 不同研究方法演進與選擇性偏差引入
三 不同研究方法與選擇性偏差來源
(一)“由果溯因”比較研究路徑與選擇性偏差
(二)“由因溯果”研究路徑與選擇性偏差
四 基於研究方法視角的被動型選擇性偏差規避
(一)案例比較研究中的選擇性偏差規避策略
(二)因果關係探索與選擇性偏差規避
五 基於研究設計的主動型選擇性偏差規避
六 本章結語
第四章 政治學實驗方法:內涵、需求和挑戰
一 導論
二 什麼是社會科學研究實驗方法
(一)中文語境的“實驗”及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實驗”
(二)作為研究方法的“實驗”
(三)實驗方法分類
三 政治學研究中為什麼需要實驗研究方法
(一)實驗研究方法採用的興起的背景與條件
(二)政治學對實驗方法的需求
(三)政治學實驗方法的優勢1
四 政治學實驗方法實踐與挑戰
(一)政治學實驗研究方法的實踐歷程
(二)政治學實驗研究方法的挑戰
五 本章結語
第五章 政治學實驗方法套用:進展及研究議題分布
一 導論
二 政治學研究中實驗方法的引入
(一)政治學對實驗方法的認知歷程
(二)實驗方法的價值
三 實驗方法的套用歷程及影響
(一)20世紀前半期的政治學實驗方法套用萌芽
(二)20世紀中後期實驗政治學嶄露頭角及政治學行為主義革命的促進
(三)20世紀90年代以來實驗政治學的迅速發展
(四)實驗方法在政治學中的影響
四 實驗方法的研究議題聚焦
(一)政治信息傳播、政治態度與政治行為
(二)政治規則、政治制度與公共服務I_
五 本章結語
第六章 政治學研究中的數據:不深刻的理解與困境消解
一 導論
二 數據採集的困境
三 數據公開和研究再驗證
四 大數據時代與網際網路數據
(一)大數據的機遇及對傳統數據研究困境的部分化解”
(二)大數據亦有大問題
五 政治學科發展支撐:數據、模型,還是理論?
六 階段性結論
第七章 政治社會學中的混合研究方法:興起及審視
一 導論
二 混合研究方法的產生、界定與分類
(一)混合研究方法發展的歷史背景
(二)混合研究方法的萌芽與界定
(三)混合研究方法的類型
三 混合研究方法的價值
(一)降低研究方法偏差(methodbias)的負面影響
(二)促進研究設計框架最佳化
四 混合研究方法的套用困境
五 簡短結語
附錄1 中國研究何以被邊緣化:基於比較政治學的分析視角
一 導論
二 尋找比較政治學教學大綱中的中國案例
三 中國學研究:建構理論的努力和被忽略的緣由
四 比較政治學:“民主稜鏡”(DemocraticPrism)所帶來的影響
五 結論
附錄2 定性研究方法與比較政治學
一 導論
二 理論建構
(一)闡明新理論假設的方法
(二)概念和研究的測度
(三)案例總量與案例選取
三 理論驗證
(一)案例內分析
(二)跨案例分析
四 結論
附錄3 社會科學研究全球化:基於學術論文產出、協作和引用的定量分析(1980-2009年)
一 導論
二 全球化,核心一邊緣模型及定量指標
三 研究方法
四 社會科學領域論文產出的全球化
(一)新增社會科學期刊的地理分布
(二)邊緣地區
五 跨區域合作的增加
(一)合作成果的增加
(二)自主地區和依賴地區
(三)社會科學文章引用的新格局
六 結論
索引
後記
一 導論
二 新世紀政治學研究方法運用新特徵
三 21世紀政治學研究方法的爭論及挑戰
(一)政治學研究方法分裂及定性研究者的反詰
(二)政治學研究的外部挑戰
四 政治學研究方法爭論與挑戰的新認知
(一)定量研究的價值和不足
(二)定性研究的價值和不足
(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差異
(四)不同研究方法對政治學的學科影響
五 割裂還是融合?政治學研究方法發展新趨勢
(一)定性與定量研究方法新發展
(二)不同研究方法的融合
六 本章結語
第二章 比較政治學研究中選擇性偏差問題及其識別
一 導論
二 什麼是選擇性偏差
(一)比較政治學研究方法及研究對象特徵與選擇性偏差的關係
(二)選擇性偏差的界定及相關研究
三 選擇性偏差產生環節及類型識別
(一)研究內容的層次
(二)資料來源和數據類型
(三)選擇性機制
(四)其他選擇性偏差發生環節及類型
四 選擇性偏差探索與研究方法發展.
