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改革與制度創新:以北京市為例》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以北京市政府改革的具體制度變遷為分析對象,第一次運用制度分析方法,對北京市政府改革進行了系統分析,詳細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市政府機構改革、公務員制度建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歷史進程,梳理了北京市政府改革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初步分析了北京市政府制度創新的概念、動因、動力機制和路徑選擇,初步總結了北京市政府改革的制度環境、制度特點和制度缺陷,進而探索了北京市政府制度創新的方向,提出了北京市政府進一步制度創新的具體政策建議。
基本介紹
- 書名:政府改革與制度創新:以北京市為例
- 出版社:鄭州大學出版社
- 頁數:248頁
- 開本:16
- 品牌:鄭州大學出版社
- 作者:王偉
-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11067262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一、政府改革與制度創新的關係
二、政府改革制度分析的意義
第一章 政府改革制度分析的理論基礎
一、制度的概念、性質和功能
二、制度分析的理論基礎:制度主義
三、制度分析的理論流派
第二章 多中心理論與北京市政府改革的制度分析
一、以制度分析為主要視角的政府理論
二、多中心理論及其治道變革意義
三、北京市政府改革的制度分析路徑
第三章 北京市政府改革的具體制度變遷
一、北京市政府機構改革的制度變遷
二、北京市公務員制度建設的制度變遷
三、北京市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制度變遷
四、北京市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制度變遷
第四章 北京市政府改革的制度分析
一、北京市政府改革取得的成就
二、北京市政府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北京市政府改革成就與問題的制度分析
第五章 北京市政府制度創新的動因、機制與路徑選擇分析
一、北京市政府制度創新的動囚分析
二、北京市政府制度創新的動力機制分析
三、北京市政府制度創新的路徑選擇分析
四、北京市政府進一步制度創新的對策建議
結語 制度創新與政府的科學發展
一、政府在制度創新中的主體地位
二、制度創新與政府的科學發展
三、幾點思考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一、制度的概念、性質和功能
(一)制度的概念
制度在《現代漢語詞典》里的釋義包括兩方面:“要求大學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比如工作制度、財政制度等。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體系,如社會主義制度封建宗法制度等。”從這個解釋可以看出,制度首先是二種準則和規程,其次是一種歷史形成的體系,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在經濟和政治發展史上,對制度的關注貫徹始終,許多正統經濟學家都比較關注制度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亞當·斯密在研究中國經濟長期停滯不前的原因時,就對中國的制度進行了關注。他認為:“中國似乎長期處於靜止狀態,其財富也許在以前已完全達到該國法律制度所允許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該國土壤、氣候和位置所可允許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亞當·斯密在《國富論》里關注了制度的作用和制度產生變遷的原因等,但他沒有給制度一個確切的定義。
舊制度學派的康芒斯和凡勃倫從最一般的意義上給制度下了定義。凡勃倫認為:“制度實質上就是個人和社會對有關的某些關係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習慣;而思想方式所構成的是,在某一些時刻或社會發展的某一階段通行的制度的綜合,因此,從心理學方面說,可以概括地把它說成是一種流行的精神態度或一種流行的生活理論。”③凡勃倫認為制度就是大多數人具有的固定的思維習慣、行為準則、權利與財富原則。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制度的一種非正式存在的形式,但還沒有抓住制度的本質。
康芒斯如此定義制度:“如果我們要找出一種普遍的原則,使用於一切所謂屬於‘制度’的行為,我們可以把制度解釋為集體行動控制個體行動。”④那么集體行動如何控制個體行動呢?康芒斯認為:“業務規則在一種制度的歷史上是不斷改變的,包括國家和一切私人組織在內,對不同的制度,業務規則不同,它們有時候叫做行為的規則……它們指出個人能做或不能做,必須這樣做或必須不這樣做,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事,由集體行動使其實現。⑤
從康芒斯的定義可以看出,他把制度定義為集體行動控制個體行動的工具和手段,或者從更全面的意義上說是集體行動控制個人的一系列行為準則或規則。康芒斯的定義抓住了制度的最一般本質:一種行為規範,它的作用在於對行為進行規範。康芒斯不但認為行為規範是制度,他同時認為組織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