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
小微企業作為實體經濟領域的重要主體,在擴大社會就業,滿足社會消費需求,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大竹在“多點、多極支撐”戰略中實現“次級突破”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最近,縣政協經建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對全縣小微企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小微企業發展情況
(一)基本情況
我縣有中小微企業2059戶,其中:中小型規模工業企業110戶,微型企業388戶;小微企業從業人員達到1.87萬人,較上年增加3255人,占全縣就業人員的31%;小微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21.3億元,同比增長18.6%,占總GDP的10%;完成主營業務收入74.5億元,同比增長19.8%;實現稅金1.9億元,同比增長12.6%。
(二)行業分布
我縣中小微企業2059戶中,分布於農、林、牧、漁業99戶、採礦業92戶、製造業417戶、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25戶、建築業27戶、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35戶、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102戶、批發和零售業841戶、住宿和餐飲業42戶、金融業46戶、房地產業67戶、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40戶、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9戶、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2戶、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28戶、教育1戶、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8戶、文化、體育和娛樂業16戶、其他62戶。從地域分布來看,以鄉鎮為主。
(三)發展特點
一是小微企業數量不斷擴大,“國九條”、“國四條”的出台,極大的激發了創業熱情,小微企業明顯增多,小微企業戶數由2011年底的1583戶增長到2012年底的1721戶,淨增138戶。二是產業分布廣泛,但重點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三是發展活力顯現,“船小好調頭”,小微企業發展涉及多個領域、多個行業,為縣域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小微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及原因
一是對小微企業發展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小微企業作為實體經濟領域的重要主體,在擴大社會就業,滿足社會消費需求,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大竹在多點多極支撐戰略中實現次級突破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但部分領導對此認識不足,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二是對國家和省、市有關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政策的宣傳不夠,政策落實不夠,扶持力度不夠。絕大多數小微企業主對國家和省、市出台的扶持政策不了解,相關部門幫扶也不到位,小微企業發展沒有得到應有支持,制約了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
三是家族式經營模式為主,經營者素質參差不齊。採用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少,家庭式經營模式多,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根本就沒有管理制度,以家長式管理為主,沒有遵循市場規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是以市場為導向,而是以自我感覺為導向,選擇生產或產品隨意性強。對市場估計不足,對風險準備不充分,風險意識差,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差,有些企業就沒有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更不會適應市場,隨時都有被市場淘汰的可能。
四是企業持續增效難度加大。隨著巨觀調控效應的逐步顯現,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力加大,企業成本、費用上漲,利潤空間縮小。2012年企業主要原材料支出平均同比增長20%,運輸費用支出同比上浮20%,生產用煤、油等費用支出較去年平均增長25%,而人工成本同比上升21%。受油價攀升等多重因素影響,66%的企業運輸費用支出較上年同期上升超過10%,其中以批發、零售業和運輸業為代表的企業運輸成本攀升25%以上。