(一)澄清對選擇性偏差的認知問題
(二)深化對比較政治學案例研究方法的認知
(三)促進比較政治學研究方法的融合與學科研究的發展
五 本章結語
第三章 比較政治學研究選擇性偏差規避探索
一 導論
二 不同研究方法演進與選擇性偏差引入
三 不同研究方法與選擇性偏差來源
(一)“由果溯因”比較研究路徑與選擇性偏差
(二)“由因溯果”研究路徑與選擇性偏差
四 基於研究方法視角的被動型選擇性偏差規避
(一)案例比較研究中的選擇性偏差規避策略
(二)因果關係探索與選擇性偏差規避
五 基於研究設計的主動型選擇性偏差規避
六 本章結語
第四章 政治學實驗方法:內涵、需求和挑戰
一 導論
二 什麼是社會科學研究實驗方法
(一)中文語境的“實驗”及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實驗”
(二)作為研究方法的“實驗”
(三)實驗方法分類
三 政治學研究中為什麼需要實驗研究方法
(一)實驗研究方法採用的興起的背景與條件
(二)政治學對實驗方法的需求
(三)政治學實驗方法的優勢1
四 政治學實驗方法實踐與挑戰
(一)政治學實驗研究方法的實踐歷程
(二)政治學實驗研究方法的挑戰
五 本章結語
第五章 政治學實驗方法套用:進展及研究議題分布
一 導論
二 政治學研究中實驗方法的引入
(一)政治學對實驗方法的認知歷程
(二)實驗方法的價值
三 實驗方法的套用歷程及影響
(一)20世紀前半期的政治學實驗方法套用萌芽
(二)20世紀中後期實驗政治學嶄露頭角及政治學行為主義革命的促進
(三)20世紀90年代以來實驗政治學的迅速發展
(四)實驗方法在政治學中的影響
四 實驗方法的研究議題聚焦
(一)政治信息傳播、政治態度與政治行為
(二)政治規則、政治制度與公共服務I_
五 本章結語
第六章 政治學研究中的數據:不深刻的理解與困境消解
一 導論
二 數據採集的困境
三 數據公開和研究再驗證
四 大數據時代與網際網路數據
(一)大數據的機遇及對傳統數據研究困境的部分化解”
(二)大數據亦有大問題
五 政治學科發展支撐:數據、模型,還是理論?
六 階段性結論
第七章 政治社會學中的混合研究方法:興起及審視
一 導論
二 混合研究方法的產生、界定與分類
(一)混合研究方法發展的歷史背景
(二)混合研究方法的萌芽與界定
(三)混合研究方法的類型
三 混合研究方法的價值
(一)降低研究方法偏差(methodbias)的負面影響
(二)促進研究設計框架最佳化
四 混合研究方法的套用困境
五 簡短結語
附錄1 中國研究何以被邊緣化:基於比較政治學的分析視角
一 導論
二 尋找比較政治學教學大綱中的中國案例
三 中國學研究:建構理論的努力和被忽略的緣由
四 比較政治學:“民主稜鏡”(DemocraticPrism)所帶來的影響
五 結論
附錄2 定性研究方法與比較政治學
一 導論
二 理論建構
(一)闡明新理論假設的方法
(二)概念和研究的測度
(三)案例總量與案例選取
三 理論驗證
(一)案例內分析
(二)跨案例分析
四 結論
附錄3 社會科學研究全球化:基於學術論文產出、協作和引用的定量分析(1980-2009年)
一 導論
二 全球化,核心一邊緣模型及定量指標
三 研究方法
四 社會科學領域論文產出的全球化
(一)新增社會科學期刊的地理分布
(二)邊緣地區
五 跨區域合作的增加
(一)合作成果的增加
(二)自主地區和依賴地區
(三)社會科學文章引用的新格局
六 結論
索引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