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歷史
擊劍運動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體育運動項目。早在
遠古時代,
劍就是人類為了生存同
野獸進行
搏鬥和
獵食所使用的工具。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劍由最初的石制、骨制發展到青銅製、鐵制,最後到鋼製,並作為戰爭的武器,逐步走上歷史舞台。擊劍在古代埃及、中國、希臘、羅馬、阿拉伯等國家十分盛行。公元前11世紀,古希臘就出現了擊劍課,並有劍師講課。有關古老的擊劍形式,在希臘、埃及等國家中的一些歷史建築和紀念碑上都可見到關於擊劍的浮雕。
在
中世紀的歐洲,擊劍與
騎馬、
游泳、
打獵、
下棋、
吟詩、
投槍一起被列為
騎士的七種高尚運動。為了研究和推動擊劍技術的發展,歐洲各國紛紛成立擊劍行會(協會和學校)。
西班牙被認為是現代擊劍運動的搖籃,第一本擊劍書籍就由兩位西班牙教練編著。14世紀在西班牙、法國和
義大利出現了一個令人炫目的騎士階層,他們以精湛的
劍術縱橫天下,博得了廣泛的美譽。此後各國貴族紛紛效仿,一時間成為
上流社會的時尚,以致於發展到
貴族之間解決糾紛,動輒拔劍相向,一劍定生死。
擊劍運動真正得到全面的發展還是在法國
亨利三世和
亨利四世時期。1776年,法國著名擊劍大師拉布瓦西埃發明了面罩,這一發明使擊劍運動進一步走上了高雅道路。人們戴上面罩、手套,穿上擊劍服,就可以安全地進行一連串的攻防交鋒。面罩的問世是擊劍運動發展的一個里程碑。法國成為當時歐洲擊劍運動的發展中心。
16世紀末和
17世紀初的歐洲盛行決鬥。在這種形勢下,為了滿足人們對擊劍的愛好和需要,又不至於傷害生命,一種劍身較短並呈四棱形,劍尖用皮條包紮的新型劍被設計出來,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並得到廣泛開展,這便是花劍的雛形。從此,在歐洲的習武廳、擊劍廳及專業學校里,花劍的擊劍方式逐漸形成並日趨完善。
1885年,熱衷於決鬥的紳士和貴族開始在習武廳進行練習時,使用三棱形劍,交鋒不限制部位,這就是延續至今的重劍。
18世紀末,
匈牙利人對東方
波斯人、
阿拉伯人及
土耳其人早期騎兵用的彎型短刀,進行了改革,於劍柄上裝配了一個象彎月形的護手盤,在擊劍時可以起到保護手指的作用。後來,義大利擊劍大師朱賽普·拉達葉利將它進一步改進,使它能在擊劍運動和決鬥中使用,並根據騎兵作戰的特點,規定有效部位為腰帶以上,這便成為現代佩劍的前身。至此,人們在從事擊劍時就可以自由地選擇花劍、重劍和佩劍。
19世紀初,在法國擊劍權威拉夫熱耳的倡議下,將花、重、佩這三種不同式樣的劍的重量再加以減輕,同時對一些技術原理及戰術意義進行深入研究,並且在一些歐洲國家經常開展競賽活動。擊劍運動由此逐漸成為國際性的體育競賽項目,並最早成為
奧林匹克大家庭中的一員。
當代擊劍運動是
奧運會的傳統項目。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第1屆現代奧運會上就設有男子花劍、佩劍的比賽。
1900年,在第2屆奧運會上增加了男子重劍比賽。
1913年11月29日,在法國巴黎成立了國際擊劍聯合會。
1914年6月,在巴黎通過了《擊劍競賽規則》,從而使擊劍運動競賽趨向公平,合理。
1924年,在巴黎舉行的第8屆奧運會上又增加了女子花劍比賽。
1931年,重劍比賽開始使用電動裁判器。
中國擊劍運動啟蒙於20世紀50年代,1955年,
蘇聯專家赫魯曉娃在北京體育學院(現
北京體育大學)開設擊劍專修課,開始把擊劍運動引入中國。
1965年,在第2屆全運會上擊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1974年,中國加入國際劍聯,這標誌著中國擊劍運動走上國際舞台。