五是融資難,資金緊張。銀根收緊的金融政策使得小微企業融資更加困難,加上一些企業產品缺少競爭力或市場遠景不大,難以在困難時候取得資金保障,沒有融資能力。為了順利開展經營活動,這些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轉而尋求民間資本的幫助,一些企業因此陷入高利貸的泥潭,最終走向“死亡”。2012年,多數受調研小微企業借貸無門,小微企業有55%的從未發生過借貸,更有接近25%的小微企業依靠臨時賒賬應對資金不足。小微企業規模較小,信用度低,可抵押物少,我縣的大多小微企業是租賃的廠房,不具有銀行貸款要求的房產地產等抵押物,獲得銀行信貸的支持很難。在實現融資的小微企業中,小微企業的主要借款渠道仍是親戚朋友,親朋好友是小微企業最為重要的融資渠道。
六是用地成本較高。嚴格的用地審批制度和土地監管體系,致使小微企業採用以租代征的方式建廠,用地成本相對提高,土地抵押貸款難,企業經營風險加大。另外產業發展分散,園區化程度不高,不利於企業規模擴張和產業升級。
七是法律意識,誠信意識不強。簽訂契約隨意性較大,眼睛更多地盯在利潤上,忽略了法律的要求,出現問題時,難以尋求法律支持。同時,嚴格按契約約定全面履行契約義務的意識不強,在履行契約時隨意性強,思想上不重視,導致履行契約自覺性不夠,經常官司纏身;貪圖小利而忘大義,忽視勞動法律法規,用工不規範,主要表現用工不簽訂契約,加上考慮利潤多,為工人考慮少,主要是思想上不重視工人的利益,導致勞企糾紛不斷,影響企業發展,有些還因此交上官司從而導致企業破產。
幾點建議
一是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發展小微企業事關經濟社會大局,是帶動就業、提高城鄉居民收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有效途徑。把發展小微企業放到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位置來抓,將小微企業發展任務目標列入全縣經濟發展的規劃中。成立小微企業發展領導小組,明確各成員單位責任,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形成工作合力。根據國家、省、市出台的相關政策及意見,結合我縣實際,制定關於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意見,儘快實現本地與上級政策的有效對接。建立健全調度、協調、督查、考核機制,為推動小微企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議上級制定推進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規劃,從財稅扶持、企業貸款、防範金融風險、科技創新等多方面給予支持。引導小微企業從事國家急需發展的新型產業,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在全縣範圍內實現小微企業的合理布局。扶持地方特色產業的開發與利用,鼓勵和支持企業對原材料進行深度加工和綜合利用。小微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微利型企業,建議稅費政策方面予以傾斜,適當減免稅費。
三是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步伐。針對中小企業自主研發能力較弱的實際,建議省、市政府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關政策,鼓勵省內高校、科研院所、研發機構與企業建立合作關係,搭建科技創新平台。同時,建議成立創新扶持基金,鼓勵企業自建或聯合建立產品研發中心、試製中心、檢測中心等科技機構,對有願望、有需要的小微企業提供政策指導和智力支撐。
四是加快小微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建議大力發展各類社會服務組織,完善有利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中介服務體系。加快信息交流網路、經濟技術諮詢服務、人才培訓機構及人才市場、法律諮詢維權等服務平台的建設,建立有效的行業自律機制和監督機制,加強對服務機構的管理、監督和指導。建議進一步強化政府服務意識,全力營造有利於企業發展的環境。積極幫助企業通過市場獲得資源和要素,努力解決小微企業改革與發展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建議進一步理順企業管理體制,探索有利於中小企業發展的管理模式。
五是進一步落實小微企業的各種優惠政策。組建行業商會、協會,發揮平台作用,促進企業間的交流和互助。工商、稅務、環保、安監、人力資源、財政等各職能部門要結合自己的工作職責,積極主動地為小微企業搞好服務。對於國家、省等上級部門制定的多項支持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應及時梳理、公布和執行,經濟主管部門要編輯成冊,印發到各小微企業,切實讓小微企業用足用好,確保優惠政策落實到位,見到成效。
六是進一步破解制約因素。在融資方面,建議省市加大安排專項資金力度,扶持縣級小額信貸公司和擔保中心等中介擔保組織建設;制定和完善地方財政扶持小微企業政策,通過以獎代補、無償扶持、財政貼息等形式出台小微企業扶持政策;積極引導民間借貸陽光化、規範化,拓寬融資渠道;鼓勵金融部門降低貸款門檻,對於科技創新企業放寬貸款政策,確保企業發展資金需求。在土地政策方面,建議上級制定出台針對土地整理和置換的專門檔案,提供中小企業破除土地制約瓶頸的政策支持;對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中小企業實行土地優惠政策,提高項目建設用地獎勵指標;在人力資源信息流通方面,建議最佳化培訓創業體系,開展創業輔導、技術技能和經營管理培訓,每年幫助企業開展免費創業培訓。建議進一步健全完善中小企業信息服務平台,拓寬信息渠道,實現國家、省、市、縣、企業五級信息聯網,實現資源共享,確保各種信息暢通,增強企業應對實力。
文章錄入:大竹縣政協責任編輯:大竹縣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