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行·春風永巷閉娉婷

放歌行·春風永巷閉娉婷

放歌行·春風永巷娉婷》其作者是宋代詩人陳師道,作者借用宮女在宮中不被待見的悲涼境遇,表達了自己有才學卻久未有人賞識的不滿與痛心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放歌行·春風永巷閉娉婷》
  • 創作年代:宋代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陳師道
作品概況,作品原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放歌行·春風永巷娉婷
讀音:fàng gē xíng chūn fēng yǒng xiàng bì pīng tíng
創作年代宋代
作者陳師道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放歌行·春風永巷閉娉婷》
春風永巷娉婷,長使青樓誤得名。
不惜捲簾通一顧,怕君著眼未分明。
【注釋】
1、永巷,指宮中深長的巷子。
2、娉婷:讀作pīng tíng ,一指美人、佳人;一指姿態美好的樣子

作品賞析

《放歌行》共有兩首,這是第一首。這組詩借宮女失意,抒發志士懷才不遇的悲憤心情。
古代女子,在選入宮門之後,往往得不到君王的眷顧,被幽禁深宮長巷之中,她們大多是被迫徵召、才貌雙全的淑女。進宮後顧影自憐,感嘆芳年易逝,紅顏易老,她們非常珍惜自己的青春,但又尋不到機會、得不到君王的一顧。作者詩中所寫的,正是她們中間的兩個例子。詩意委婉曲折。在幽怨低徊中,仍見剛貞矜重的悱惻之情。兩首都用宮女自訴的口氣。  這一首前兩句:“春風永巷娉婷,長使青樓誤得名。”以“娉婷”點明宮女的美麗,也代指這位佳人。以“春風”,點出時節是芳春。這樣妙麗的佳人,逢著這樣美好的季節,原本應該生活得歡欣美滿,可是恰恰相反,她被深鎖在冷宮裡面,長門永閉,一任外面花開花謝,春風吹不到她的身邊,春天明媚的光景,對她全沒有份兒。
詩用一個“閉”,揭示她遭境的淒涼和內心的悲苦。第二句中的“青樓”,指代此女從前所住的處所,正因為當年她以美麗得名,才造成後來為姿容所“誤”的後果。“長使”兩字,無限辛酸,倘使當年沒有如此絕世的芳容,也不致有此時這樣冷落的處境。
第三四兩句:“不惜捲簾通一顧,怕君著眼未分明。”寫這位宮女自矜而又自重的心境,她想到過去也許對方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春風之面,因而很希望有個機會,不惜捲起珠簾,讓君王親自一顧,自己是否明艷如花,但轉而一想,又只怕君主“著眼”仍未“分明”,還是得不到青睞,更由此引起新的哀怨。這兩句中“不惜”和“怕”互相映照,“不惜”示宮女自憐之情,“怕”字點自珍之意,她雖然熱盼對方的一顧,但又意識到過去之被棄置,正由於君王未著眼,未分明的緣故,這驀然的一顧,不一定就能“著眼分明”。興念及此,適才的熾熱的心情,又頓然冰消瓦解了。
全詩借宮女失意的幽怨,托志士不遇的悲辛,表現才名往往誤人,以致懷有絕代才華的有為之士,往往困頓在風塵之中,老死於蓬門之下,和宮女的禁閉深官,徘徊永巷一樣,都有難通一顧之感;即便偶有時機,又因“著眼未明”,仍然有奮飛無路、恩遇無由之恨。詩中寄寓著“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王安石明妃曲》)的悲痛,雖有絢麗之情,但在委屈中以矜持自重作結,立言得體。
黃庭堅評價這首詩說:“顧影徘徊,炫耀大甚。”(《詩人玉屑》卷十八引)清末的陳衍也指出,這首詩“終嫌炫玉”(《宋詩精華錄》)。但就詩的實質而論,詩的意旨在於抒發“國士佳人,一般難遇”的悲憤,讀者可以透過文字,理解作者的弦外之音。

作者簡介

陳師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 其家境困窘。早年學文於曾鞏,絕意仕進。元祐(1086-1094)初期,因蘇軾等人舉薦,任徐州教授。後任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等職。
陳師道 畫像陳師道 畫像
陳師道詩學杜甫,苦心錘鍊,質樸蒼老,深受黃庭堅推重。為江西詩派代表性作家,常與蘇軾、黃庭堅等唱和。有《後山先生集》、《後山談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