1978年3月,中國擊劍選手
欒菊傑在西班牙馬德里第29屆世界青年錦標賽上,在持劍手臂嚴重受傷的情況下,奮力拚搏,戰勝強手,奪得冠軍。這是中國擊劍的歷史性突破,在世界擊劍界引起了轟動。
1992年,在巴塞隆納舉行的第25屆奧運會上,女子重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同年﹐在第25屆奧運會上,王會鳳奪得女子花劍亞軍。
1995年,電動花劍裁判器也運用於比賽。
1989年,佩劍比賽開始採用
電動裁判器。電動裁判器的發明也是現代擊劍運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使擊劍比賽更加公平,同時推動擊劍技術向更新的高度發展。
2000年,第27屆奧運會上中國男子花劍“三劍客"奪得男子花劍團體亞軍。
2004年,女子佩劍於雅典奧運會上被正式列為
奧運會項目。同年,第28屆奧運會上,
譚雪奪得女子佩劍亞軍、王磊奪得男子重劍亞軍。
2006年10月,都靈擊劍世界錦標賽,王磊奪得男子重劍冠軍,女子重劍取得團體冠軍,這是中國擊劍史上又一次重大的歷史性突破。
硬體要求
場地
擊劍比賽是在一條長14米,寬1.5-2.5米,高10-50厘米金屬道的場地上進行。金屬道的作用是運動員有意無意刺在比賽場地上無信號顯示。金屬道的兩端各有一個拖線盤,內有可自由進出的電線,這根線與運動員身上的電線接通,而運動員身上的這根線與劍接通。這樣,兩名運動員、裁判器、托線盤相互連線,形成一條環形電路。每當一方以足夠的壓力刺中另一方時,電路接通,裁判器就以信號通知裁判員。這套裝置可以幫助裁判員進行分析判決。
擊劍服
擊劍服為白色三劍套(上衣、褲子、防護背心)均由防彈材料製成保證安全;擊劍襪為白色長統襪;鞋為專用擊劍鞋;手套為牡羊皮製品;花劍、佩劍比賽時運動員在衣外加穿導電金屬衣;面罩覆蓋頭部所有脆弱部分。
劍
花劍: 花劍總長110厘米,劍身長90厘米,重量不超過500克,劍身橫斷面為矩形,護手盤小。
重劍: 重劍長度與花劍相同,重量770克,劍身橫斷面為三棱形,護手盤大。
佩劍:佩劍總長105厘米,劍身長88厘米,重量500克,劍身橫斷面為梯形,護手盤為月牙盤。劍尖為圓形,沒有彈簧頭。
比賽規則
賽制
擊劍比賽分為個人賽、團體賽。個人賽採用小組循環制和直接
淘汰制,團體賽直接採用單敗
淘汰賽制。直接淘汰賽的每一場比賽方法採用每盤擊中15劍,比賽時間為9分鐘。每盤分為3局,每局3分鐘,局間休息1分鐘。一名運動員擊中15劍或者9分鐘規定時間全部用完,擊中劍數多的運動員獲勝。若在規定時間結束時出現平分,則需加賽1分鐘。加賽中,擊中第一劍的運動員獲勝。加賽前,運動員必須進行抽籤,若平分情況持續至加時賽結束,則抽中優勝權的運動員獲勝。團體賽每隊4名隊員,3人參加團體對抗,一名隊員作為替補。每場3分鐘打5劍,共9場。先得45分的隊獲勝。如果有的運動員在規定的3分鐘內沒有刺中對方5劍,這一隊的下一名運動員接著比賽往下打,可以打到他那場應該打到的分數,即:第一場到5分,第二場到10分,第三場到15分……一直打到取得45分,結束比賽。
預備
比賽在一點五到一點八米寬,十四米長的
劍道上來進行。當裁判宣布準備比賽時,雙方隊員在離中心線兩米處緊急就位。隊員們應該側身站著,手中劍必須指著對手,未握劍的手靠在背後。運動員每得一分都得回到這個姿勢重新比賽。
得分
使用
重劍、
花劍、
佩劍擊中,就是用劍尖刺擊對手,使劍尖清楚地、準確無誤地刺在有效部位並具有刺入的性質。到達對手身體的任何部位的擊中,都是有形的、實體的、實質性的擊中。為了使之成為有效的擊中並得分,落點必須在有關劍種規定的有效部位內。
重劍是完全刺擊武器。只有劍尖擊中有效,劍身橫擊無效。擊中有效部位包括全身即:軀幹,腿腳,手及臂以及
