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大竹縣委員會關於社區社會管理創新工作調研報告

《政協大竹縣委員會關於社區社會管理創新工作調研報告》是政協大竹縣委員會於2013年8月5日印發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政協大竹縣委員會關於社區社會管理創新工作調研報告
  • 所屬類別:調研報告
  • 發布單位:政協大竹縣委員會
  • 發布時間:2013年8月5日
政協大竹縣委員會關於社區社會管理創新工作調研報告
作者:大竹縣政協
最近,縣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深入城區9個社區,專題調研社區社會管理及創新工作。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社區社會管理創新基本情況及工作成效
大竹縣共有城鎮社區60個,其中城市(竹陽鎮)社區9個,鄉鎮街道社區51個。有居民小組184個,社區人口20多萬人,社區兩委幹部263人。近年來,大竹縣創新思路開展工作,在社區社會管理體制和機制建設方面取得了明顯實效:
(一)社區治理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以社區黨組織建設帶動社區各項工作,加強了社區居委會規範化建設,支持和指導社區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逐步構建以居民參與為重心的社區自治體制,保障了居民民眾對社區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在全縣社區建立了“社區工作站”和社區服務中心。
(二)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進一步完善。以社區調解室建設為載體,構建了全面覆蓋的人民調解組織網路體系。設立了矛盾糾紛信息員和調處員,積極推行街道、社區矛盾糾紛格線化管理工作模式,積極化解基層矛盾糾紛。注重加強刑釋解教人員的銜接管理,提高社區矯正工作質量,社區矯正對象再犯罪率為零。
(三)社區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健全。縣、鄉兩級政府注重加大投入,不斷加強社區警務室建設,實現社區全覆蓋。依託“大平台”創新情報信息研判模式,提高警務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大了對公安科技經費的投入,開展技防小區創建活動,整合利用社會資源,將已建社會監控資源全部接入監控中心,實現資源和信息共享。
(四)社區流動人口管理機制進一步規範。建立流動人口社區管理服務機構,大力推行政府主導的流動人口“一站式”服務管理模式,全面建立社區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中心(站),各個社區配備了流動人口專管員,專門負責流動人口信息採集、管理服務。深化“大平台”社區警務模組套用,進一步完善系統功能。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探索,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落戶條件,探索建立社區居住證制度,促進流動人口向社區居民的轉變。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區陣地建設亟待加強。按政策規定,社區陣地應在200平米以上,其中辦公用房不低於100平米,社區公益性活動場所用房不低於100平米。據了解,全縣60個社區中,社區有自己產權或國有資產明確劃撥給社區的辦公用房約占25%,靠租用的約占50%,無辦公用房,靠借用、租用辦公用房的約占25%。竹陽鎮是社區辦公條件解決得較好的,建起了便民服務中心或服務站,但真正有自己產權的社區只有2個,即幸福社區和新華社區;有2個是近年國有資產劃撥的,即大同社區、北城社區;其餘社區都是租用或借用的。目前最困難的是大眾社區租用的私人門面3間辦公,明年(2014年)3月到期,房主明確表示不願再租給社區辦公,原因是不能按時交繳納每年十幾萬元的租金,該社區多次向上級打報告無果,社區幹部很著急,如近期還不能落實,將面臨社區幹部帶著公章在自己住宅辦公,這既有損政府形象,也不方便民眾。
(二)社區自治有待進一步強化。縣、鄉鎮和社區居委會關係沒有完全理順,對社居委的職責分工界定不夠明晰,社區從事了過多的行政性和半行政性事務,既有計生、就業、社保、綜治、創建等常規性工作,又有各類統計、調查、檢查、拆違、招商引資等臨時性任務,部分社區、居委會還承擔著老舊小區、回遷小區和企業移交生活區物業管理等事務。社居委真正用於社區自治的時間和精力少。社區民主管理、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方面的各類制度雖已建立,但落實較差。相關部門雖在社區或設立機構、或增掛牌子、或下派人員等方式開展工作,但難以統籌。一些駐社區單位對社區建設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不高,工作配合較差。社區與物業公司之間的關係尚處於磨合階段,致使一些物管小區成為社會管理盲區。一些老舊小區沒有物業管理,髒亂差現象較為嚴重。