頭盔。與花劍及佩劍不同,重劍每次擊中都有效。若雙方在四分之一秒內相互擊中,雙方各得一次擊中數。最容易被擊中的部位是手。所以,重劍比賽需高度準確性,攻擊對方的好機會常常是當對方開始攻擊的時候。兩位選手的劍尖分別裝有紅光和綠光探測器。擊中發生時,劍尖會產生一束強光。
花劍是完全的刺擊武器。只有劍尖刺中才有效,劍桿橫擊無效。有效擊中部位是軀幹。擊中有效部位由金屬衣裹覆,這樣,電子儀器便可以分出有效和無效擊中。花劍比賽也講究擊中優先權。在此情況下,擊中優先權很難區分,如有時劍觸及手臂,在花劍中是無效部位。
佩劍是既劈又刺的武器。在實戰中,以劈中得分為多。擊中有效部位是上身,頭盔及手臂。佩劍比賽也講究擊中優先權。先攻擊而擊中者得分。被攻擊者須先做出有效抵擋動作後再進攻擊中才有效。雙方同時擊中均不得分。佩劍速度最快也往往用得時間最短。
如果電子儀器顯示一位隊員得分,裁判會當即中止比賽,雙方隊員預備後繼續進行比賽。
平局
在九分鐘內,如果雙方平分,那么將加賽一分鐘,使用
突然死亡法。為了防止雙方過分防守,加賽前抽籤決定如果加時賽中雙方都未得分,那誰會是勝者。
團體比賽
團體比賽,每一位選手與對方的三位選手輪流比賽。先獲得5分的選手為勝,然後選手交叉進行比賽,最先獲得45分的團隊為勝。
犯規與處罰
比賽重新開始後,一般情況都是從同一地點開始比賽(判罰喪失場地除外)。判罰喪失場地一般是把比賽的現場向犯規的團體移一米。如果選手的雙腿都觸底線,將被罰擊中一劍。
警告後,重犯同一錯誤,也會被罰擊中一劍。像在佩劍中的衝刺衝撞,在花劍中故意做身體接觸,在重劍中推擠對手也屬於故意身體接觸行為。都會被罰擊中一劍
轉身背向對手、劍尖在場地上非法拖劃和重刺或者用不持劍手遮蓋避免被擊中都是犯規行為。第一次給以黃牌警告,如果再犯,將出示紅牌判罰被對方擊中一劍。對那些更為嚴重的犯規,比如報復與粗暴衝撞以及與對手串通舞弊,將會直接出示黑牌驅逐出場。
重要賽事
全國擊劍錦標賽舉辦於2018年,是由中國擊劍協會、安徽省體育局主辦,安徽省體操擊劍運動管理中心、安徽省擊劍運動協會、中體合肥體育中心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承辦。2018年“新濱湖孔雀城”杯全國擊劍錦標賽於2018年10月14日至10月20日在安徽合肥舉辦。
世界擊劍錦標賽創辦於1921年,由國際擊劍聯合會主辦,和奧運會擊劍賽被公認為國際劍壇的兩大賽事。擊劍世錦賽設男子和女子的花劍、重劍、佩劍3個劍種的男子、女子個人以及男子團體、女子團體共12個小項。每年舉辦一次。
亞洲擊劍錦標賽是亞洲擊劍運動員最高水平的賽事。來自中國、澳大利亞、卡達、日本等14個國家和地區300多名運動員參賽。第一屆業洲擊劍錦標賽是1989年10月8日至13日在北京舉行的,亞洲10個國家和地區的113名劍手參加。
1896年第1屆奧運會上,擊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當時只設男子個人花劍和佩劍2種,職業運動員單列一個組比賽。第23屆奧運會分別增加了重劍和團體比賽2個項目。女子花劍在1924年第8屆奧運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組織機構
國際擊劍聯合會( lnternational Fencing Federation,FIE)簡稱國際劍聯。1913年11月29日在巴黎成立。它是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總會成員,工作用語是法語。國際劍聯總部設在國際劍聯主席居住的城市,現設在瑞士的洛桑。
中國擊劍協會成立於1973年。它是中華全國體育總會領導下的全國業餘民眾性體育組織,會址設在北京。1974年5月17日在摩納哥蒙特卡洛舉行的國際擊劍聯合會代表大會上,中國擊劍協會正式加入了國際擊劍聯合會。 中國擊劍協會現辦公地址設在北京市石景山區。
代表人物
仲滿,中國男子佩劍隊運動員。仲滿15歲之前是田徑隊員,15歲時由於身高過高被借調到籃球隊參加比賽,在南通市比賽時,被擊劍教練黃保華看中。1997年夏天,仲滿正式學習擊劍,教練黃保華。2005年,進入國家隊。2008年,仲滿在北京奧運會男子佩劍個人賽獲得金牌。2013年,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擊劍項目男子佩劍團體比賽,由仲滿率領的江蘇隊以45比39戰勝遼寧奪冠。
欒菊傑,中國擊劍運動員,1978年馬德里世界青年擊劍錦標賽上,欒菊傑首次為中國在國際劍壇升起了五星紅旗,打破了歐洲人壟斷世界劍壇的局面。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欒菊傑奪得中國首枚擊劍奧運金牌,這也是亞洲人首次登上奧運擊劍冠軍的領獎台,終止了擊劍這項古老運動由歐洲人稱霸88年的局面。
阿拉達爾·格雷維奇,是奧運會的所有大項中唯一一名在同一項目連續6次獲得金牌的運動員,與此同時,他也是唯一一名在六屆奧運會上都取得金牌的男運動員。
項目分類
擊劍運動有三個劍種:
重劍、
花劍、
佩劍。三個劍種的有效擊中點及比賽規則亦有不同,故每個劍種都有其競技特點。相比而言,重劍更具運動性,佩劍速度最快,花劍更需要技巧和準確性。
花劍
分男子和女子,均有個人賽和團體賽。比賽時,只準刺刺對方軀幹有效部位,不可劈打。正式比賽使用電動花劍,運動員有效部位穿金屬背心,當擊中金屬背心時,電動裁判器顯示彩燈;擊中無效部位顯示白燈。互相擊中時,主裁判按優先裁判權原則進行判決。若雙方同時進攻,並同時擊中(或一方擊中)無效部位,不作判決,比賽繼續。由於花劍輕巧,有效擊中面積小,因此對技術、戰術尤為講究。1955 年起使用電子裁判器。奧運會有男子個人(1896 年列入)、團體(1904 年列入),女子個人(1924 年列入)、團體(1960 年列入)4 個比賽項目。
重劍
分男子和女子,均有個人賽和團體賽。比賽時運動員全身都是有效部位,只準刺,不準劈打。是最早採用電動裁判器的擊劍運動項目。雙方在1/4 秒內同時擊中為“互中”,一方超過1/4 秒以後擊中,電動裁判器只顯示先被擊中一方的燈光。現代項運動比賽中,擊劍項目為重劍,並以擊中一劍決勝負。由於有效部位大,無優先裁判權規則,故運動員在比時比較謹慎,重視時機的選擇。奧運會有男子個人(1900 年列入)、團體(1908 年列入),女子個人(1996 年列入)、團體(1996 年列入)4 個比賽項目。
佩劍
擊劍運動比賽項目之一。分男子和女子項目,均有個人賽和團體賽。比賽時以劈為主,也可刺,腰部以上(包括頭部和股)為有效部位。有效部位穿金屬衣和戴金屬面罩。擊中有效部位時,電動裁判器顯示彩燈;擊中無效部位時不顯示燈。互相擊中時,主裁判按優先裁判權原則進行判決。若雙方同時進攻,並同時擊中,不作判決,在原地重新開始比賽。由於動作幅度較大,進攻速度快,威脅力強,對運動員步法的靈活性和戰術快速應變能力等要求高。1989 年起使用電動裁判器。奧運會有男子個人(1896 年列入)、團體(1908 年列入)、女子個人(2004 年列入)、團體(2008 年列入)4 個比賽項目。
團體賽
擊劍運動團體比賽。每個隊由3 名隊員組成,其順序由隊長決定。允許有替補隊員。隊與隊之間的相遇,須打滿9 場,每場限時4 分鐘。第一場打到5 劍,第二場打到10 劍,第三場打到15 劍,……以此類推,至第九場打到45 劍。如果4 分鐘結束,接力規定的比分未達到,則下一對隊員從原有的比分開始繼續比賽。先勝45劍的隊或在規定時間結束時獲勝劍數多的隊為勝隊。如果1 名隊員和1 名替補隊員棄權或被開除,則該隊為負。在最後一場接力的規定時間結束時,雙方比分相等,則抽籤決定優勝權,隨後加時1 分鐘,由最後2名隊員決一劍。