(三)社區服務有待進一步完善。社區服務內容單一,以政府提供的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救助、衛生和計生服務、安全服務、文教體服務等公共服務為主,互助服務、志願者服務和商業服務發育不夠充分。服務對象以老年人、殘疾人、青少年、失業人員、祖居戶等特殊群體為主,直接面向全體社區成員的服務項目不多。社區服務以政府部門和社居委為主體,缺乏市場化、社會化的民間組織和中介組織來承接。社區民間中介組織發育緩慢,社區志願者組織少,人員參與率低,未能形成經常性活動機制。社區商業服務欠發達,商業網點不夠完善。駐社區單位內部服務社會化改革緩慢。社區服務的信息化、網路化水平不高,缺乏整合和互動。
(四)社工隊伍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社區工作者缺乏規範化管理,整體素質仍需提高。社區工作者隊伍中,既有社居委成員及其聘用人員,又有街道和職能部門招聘、下派人員,由於隸屬關係不同,導致人員管理難統籌,考核評議缺乏統一規定,人員生活補貼待遇不一。社區工作者生活待遇不高,對年輕高素質人才缺乏吸引力。
三、加強和創新社區服務管理工作的建議
(一)強化社區陣地建設。社區是城鎮人口最集中的地方,社區陣地是城鎮基層政權的基本場所,社區工作好壞直接關係到黨和政府惠民政策的落實,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各級黨委、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視社區陣地建設。認真落實《關於加強社區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意見》(竹委發[2007]39)檔案精神,把解決社區陣地問題納入重要辦事日程,明確抓好社區陣地建設的主體部門,財政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支持社區陣地建設。
(二)強化社區管理工作。一是推進社區格線化建設。把社區劃分為若干責任格線,將人、地、物、情、事、組織全部納入格線進行管理,實行“多網合一,一網多格;一格多員,全員參與;同格同責,同獎同罰”,實現社區管理的扁平化、精細化、高效化和社區服務的全覆蓋。二是推進社區組織化建設。加強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建設,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在社區管理工作中核心統攬作用和社區居委會的協調組織作用。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健全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保障機制,落實社區工作者工資福利待遇。推進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民眾自治的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三是推進社區服務化建設。出台相關政策,對新區開發和舊城改造過程中社區配套服務設施建設進行規劃,重點推進社區管理、社區治安、社區衛生、社區福利、社區文體五大類服務設施建設,到2014年在全縣基本形成以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為主體、各類專項服務設施相配套的綜合性、多功能的社區服務設施網路。擴大社區公共服務的覆蓋面,在每個社區設立“一站式”辦事大廳,為居民提供便捷、規範的行政服務。
(三)強化社區管理的保障措施。建議縣政府將社區管理服務創新工作納入目標責任考核,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社會資助、部門扶助、市場參與”的社區建設投入機制。一是改善社區硬體設施。根據市、縣關於推進標準化示範社區建設的部署,縣、鄉兩級財政應預算安排標準化示範社區建設經費,全力打造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示範社區。二是推動社區信息化建設。由縣財政安排專項經費,用於全縣社區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規劃、平台搭建等,各鄉鎮財政負責落實平台維護、數據採集更新、硬體建設、格線管理員培訓等費用。三是加強社區工作者培訓。要安排必要的經費,專項用於社居委換屆、社區“兩委”正職和相關工作人員培訓等。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時,要積極探索項目管理、服務外包等方式,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社區服務的質量。
(四)強化社區管理相關機制建設。一是強化宣傳手段。通過領導幹部培訓、論壇講座、調查研究、建言獻策等方式提高社區服務管理的理論水平,通過各種宣傳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形成齊抓共管、共建共享的社會基礎。二是強化督查手段。將推進社區管理創新工作納入目標考核和社會管理綜合治理考核內容,建立地區、部門責任量化考核指標,實行考核獎懲。
2013年8月5日
文章錄入:大竹縣政協責任編輯:大竹縣政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